“吐蕃不打,难平其他西南属国民怨,此等祸害,还是尽早除去为好!”
朝堂之上对视嘈杂议论,但总体而言,众臣趋向的乃是攻打吐蕃。
战事,便意味着军功!
镇守数载方有自己用武之地,侯君集怎能错过。
想到此处。
侯君集跨前一步,半跪在地,拱手道。
“陛下!末将愿领命,率镇守边陲的西南大军一举拿下吐蕃!”
看见这个贪功心切的武将,唐王眼中闪过一抹异样。
侯君集先前便有征战西南驻地的战事,之后便在西南驻地镇守。
军中的威望影响,可想而知。
大将在外,手握重兵,坐镇一方,乃是君王最怕的一件事。
而与其他镇守大将不同,与侯君集替换回朝的乃是牛进达。
这两人乃是生死搭档,共同经历过不少战事。
若是这支西南镇守的大军起了二心,那便是大唐的灾难。
功高震主!
坐在龙座上的唐王,面庞之上明暗不定,一双眼眸中精光闪烁。
望着侯君集的眼神也渐渐锐利起来。
历朝历代,朝堂之上,对于权利的争夺一直暗流涌动。
一些聪明的老臣也学会了敛其锋芒,在晚年间,不争不抢,独善其身。
尤其是那些战功彪炳的武将,在回归朝堂之后,多半会沉寂下来。
至于战事的调动,全凭这些卸下兵权,不能再战的老臣和唐王的商讨。
显然,这个戍边多年的大将,显然,没有领悟到这一点。
见大殿上的唐王,岿然不动,若有所思。
侯君集又跨上前一步,肃然道。
“陛下,西南诸地,末将了如指掌。”
“取那吐蕃,如同探囊之物一般!”
“望陛下降下旨意,末将必然在半个月中将松赞干布首级献与陛下!”
这番话雄心满满,壮志凌云。
听闻这高亢激昂的声音,唐王心中举棋不定。
为大唐征战天下,平定西南边陲乃是一件好事。
但军权制衡乃是大唐境内另一件大事。
此番对于这个特立独行,毛遂自荐的侯君集,唐王心中多了一抹疑虑。
而朝堂之上,众臣也默不作声,对于这个急功好进的侯君集,多了一抹担忧。
恰在此时,宫门外的战鼓蓦然擂响。
咚。
咚咚。
一声声沉闷的鼓响渐渐变的激昂。
白日擂鼓!
不是战事!便是战报!
西南之地,已有异动。
难道这大唐周边诸国,也趁着大唐国丧,趁机作乱?
急促的鼓点仿佛擂响在众人心间一般,朝堂上的众臣面上闪过一抹凝重。
唐王骤然站起,一双眸子死死的盯着殿外,心中莫名一沉。
哒哒的马蹄声中,一年轻斥候,纵马而来。
待到大殿前,翻身下马,疾步跨上台阶,在众臣的目光中阔步来到大殿上。
“陛下!北方急报!”
随着斥候半跪在地,急促的呼喝声飘荡在整个大殿中。
北方战报!
似有一双无形的大手,猛地将众臣的心,提到了嗓子眼。
所有人的双眼,齐刷刷的凝聚在那斥候高高举起的竹筒上。
皇后殡天,太子断腿,西南异动……
如今又是这北方的战报!
大唐境内不安,外敌蠢蠢欲动!
不觉间,唐王心头涌起一股怒火来,盯着那不大的竹筒,道。
“念来。”
话音刚落,荣公公已然走到殿中,神色凝重的接过斥候手上的竹筒,缓缓拆开,抖出一张牛皮纸卷。
深深长吸一口气,荣公公尖细的声音缓缓在寂静的大殿之中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