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将领全部被枭首悬于城门,惨不忍睹。
在速攻下三座城后,突厥军势稍微收缩,停在城中不前,但明眼人都清楚,突厥此次必然所谋甚大,若只是想劫掠物资,何必以如此大的军力入侵和屠城?而这次与以往突厥穷追猛打迥异的收缩,更加证实了这一点。
可是如何解此危局,皇帝与群臣都一筹莫展,因为现状实在是不容乐观。
西突厥一战后,突厥的嚣张气焰被彻底扑灭,远走草原深处,再加上目前天唐的战略聚焦在南疆,于是皇帝早在三年前便开始了北边军的换防,此时,北疆一带的边军总计仅有七万,还分散在绵长的边境上,最大的一支才不过八千人。突厥二十万兵马所点燃的毁灭之火,显然仅凭这点兵马无法扑灭。周边各国如吐蕃等都在虎视眈眈,守军绝难轻动,而人数最多的平南军即使全军全速前进,也需要半个多月才能驰援北疆,先不说给突厥人半个月时间,他们能把战火燃遍多少地方,就算平南军赶到,以其急行军的精疲力竭,要如何与虎视眈眈的突厥狼骑对抗?
若不能在接下来的五日内遏制突厥狼骑的铁蹄,天唐北境危矣。
就在朝堂人人自危,局势千钧一发之时,有个人站了出来。
“陛下,末将白舞阳,愿望北疆,平定突厥。”
众皆哗然,纷纷朝白舞阳露出惊异的目光。
就算是九五之尊的皇帝,此时也不禁露出讶色:“白卿,汝当知,天子面前,言非儿戏?”
“舞阳明白。舞阳食陛下之俸禄,受陛下之厚恩,不过弱冠之年便称大将,如今国难当前,自当为陛下分忧,纵使赴死亦当勇而往也。”
“好!国有英杰如此,区区突厥,平之又有何难?”皇帝大加赞赏,随即问道,“白卿素以智闻,此次也定有对策,讲来。”
“陛下明鉴。”
白舞阳自然不可能什么都没准备就贸然请战,他呈上了一份奏折。
他认为,草原游牧民族,即使攻占城池也无法久占,所以以往的突厥侵略,都只是在天唐境内劫掠物资。而今次的突厥突然开始占城,虽不知具体目的,但为了占城,必然要分出一部分兵力来。对手频繁的分兵,战力自然会削弱。白舞阳所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地拖延时间,等到平南军归来,自可平定突厥。
洛都周围还拱卫着神策禁军两万,从洛都赶到北疆,加急两三日足矣,可解燃眉之急。当然,这两万人对于突厥二十万人来说只是杯水车薪,也只能用来救急。不过,白舞阳还知道一处关键的伏兵之地,这个地方如果利用的得好,或可让突厥大伤元气。
皇帝闭目冥思,忽然拍案而起,吩咐道:“取御酒。”
皇帝一开口,群臣就已经知道了圣意。御酒很快呈上,皇帝亲手为白舞阳斟了一杯酒,从龙椅走到白舞阳面前。
“白卿。”
“谢陛下隆恩!”
白舞阳单膝跪地,双手托起,接过酒盏,仰头,一口饮尽。
“望卿凯旋,珍重。”
苍老的皇帝满脸皱纹,不复当年的英武雄姿,但白舞阳还依稀记得当年面圣时,那统御九州的天子之气,那时的自己还是十分忐忑,现在,却已波澜不惊。
心中微微触动,他不禁沉声道:“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末将,定不负陛下重托。”
“望将军凯旋,珍重!”
群臣中,不知从谁开始,最后众人一齐,一遍遍为白舞阳祝。
退朝后,白舞阳回到城外的神策军军营,旋即登上营外的山坡。
早朝之后,正是太阳初上之时,无限光芒照耀着大地,万物生机勃发,就算现在是秋天,也丝毫感觉不到萧瑟之意。
白舞阳的目光无焦距地扩散,仿佛要看到天之彼方。
许久后,风渐起。
“将军,陛下传来旨意,请接旨。”
“宣。”
白舞阳早就得了面圣不跪的隆恩,此时自然也不用跪下接旨,他依旧眺望着远方。
圣旨的大意,就是白舞阳可以任意调用洛都守备的禁军与物资,让他尽快出发。
“红袖,将圣旨收好。”
“是。”
白舞阳的将袍被风吹得猎猎作响。
“将军,圣意通传后,群情激奋,似是军心可用,请将军速速点兵吧。”红袖温声道。
山下渐渐传来三军激昂的操演喊杀之声。
“嗯。”
白舞阳顿了顿,回眸看向远处的洛阳。
红袖轻声道:“映小姐很好,百鸟每日都有传来她的情况。”
“这样啊。”
他低声一叹,旋即收起目光中的一点颓然。
半日后,白舞阳整军离开洛都,奔赴边疆。
——————————
久等啦!
第八十七章 无明
雁、玉一带,是天唐边镇的重要关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