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俩正说话,石佳慧爷俩回来了。
石建军放下平车:“大哥来了,孩他妈,炖条鱼杀个小鸡用辣椒炒,我跟大哥喝两盅。”
高晓红答应一声,出去做饭了。
佳慧跟出去说:“妈,今天鱼不炖了,咱换个样子弄,你先去杀鸡,我把配菜拿出来。”
高晓红手脚利索的去抓鸡,抬起头纳闷的说:“炖鱼还需要什么配菜,你那仔细法,留下次再弄,我先给你大舅干炒个小鸡,他也能吃辣椒。”
佳慧蹦跳的去板车上拿特意买了菜 说:“买都买来了,就因为家里有大草鱼,才买的豆芽。”
接着佳慧就把水煮鱼的做法说给她妈听。
她妈一听挺简单的,用油煎鱼骨放水,煮好鱼骨捞出来烫豆芽,豆芽熟了,捞出来,然后把鱼肉切成片儿放鱼汤里,出来之后,放点干辣椒,用油一泼。
高晓红见她闺女还在说,一脸不耐烦的说:“我会了,你回屋去吧,找你爸去,弄烦人。”
屋里高大舅正在跟石建军说话“你二哥别看干庄稼活儿力气小,赶集做生意挺灵活的。
佳慧站在门口就听到大舅夸张的声音 ,心想就二舅那样的人,还会做生意?俗话说抬头老婆低头汉,最是阴险,都不是好东西。
高大舅还在屋里说:“今天要不上你这来,自行车基本上都他骑,他把平车绑在自行车后面,骑个自行车去赶集,比我们两口子步行走松快多了。”
佳慧在外脑补,大舅今天不对,是想叫爸爸给他找一张自行车票吗?自己把自己脑补乐了。
高大舅还在夸人:“你二哥两口子挺能吃苦的,你二嫂娘家离你们这,还有二十多里地,这么远的地方 他们两口子就不辞辛苦跑到,她娘家那边去赶集了。”
佳慧……所以大舅也想,有个自行车,多跑一点地方。
高大舅:“这货卖的太快,你还得多给准备些货,这再赶两个集就没了。”
大舅一个劲的给二舅说好话,佳慧重重点头,这里边一定有事。
石建军发愁:“本来够买一个月的货,现在二十天左右都没了,府城那边也好没货了。”
高大舅小心问:“那你这也没货了吗?是货进不来了吗?这可怎么办了,刚见两个钱你二哥二嫂。现在正心劲勃勃的挣钱呢。”
所以大舅一个劲的给二舅说好话,是因为二舅跟二妗子挣钱了,在家里不闹腾了。
石建军:“现在还有货,县城表弟已经要过一次货。”
高大舅松了口气:“有货就好,有货就好,建军托你的福,这将近一个月了,你二嫂没闹腾过,家里大人,孩子,连老人都松了一口气。”
石建军失笑:“看来二嫂原先闹腾,也是因为穷她想多争点儿,现在自己能挣了,就不闹腾了。”
高大舅点点头:“对,对对,你说的太对了,你二嫂也不在家里闹腾,这样的日子是轻松多了,货不多的话,都给你二哥,我不要。”
石建军笑了打趣的说:“我大嫂能同意呀,你能当家吗?”
高大舅是一个老实人,第一次听妹夫跟他开玩笑,整个人就有点手足无措。外面传来喊吃饭的声音救了他,终于放松了。
吃完饭送走了带着货的高大舅,石建军沉思,难道在南下。大人能受得了,孩子能受得了吗?
佳慧能看出来。她爸是心疼她,因为她爸心里也知道。要指她爸自己南下,去一次最多带二百斤货,就因为带着闺女去,所以这货才带回来的多。
佳慧算了算空间里面的钱。吓了一跳。
带这几次货,县城收录机跟风扇,手表这些都饱满,这些电器利润厚,衣服的利润没有那么多。缺的也就是衣服,实在不行,鼓动爸爸去石狮一趟。
石狮发展在1975年,个体商贩发展到一千多家,估衣摊遍布。到1979年发展成生产厂家有三百多家,年产值1950万。(摘抄百度)
南下羊城,服装厂的衣服供不应求,在那还得排队等,石狮市服装最多。去石狮的话,应该不要等,到那就进。如果一次多拿点货。
应该能够两三个月跑一次吧。在府城批发市场没建起来之前。爸爸就得偷偷摸摸的干。不能大张旗鼓?所以还得积累一下原始资金。好在批发市场买门市。
想到这里,佳慧直接跟爸爸说:“爸,我们去石狮,羊城服装厂,厂长说石狮是全国最大的衣服批发集中地。”
石建军:“我知道,和羊城一样是定点改革。就是太远了,你能受得了吗?”
佳慧说:“咱们找李叔开介绍信买卧铺吧,看看有直接到福建的车吗?这次多进一点,把空间放满。”
石建军沉思半天,才下决定去石狮。明天出发去府城。去之前把空间货留一批在家,交代高晓红他二叔要来拿货的话,就给他。
府城火车站,佳慧被他爸爸抱着,出了站找了一辆三轮车,直接到了府城边二进院。
佳慧看了看院子,又看看自留地,并不止蔬菜,还有甜瓜烧瓜竟然还有西瓜,小舅舅,这也太是人才了吧,夏天蔬菜不值钱,瓜果值钱。
佳慧对他爸说:“爸爸谁做主种的瓜呀?太聪明了,我要吃,爸你给我摘一个最甜的瓜。”
石建军抱着她笑了:“闺女,你说哪种瓜好吃,我知道,你说最甜的瓜,爸爸就没有那个本事。”
家里竟然没人,石建军在门外面砖头下,摸出来钥匙,把门打开。佳慧一脑门黑线,把钥匙放在大门外,还锁门干嘛。
一进院子收拾的干干净净。洗衣绳上晾着洗干净的衣服。
嘉慧进了屋子,把行李放下,她爸在外面问:“闺女,你吃什么?我给你做点儿,面条行吗?还是给你炒菜吃。”
佳慧:“爸我看外面菜园子里,有黄瓜和西红柿,咱们拍个黄瓜烧个西红柿鸡蛋汤,泡煎饼吃,要不然就用西红柿打汤,煮面条吃。”
石建军:“行等着,你爸这手艺呀。拍个黄瓜还行,下个西红柿鸡蛋面将就。”
爷俩一人吃了一碗鸡蛋面。吃完饭,把空间里面剩下的货都放了出来。佳慧就叫他爸抱她去找小姑。
到了菜市场,说是菜市场实际上是农民自发组成的一条街。
离多远就看到小姑姑摊位,因为他的摊位最花枝招展嘛,就是衣服太少了。
离多远,就看到小姑在客人谈生意,小姑蛮懂的嘛,很好的拿捏了客人的心理。等小姑做完这单生意的时候。
佳慧大叫:“小姑,你还好吗?你这个月怎么没回家,我奶都去我们家问你了,二叔二婶都去卖衣服了,奶在家里又带孩子又做饭,可能想叫小姑回家帮忙。”
石小姑惊喜的看着他们爷俩:“哥,佳慧你们什么时候到的?吃饭了吗?等一下,我收摊回家给你们做饭。”
转过头看见大侄女笑的眼睛都看不见了 ,温柔的回答侄女的问题:“太忙啦,没时间回家,下次你奶要再去你们家,你就跟你奶说小姑的工资都都攒在那,自己不花,下次回家就给她。”
石建军走过去摆摆手:“你好好做生意,我们吃过饭了,有人找麻烦吗?”
石小姑说:“有几个人来收保护费,三壮哥去找的李伟,从那以后就没人来捣乱了。”
石建军有些后悔,不应该叫他们几个孩子自己在府城闯,出事怎么办?自己承担不起呀。
石建军说:“当时害怕吗?你小哥他们呢,生意怎么样,如果生意不好做就回家。大哥还养得起你们几个。”
石小姑含着眼泪说:“大哥我一点也不害怕 ,我还特别感激你能把我带出,我在家里的时候可害怕,怕我小哥找不到媳妇,娘会拿我给小哥换亲。”
石建军愤怒的说:”胡扯,有大哥在呢,你们到不了那一步,再说了,你小哥也不是说不到媳妇的人,你天天胡思乱想什么。”
石小姑眼泪都下来了:“在家的时候,娘说家里没钱,小哥没钱娶媳妇,就说拿我换亲。”
佳慧都震惊了,不是,前世的时候小叔是自由恋爱,小姑是别人介绍的,肯定不是换亲。不过前世小姑结婚的时候,是在四五年之后,那会儿家家都富裕了,而且小姑结婚是爸爸给出的嫁妆。
不过她奶奶亲妹妹,她得叫姨奶,就在比他们那边还偏僻的地方,姨奶的闺女就是换亲,不过表姑换亲那家人家年龄相当,就是家里穷没钱娶媳妇儿,所以才商量着换亲。
表姑是一个特别泼辣的性子,跟婆家小姑子,娘家嫂子说:“你对我爹娘孝顺,对我哥好,我也对你爹娘孝顺,对你哥好,要不然你气的我爹娘啦,我就不伺候你们这一家子。”
后来婆家小姑子想分家,跟男人吵架,跑回娘家,不伺候公公婆婆,小姑子一进门问明白情况,表姑就把身上喂猪穿的破褂子一脱,转脸也回娘家去了,还是她婆婆和小姑子去请,然后才回家,当然了。小姑子作为嫂子,又留在她家了。
石小姑:“小哥他们在前面那两道街,生意也还行,大哥你吓唬吓唬小哥,小哥手里有钱之后,有点不踏实。”
石建军:“你小哥干什么事了,到底还小,没定性手里有钱就开始飘,没事,你不用担心,他要是飘了,以后就不给他货。”
石小姑低声说:“小哥跟我商量,不给你小舅子干,我们自己出来租个房子,摆摊子做生意。”
说完抬头看了大哥一眼:“小哥还说,就怕你这货不稳定,我们现在货都不够卖了。”
佳慧对她小叔真是刮目相看,就是不怎么聪明,这要是放在她身上,她就花钱顾个人替自己干地里的活,他专心做生意,又有地方吃,有地方住,净撇做生意的钱。所以说小叔就是不怎么聪明的亚子。
石建军生气道:“竟是一些小聪明,你别跟你小哥学,这几亩地一年下来,你觉得能撇多少钱,做人的诚信,不能因为一山又比一山高,再说了那是个工作,说出去也是有工作的人,你现在能跟家里说,你是在外做生意。”
石小姑:“我没想走,你小舅子哪人挺好,吃喝都好,月月工资按时发,我就怕小哥被钱迷了眼。”
石建军:“不可能,你小哥那个人不作没有把握的事,他只能说说不能去干。”
哥俩在说话,生意又上门了,前世小姑特别精明,做生意是一把好手,现在的小姑就有前世的影子了。
石佳慧爷俩跟小姑道别之后,又过去了隔壁街看小叔,离老远就看见小叔和两个大姑娘在说话,把两个大姑娘逗的前仰后合。
石建军沉着脸,抱着闺女到跟小叔摊位前。
石小叔看见大哥板着脸过来,立刻严肃了,三两句话给大姑娘装好衣服,送走了客人,转过脸来说:“大哥,你什么时候过来呢?吃饭了吗?”
石建军小声训道:“卖衣服,就卖衣服,你瞎逗什么大姑娘,万一人家有对象,或者家里有兄弟看见了,你能得什么好,人不得揍你啊。”
佳慧下来解救小叔,招招手说:“小叔,你过来咱说说话,让我爸给你卖东西。”
石小叔磨磨蹭蹭的过来:“跟你个小丫头片子,有什么好说的。”说着还手贱得拽拽佳慧的头发。
佳慧拍开他的手,翻了个白眼说:“我听小姑说小叔你现在厉害了,打算自立门户。”
石小叔心虚的偏偏头:“瞎说,我是那样人吗?”
佳慧点点头肯定的说:“你就是这样的人,不过啊,你也光说说你现在没胆子这么干。”
石小叔嘴硬的说:“我胆子大着呢。
佳慧招招手,神神秘秘的,叫小叔附耳过来:“小叔,你只要给我办一点事,我保证让你不种菜了,天天做生意,而且还不断货,你不就是担心你要是不种地了,我爸给你送回家,也没办法卖衣服了。”
石小叔怀疑的看看她,就看见佳慧重重的点点头。 石小叔半信半疑得说:“办什么事,先说好啊,办不到的事情别说。”
佳慧白了他一眼:“你也不是能办多大事的人,看不到的事跟你说有用吗?”
爷俩互相怼了一会儿,佳慧才有说起正题:“小叔你知道银杏树吗?”
石小叔挠挠脸说:“知道呀,咱们家北边有个冯庄,他们庄头有一棵银杏树,去年被评为几百年的老树,是保护植物。听说可值钱啦,当时我们还跑去看了,树外两米远就被大铁链子围起来了。”
佳慧笑咪了眼:“小叔,你说要是能弄到银杏树的树栽子,我有把握小舅同意,这几亩地全部种上树栽子,到时你就解放了。”
石小叔哈哈笑了:“傻孩子,在咱们那边有句话说,银杏树是爷爷栽树,孙子得济,银杏树六十年才结果呢。”
佳慧气急败坏的说:“你问谁得济,只有把你解放出来不就行了?小叔,我发现人说的老大憨,老二奸,家家有个坏老三,真对,你就是那个老三。”
石小叔厚着脸皮说:“谢谢你夸奖,不过银杏树的小树苗多着呢,当时来的专家说银杏果很有营养什么的。
县长支持鼓励他们庄种银杏树,去年刚分产到户,粮食多金贵,没有人拿大田种树,又要完成任务,所以他们那个庄,沟沟坎坎包括荒地,种的全都是银杏树苗子,没有人舍得往大地里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