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4看书 > 都市 > 抗战之复制军团 > 正文 第二十八章 风雨南京行(九)
下载
本书最新章节内容未完,更多精彩内容手机请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app。小说更全更新更快。百万小说免费阅读。网上找不到的内涵小说这里都有哦!

只能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女性对于装扮自己从古至今从没有什么差别。虽然此时的主流观念是女子尽量不抛头露面,不过多参与社会活动,但是几年前涌现的女子学校等,还是说明了这个时代正在逐步的接受女性参与公众活动中来,也并没有封建时期那么多条条框框。可是这小小的丝袜,的确太惹人眼球,上架时充满着“神秘感”,王飞虎特意命人将二楼的这一区域装修的典雅而又有神秘感,曲折蜿蜒的通道放满了椅子(让人排队休息用),又在墙上贴满穿着丝袜的“艺术画”,虽然露的部分有些多,所有的画都是宣传丝袜如何体现“性感”、“朦胧美”的,所以这一区域暂对女性开放。顺道卖一些较为私密的个人用品。就算是这样,在看到画上各种洋人美女的丝袜,美腿之后,华夏女子毫不示弱,一心想要得到这种“可以塑形美腿”的长袜(王飞虎广告词),而且在楼上,还有几个东欧籍小姑娘,现场穿着丝袜以展示这款轰动一时的飞虎军新产品。

目前上市的丝袜,是“飞虎军械研究所”的第三款拳头产品,根据机械设计手册上介绍的六十年代华夏的纺机研制而成,由于图纸和技术资料说明的过于清楚明白,整个研发时间没超过二十天。这个“尼龙”的原材料当时的确让王飞虎很为难,自己又没有尼龙工厂怎么弄?在一次吃粒子盒转化的制式军粮时,军粮外面盒子上包覆物引起了他的注意。之前只是将这些薄薄的包袱皮一样的东西全部收集到了一块,没想到有什么具体的用途,而这次王飞虎拆包装时,胸前自制的“荣誉勋章”偶然将这个包袱皮划开了一个口子,然后在边缘处扯出来很多丝状纤维,王飞虎当时的想法是将其扯断,不要影响自己就餐的心情,而扯了好几下,这种材料既坚韧又有弹性,扯了好几下竟然没有扯断。当时一怒之下,命令王二——“给我薅”(hao)!复制人忠实的执行了命令,结果一个简简单单的包袱皮,硬是薅了整整一上午的时间。王飞虎在午饭的时候,发现竟然扯出来将近三个立方的纤维丝,王飞虎当时就动了脑筋——这么多柔韧又有弹性的纤维,干点儿啥呢?他首先想到的是透气速干的军人内衣,这年头华夏军队普遍都没有保持士兵舒适度的概念,甚至有些地方部队都没有士兵内衣这一配置。如果采用这种柔软、强韧,而且透气富有弹性的材料做内衣,肯定大受欢迎。然后又想到了女士内衣,这个年代普遍都是棉质材料,柔软是柔软了,但是材质不耐磨,而且有时并不能很好的贴身,贴身的材料又很贵,贴身?!——这个词在脑中一闪而过,随即一拍脑袋,靠,这个年代正好是杜邦公司大赚特赚的时候,而他们起家产品,就是尼龙纤维的丝袜产品!

有此利器,在华夏可能赚的不多,但是放到体毛严重过剩的欧美去,激起购买欲的威力将会堪比服装业的原子弹爆发。算了算时间,还有一年的杜邦公司才能够将尼龙合成出来,并且制作尼龙丝袜。现在自己从查克拉星科技转化出的制式军粮包装上拆下来的包袱皮,明显要比尼龙真丝效果好很多,王飞虎想了想,不如把这个外星科技附赠品命名为“尼虎真丝”,再提前抢了杜邦公司的饭碗,何乐而不为?

况且这个杜邦公司作为美国最大的火药、炸药供应商,赚着全世界人民的钱,是时候剪羊毛了。王飞虎派出的若干个“一次性粒子盒”当中,其中有三个都是瞄着杜邦去的。宝贵的一次性粒子盒,用一个少一个,我用三个,够对得起这个前世的世界五百强了吧?

于是联合公署二楼这种火爆场景可见“尼虎”材料受欢迎的一斑。不仅如此,王飞虎这段在南京等消息的“空白期”,闲的无聊时想出了很多其他用品的制造和思路,这才是找项目嘛!比如现在已经在飞虎军土特产柜台这里,除了连合利华,还有民族品牌“阿虎日化”前面也排起了长队。“阿虎日化”为了对抗连合利华,出了很多功能“强大”的牙膏,香皂,洗发水等等,还有这个材质为“尼虎纤维”的“丝袜”产品。

这次王飞虎来到这个联合公署,虽然已经过了开业前三天那种异常火爆的景象,但是眼前穿着制式服装穿梭往来的服务人员还有摩肩接踵的顾客,依然使王飞虎感觉到是不是又穿越到了前世的“春运”场景。遂大手一挥,再次张贴广告,增收十名服务人员。

里里外外看了几圈之后,他对复制人王没蛋的经商头脑不得不由衷的赞叹,看来洋人当中也有会做生意的,终于觉得没有浪费时间的王飞虎,走出了公署。可是当他来到大门口时,面对着此时已经稍嫌时髦的过了头的店面,感觉到有些别扭,哪里不对劲儿呢?王飞虎对着这个可以叫做“商厦”的门脸左看右看,看了好久终于反应过来,我靠,“联合公署”怎么看,怎么是一个行正单位,不像是做买卖的,不如改叫“中意合资通河商社公司”更贴切些,然后把一些“公署”的职责剥离出来,成立单独的机构更好些。就这么定了,以后统一简称“通河商社”。

改好名字后,王飞虎猛然间想起前世自己经历的若干“不正当竞争”行为,虽然此时还没有商业保护法,但是也得给自己刚刚兴起的华夏超级市场业立立规矩不是?他草拟了几条,随后将这项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交给了王没蛋。然后再在南京、杭州、山西、广东等地的“无极商贸公司”的分号,纷纷扩充门面摆上柜台,陈列相类似的产品,引入“竞争”。而且每家店开业时也是大搞活动,招聘年轻姑娘作为服务人员。与“通河商社”有所不同的是,“无极商贸公司”主营业务是药品、食品还有医馆,所以更贴切当代人的生活。并且主营“阿虎日化”的一些产品还有飞虎军其他“土特产”,显得更加贴近地气儿,更像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民族品牌。而“通河商社”则显得更国际化了一些,有更多的流行时尚元素,还有国际元素,让人感觉可以从这里看到全世界,所以在经营策略上来讲,城市里的两家店铺的比例一般设置在“无极社”三比上“通河社”的七,到了县乡级的场所,则变成了“无极社”的八,比上“通河社”的二,反正不管怎么个比例,最后都是王老板赚钱。为了将产品打出国门,多赚外汇,王飞虎计划等到美国超市大王过来后,详细的探讨下几年内店铺的网点布局,还有海外市场规划方面的事儿。

在这两家稍显大型的百货公司范畴之外,还有十几家联合各地乡绅、财主或者原来就是商号的商人,成立的各具地方特色的小百货公司,除了经营原来的业务内容外,也代理两家商社的产品。王飞虎的想法是,发财的道路宽又宽,华夏人没必要和自己人过不去,与其大赚特赚让别人红眼想歪招,不如直接在前头就把路领好了,让华人一起赚。

国内市场早有一天会饱和,没关系,国外的渠道王飞虎有自信两年内就会打通,随意他更乐意看到除了飞虎军势力之外的其他华人,将买卖做到洋人那里去。鉴于目前较高的运输成本,还有极为单一的物流运输手段,王飞虎在考虑水运、陆运的同时,不得不动用杭州小刀会这一捡来的“物流公司”,利用他们在华夏广阔的运送和人情网络,把东西卖到更远的地方。

“小刀会”总部派来了几位得力的帮众,在这种组织严密的帮会制团体当中,新任会长应黛秋反而成了幕后人物,但是对于王飞虎抗战的支持,却一分也没有减少。为何不来相见?王飞虎在置业忙碌之余,总是郁闷的想到。冯庆远此行是比较顺利的,南京有两个当年比较交好的同窗,在听说了“通河商社”竟然是冯庆远后台老板开的时候,对飞虎军升起了浓浓的兴趣,当即表示可以到通河商社与王飞虎进行商谈。只是到场之后,发现了意大利人的身影,对飞虎军的背景隐隐露出了担忧。

王飞虎对此没有过多的解释,因为这个年代,但凡能够做出些成就的,几乎都少不了外国人的支持,北洋军阀如此,蒋委员亦如此。他想用自己一点点提升的影响力,还有飞虎军慢慢打出来的声誉,影响此时的青年人们。如果这两个青年人都畏首畏尾,何谈全国人才来赴?王飞虎也安慰了因为推荐失败有些难过的冯庆远,这根本不算什么,外人不可能知道王飞虎对于民族复兴还有华夏富强而作出的努力,冯庆远看到了,但是他又无法对外人道。作为对冯庆远的鼓励,直接安排冯庆远,孙海等人,在南京的大大小小商街,还有周边的县城内,利用意大利人留下的资金,又开了规模略小于“通河商社”的十几家“庆远百货商厦”,专门经营“阿虎日化”、东北特产、生活用品,以及食品酒水饮料等。

一穷二白的冯庆远哪敢接受这样的好事儿?连忙推脱,但是王飞虎是何许人也,要想让人归心,最先要让人入伙。告诉他,冯庆远你这算是“技术入股”,什么技术呢?——就是发挥自己身份的优势,雇佣各地的当地人进行“保全”工作。冯庆远对于“保全”工作是干啥的一无所知,茫然的听着王飞虎讲解起来,说了半天,不就是保驾护航,押送贵重物品的走镖的吗?这个还真对路子,冯庆远祖上还真出过不少西北有名的镖师,所以也就半推半就的接受了。所以不久之后,紧挨着各大新开的“通河商社”、“无极商贸公司”等不远的地方,开起了若干家“庆远服务公司”,主营家政、人员雇佣,还有“保全”服务等中介活动。这个“庆远服务公司”一经开张,几乎成了各地“无业游民”的最佳据点,因为这里可以提供一顿免费的简餐,还有介绍工作、家政服务等业务,如果不嫌弃,可以经过“庆远服务公司”,直接签订协议后到位于东北的“通河商社”工厂去工作,月钱四块银元,还提供三顿饭。

王飞虎布下如此之多的网点时,其实考虑更多的就是情报收集的问题。在他看来,当各地的商业网点、服务网点布设完成后,自己的明的情报系统也就设立完成,而扩大了小刀会的物流运输能力之后,自己务必要考虑组件“暗”的情报网,可以从小刀会、无极门,甚至是自己培养的人当中建立类似克格勃或FBI组织,只有这样奇正结合,才能真正的掌握华夏大地上的风吹草动。待到海外网点儿完成后,这颗蓝色星球上的讯息,才真正的掌握于手。

而且销售网络和物流网络铺开后,后续的宣传手段就要用上了,这个时代影响着王飞虎,而王飞虎也打算在合适的时机,去影响这个世界。报纸、书刊,杂志,是这个时代的最有利宣传手段,王飞虎的打算就是,类似前世的那种超市网络,每个点上都有报纸和书刊发售,虽然做不到全国同步更新,但是半月一次,王飞虎还是有信心的。

在做好了几大网络的初步规划,并投入了相应的资源、人力、金钱后,王飞虎发现带来的“飞虎朴刀队”,竟然只剩下自己、冯庆远、王九、王事宜四个人了,连李涛孙海都在忙着组建“庆远百货公司”还有“庆远服务公司”去了。愁得王飞虎是叫苦连天,人才啊,怎么总是不够用呢?

这一通忙活,又是二十几日过去了。这前前后后来南京已经一个月零十天了,王飞虎的焦躁与日俱增,在开店的同时也没有丝毫减轻,因为他担心离开这么久,通河那边怎么样了?苟光光还压的住那几位山大王吗?复制人们是否完成了他们的任务?还有最担心的第一师团到底来没来?每日的电报虽然如雪花一样厚厚的堆在王飞虎案头,但是这种遥控的无力感让王飞虎抓狂不已,心头无不愤恨地想——“特么的老蒋,老子这是给你面子,要是再不给信儿,老子就特么回家”。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