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独孤一剑率领士兵回应天时,他的出现着实令赵构大吃一惊,此时的赵构身边聚集了众多文臣武将,又有杨沂中宿卫皇城,赵构内心踏实了许多。
独孤一剑将军队驻扎后便去拜见赵构,他将事情的经过详细的告诉了赵构,赵构既感到惊讶又觉得兴奋,惊讶的是宗涛竟这样死去,省的他背一个杀害忠良的罪名,兴奋的是宗涛总算死了,这个既有威望深得民心又有实力悍将终于不存在了。
赵构绝的与金人相比,宗涛对自己的威胁更大。“宗涛真的战死沙场,这是你亲眼所见吗?”赵构怀疑道。
“不是微臣亲眼所见,是岳将军亲身经历,宗涛为了掩护岳将军撤退和金人浴血奋战,最终寡不敌众,为国捐躯了”独孤一剑略感遗憾道。
宗涛的为人能力令他钦佩,的确放眼整个大宋很再找出一个像宗涛这样敢于伏击金兵,和金人血战到底男子汉。
“快宣岳飞觐见?朕要当面问个清楚,毕竟宗将军乃国之栋梁,是生是死关系重大”赵构悲伤道说着说着眼睛湿润。
“皇上你如此爱护宗将军实乃他的福气”黄潜善拍马屁道。很快岳飞被带了进来,他还没行完大礼,赵构急忙问道:“岳将军宗将军究竟是怎么死的,你可否把详情告诉朕?”
岳飞望着赵构真诚的眼神,内心有一丝不忍,但一想到宗涛的交代,便继续欺骗道:“宗将军率领1000军士孤军深入,在真定府灵寿县与金兵相遇杀死几万金兵,终因寡不敌众,深陷埋伏,宗将军为了不被金人俘获,纵火自焚,化作一片焦土”。
赵构听罢虚伪的落下几滴眼泪,众臣安慰道:“皇上不要悲伤,龙体要紧,宗将军为国尽忠死的其所,应该是众将之楷模”。
“皇上宗将军战死沙场,理应获得嘉奖,风光大葬,树立他为楷模,以此鼓励众将和金贼血战到底的勇气和信念”独孤一剑慨然道。
黄潜善等人附和道:“臣等附议”。
“朕封宗涛为忠义候,大同、太原二府节度使,行兵马、钱粮大权”赵构大声道。
赵构故意来个虚的,他这样做无非做个样子,让众将明白只要一心效忠于他都要封赏,这个封赏对死人来说并没有任何意义,但对活着的宗涛来说意义非凡,节度使虽然是个虚职,但行兵马、钱粮大权,意味着掌管军队和经济,俨然将太原和大同割让给宗涛。
“朕不仅敕封宗将军而且还要为他举行风光大葬,朕亲率文武百官前去拜祭”赵构继续道。
众臣听罢连忙跪在地上高呼皇上英明,接下来黄潜善开口询问道:“皇上宗将军战死,太原、大同重镇无人镇守,何不派遣一员良将前去镇守,这样应天府的的压力也能小了许多”。
黄潜善的机智令赵构感到十分满意,既然宗涛已经战死,太原、大同应该回到赵构的手里,这样大宋的南面在也没有割据势力,彻底的完成了统一。
“黄相爷所言甚合朕意,以你之见派人前去镇守最合适?”赵构轻描淡写的问道。
“汴京城副元帅杜充最为合适,他跟着宗元帅镇守汴京,学到许多经验,有他镇守大同、太原定能抵挡金兵”黄潜善自信道。
他明白大同、太原的战略地位,更懂得那里无论是经济实力还是军事实力都是十分雄厚,毕竟宗涛在那里经营了数年。
“不可”黄潜善的提议立即得到朱胜非的反对。
朱胜非乃东道副总管,应天知府,赵构逃亡应天时是朱生非力排众议支持赵构称帝,为了赵构能顺利登上地位,他鞍前马后所以深得赵构信任。
赵构刚登上帝位时面临许多困难其一:二帝尚在,登基的合法性受到广泛的质疑,因此无法得到广大百姓和桀骜不驯武将的普遍支持;其次人才凋敝组建强有力的政府任务难遂人愿。其三钱财问题,汴京被破,二帝被俘无论是组建军队,建立政府都休需要银子,但当时的赵构几乎上身无分文是朱胜非不惜一切代价的支持他。
朱胜非的反对引起了赵构的重视,他急切的望着朱胜非希望聆听他的意见。“皇上太原、大同乃重要战略要地,选出的将领既要能征善战又要忠心耿耿”。“朱爱卿朕手下现在良将无数,远的不说,王渊、刘光第、韩世忠、张俊、苗傅、于涣、吴湛,还有御营司的七员将领”赵构回答道。
“皇上以为他们中有几个是靠的住的”朱胜非反问道。
“武将大多都是爱国的,只要本王决心抗金复国,自然会得到武将的支”赵构此时对武将的态度尚未悲观,不以为然道。“皇上当务之急就是为防止叛变尽快整军,选拔忠勇将领…”
朱胜非建议道“整军谈何容易?都说开国难,其实中兴更难,开国相当于白手起家,白纸上作画,可以大刀阔斧,百无禁忌;中兴呢?手心手北都是肉,无论选谁,不选谁都是会得罪人的”朱胜非分析道。
朱胜非的一席话点明了赵构,太原、大同这两个地方,无论是谁到那里都将手握兵权,所以众将无不眼巴巴的希望得到这个官职。
“以朱爱卿看,太原和大同当派人前去合适?”赵构问道。
“大同和太原二处重镇十分重要,乃我们的屏障,应该派韩世忠韩将军镇守太原,于涣于将军镇守大同,二者形成犄角之势无论是金人南下还是西夏东进,定能对他们造成巨大的威胁”朱胜非建议道。
赵构听罢觉得合情合理,龙颜大悦道:“就按照朱爱卿的说的去做”。
很快圣旨下达,昭示天下,敕封宗涛为忠义候,追封为大同、太原节度使,行兵马钱粮大权,封韩世忠为太原府知州,镇守太原,封于涣于大同府知州镇守大同,并派出一部分文官协助镇守太原大同,三天后为宗涛等人举行风光大葬,赵构亲自参加。
人生就这样如此的滑稽,在后方陪王伴驾的将军得到了封赏,而在前方和敌人浴血奋战,血染战场的岳飞竟然没有得到一丝封赏,即使是口头的也没有,望着黑暗的朝政,岳飞感到心灰意冷,一怒之下便辞去官职前往汴京投奔宗泽。
当韩世忠和于涣升官的消息传来开时,众将纷纷面露愤怒,纷纷抱怨道:“我们都是从龙之人,为什么皇上厚此薄彼,难道我们在皇上心中那么没有地位”。
一群武将不约而同闹哄哄的到了朝堂,侍卫拦都拦不住,正在睡梦中的赵构被吵醒,赵构连忙穿上龙袍走出来一脸困惑道:“众位将领你们这是干嘛?现在还不是上早朝的时间”。
“皇上我等誓死追随您,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为何封赏少了我们”这群武将来者不善道。赵构从他们生气的表情感到了愤怒,这群武将都是大老粗,在他们眼里只有官位和财富,一旦惹怒了他们肯定没有好果子吃。
杨沂中率领金军站在赵构面前怒目远视道:“皇上封赏谁心里有数无需你们在这里指手画脚,请你们尽快退去”。
“这是谁家的小娃娃敢关起大爷我的事,我们众臣面见皇上有你什么事”苗傅走上前去对杨沂中怒骂道。杨沂中嗖的一下拔出腰中的宝刀,大声喝道:“谁敢上前,罪同弑君,格杀勿论”。
“吆喝你这小娃娃,老子给你三分颜色你就敢开染坊,老子抗击西夏在战场上杀敌时,你还在玩泥巴的”苗傅骂道。
苗傅此言一出所有武将哄然大笑,彼此互不相让气氛瞬间剑拔弩张起来。
“杨将军把剑放下,带着人出去”赵构责备道,然后他对着武将赔笑道:“众人无需担心,朕会逐个的封赏你们的。放心既然你们效忠于朕,朕一定不会亏待你们的”。
赵构逐个的封赏武将,武将们满意的散去,这场风波终于散去。
一转眼三日过去了,宗涛的葬礼风光的在应天府举行,宗涛成为大宋历史上第一个由皇帝主持葬礼,百官祭拜的人。
人生如戏,全凭演技,在葬礼上,无论是和宗涛关系好的,还是和宗涛势同水火的人无不泪流满面,哀声震天,仿佛死了亲爹似得。。。
宗涛战死的消息传到汴京,宗泽悲痛的卧床不起,他只有宗涛一个儿子,又老来得子,指望宗涛能够娶妻生子,传宗接代,没想到白发人送黑发人。
当他得知皇上亲自为宗涛举行葬礼,满朝文武祭拜时,宗泽内心感到欣慰,生而如宗涛夫复何求。。。
他内心暗暗发下誓言一定收复山河,杀退金贼为宗涛报仇。。。
金人很快得到大宋为宗涛举行葬礼的消息,金营无不欢欣鼓舞,宗涛真的死了,真是活不见人,死不见尸。
金兵经过长途跋涉终于来到河北重镇,金军为了显示威风,提高军民士气进城时在队伍前方树立两杆大气,分别书写“亡宋太上皇赵佶”“亡宋皇帝赵桓”。
留着金人发髻、穿着金人服装的汉人夹道跪在地上迎接金军和战俘进城。金兀术骑着战马和完颜粘罕并驾前行。
赵佶和赵桓则垂头丧气的骑在骡子上紧紧的跟着。
赵桓望着眼前的真定府就是汉人失去100多年的燕云十六州的辖地,又是常山赵子龙的故乡,如今这里的汉子成为金人的努力,被辽人和金人同化的已经不是中原的汉人。他不由得悲从中来,仰天哭泣。
他的这一举动让路边的百姓想起了自己的祖先,百姓们望着狼狈不堪的赵佶和赵桓无不痛哭流涕。
为了庆祝宗涛的死亡,金人举行了马球比赛(蹴鞠)令赵佶赋诗一首。赵佶昔日的帝王之身,今日却沦为金人陪玩陪酒的阶下囚,不由得分外伤心,便以心情不佳拒绝。
完颜粘罕立刻怒目圆视,拔出腰中的宝刀,架在赵佶脖子上,赵佶拿起毛笔,一挥而就。
待赵佶写完金兀术拿起赵佶写的诗念,他知道刀架在脖子写出的诗一定不是上乘之作,但见赵佶的自创的瘦金体秀丽飘逸,果然古今无人能及。
金兀术将赵佶写的诗给众人看看,众人看罢均表示不屑,军师公孙冉知道金兀术的用意,他这样做的目的希望众将领增加对汉人文化的了解和尊重。
公孙冉建议道:“听说韦太后也工于吟咏,不妨也作一首”。
韦太后无奈提笔写道:“昔居天上兮,珠宫玉阙,今居草3莽兮,青衫泪湿。屈身辱志兮。恨难血。归泉下兮难瞑目”。
公孙冉接过朗诵后,全场鸦雀无声,众人虽然不通汉语,但天生质朴,都被词中独有的音乐韵律和节奏所感动。
赵佶等俘虏文言,更是悲从中来。
公孙冉动容道:“短短数句,已将从前的锦衣玉食与今日阶下之囚反差描绘的淋漓尽致,让人不由得想起后蜀灭亡时,花蕊夫人献给你家太祖赵匡胤的一首词”。
“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哪得知。十四万人齐卸甲,更无一人是男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