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涛朕倒要听听你对这些质疑到底做何解释?”赵佶按捺不住自己内心的喜悦终于急切斥责道。
“首先西夏王子所拿的信不是出自下官之手,不信我们可以拿出我的答卷和它对比”宗涛的话音刚落,赵佶就示意身边的太监取出西夏王子所提供的信件。
户部尚书王云经过仔细辨别道:“像不像三分样,陛下微臣是宗涛的阅卷考官,宗涛的字迹微臣最了解了,他的字迹别具风格,无论别人怎么临摹短时间内无法掌握其精髓,不信陛下仔细分辨宗涛的答卷和这封书信,从中不难看出临摹之人笔锋稍显稚嫩,气势和力道不足”。
王云的话无疑给整个朝堂带来颠覆的震惊,没想到童贯苦苦提出的指正宗涛最有力的证据居然是假的。
赵佶并不相信,他立即令内侍将二者呈到他面前,赵佶反复仔仔细细看了几遍,不得不承认二者不是出自同一人之手,他失望的低下了高贵的头颅。
“陛下下官不仅证明那封信不是出自微臣之手,还能证明和西夏王子有很大仇恨”宗涛趁胜追击道。
宗涛此言犹如惊天霹雳,整个朝堂都炸开了锅,如果宗涛证明了和西夏王子的仇恨,那么李士凤对宗涛的指控都是污蔑,目的是为了借助朝廷之手消灭宗涛。
赵佶目光呆滞无精打采道:“你说出来让大家听听?”
“陛下微臣这有一份李士凤攻打曲阳县为我所俘获时写的投降书”说罢宗涛从怀里掏出了李士凤写下的投降书。
李士凤听后浑身瘫软倒在地上。
宗涛怎能会随身携带李士凤投降书呢?原来是宗涛从诸葛明的锦囊中获得,其实诸葛明早就料定宗涛此次进京定会遭到李士凤和童贯的联合陷害,所以事先将李士凤的乞降书放在锦囊里让宗涛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打开。
赵佶接过乞降书打开一看只见上面写道:“西夏小国李士凤无端进攻大宋,结果兵败被俘,太原府知州宗大人心怀仁慈放了在下,为了感激宗大人大恩,小的发誓永远不进攻大宋”。
赵佶看罢脸色剧变,将这个乞降书扔到童贯身边,此时众臣才明白过来了,原来事情是这样的,童贯和李士凤联合欲致宗涛于死地。
童贯战战兢兢的捡起看了看脸色剧变,狡辩道:“陛下这是宗涛的阴谋,这是他和李士凤预谋好的,陛下可以想想为什么宗涛第一次在大殿上不拿出此封乞降书”。
“童大人如果我那时拿出此封书信,你们一定会千方百计的消灭这个证据的,整件事都是你一手策划的阴谋,你联合西夏的李士凤目的是想置我于死地,今天朝中众臣,各国使者,太子公主王子都在,希望大家为我主持公道,让奸恶小人受到惩罚”宗涛正义凌然道。
“宗涛你少在这里妖言惑众了,本官身为枢密使,位极人臣,为何会和你这个小小的府尹过不去,你明明私自购买兵器、战马,包藏祸心”童贯恼羞成怒的反击道。
其实赵佶心里很纳闷,童贯虽然贪财但是在大是大非面前很有立场绝不会犯糊涂,他为何和宗涛过不去呢?他用疑问的目光望着宗涛,宗涛不慌不忙道:“陛下其实道理很简单,童大人想致下官于死地,目的是为了给他的义子童心报仇,必竟是在下官的授意下将童心给处死的”。
“宗涛你休要胡说八道,明明是你罪恶的阴谋被我儿童心探知,你杀人灭口,故意设下圈套诱我儿犯下强抢民女的罪恶,然后将其杀害的”童贯愤怒道。
此时此刻他也明白只要一口咬定童心因知道宗涛的秘密才被宗涛害死的,宗涛就难逃关系。
“陛下下官有人证证明,童心在太原府犯下强抢民女的重罪”,此言一出无疑掀起了惊涛波浪,大家纷纷发现今天的宗涛与众不同,他是那么游刃有余,面对童贯的进攻,他进退有度,攻守有序。
赵佶听后眼光发亮道:“传证人吧”,不久一个老妇被带上殿来,老妇见到赵佶跪道:“民妇参见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所许何人?为何前来大殿?”赵佶问道。
“民妇是受害者的母亲,民妇来此是证明童心强暴我的女儿的,是宗大人主持公道为民妇伸冤的”那位民妇道。
“你血口喷人,陛下此民妇一定是宗涛找人假扮的﹗没准她和宗涛是一伙的”童贯失去理智道。
“真是笑话,童大人,这几天我一直在天牢,怎么能出去找人假办证人呢?”宗涛挖苦道。
“童大人你失去的是义子,我失去的是亲生女儿,你的儿子强暴了我的女儿,你居然诬陷我的女儿是妓女,你还是人吗?”那位民妇质问童贯道,童贯被骂的哑口无言,呆若木鸡。
“陛下事情已经很清楚了,宗大人击退西夏俘获李士凤,迫使他写下乞降书,宗大人为民请命,处罚了童心,将其斩首,所以童贯和李士凤对宗大人都恨之入骨,于是二人便联合起来欲致宗大人于死地”王杰把握时机道。
童贯听后大吃一惊,明明是统一战线为自己出谋划策之人居然在背后向自己捅刀子。
王杰的话表面为宗涛美言,其实他是挑起赵佶对宗涛的忌惮,如果宗涛没和西夏勾结那么他就是凭自己的实力击退西夏的侵略,俘获李士凤的,大宋数万禁军精锐都完不成的任务,宗涛仅凭不到100士兵就完成,可见不仅他足智多谋,他手下士兵更是骁勇善战。
赵佶听出王杰的隐含意思心里不禁骂道:“童贯你这个笨蛋,饭桶,你反击呀,你不是上蹿下跳的想致宗涛于死地,你说话呀”。
赵佶恶狠狠的望着童贯,童贯的后背感觉到丝丝凉意,童贯的无能表现使赵佶心里十分不悦,他向身边的太监递了个眼色,那名太监立即会意走了下去,不久侍卫进来禀道:“禁军统领杨修求见陛下,他有要事要奏”。
童贯听后放佛抓到了救命稻草,宗涛今日的反击实在太强烈了,他有些招架不住,希望赵佶能借助杨修的事情暂缓对宗涛事情的追问。
然而事实出乎他的意料,杨修走进大殿跪道:“陛下末将要参枢密使童贯童大人”。
童贯听后简直犹如晴空霹雳,没想到就连自己的手下在此刻居然火上浇油,整个大殿再次沸腾起来,纷纷议论杨修为何事参童贯,毕竟二人是上下级关系。
面对众人的惊愕杨修心平气和道:“末将参童大人护子心切,践踏国法,刺杀朝廷命官,为报私仇和西夏勾结陷害朝廷栋梁”。
杨修将在太原府所发生的一切详细的告诉了赵佶,赵佶的脸色倒没有什么变化,众人的脸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本因为难逃一死的是宗涛,万万没想到剧情竟然出现了大逆转,童贯真是偷鸡,不成反而蚀把米。
童贯听后杨修的详述不死心道:“陛下老奴一时糊涂呀,纵使老奴犯下些许错误但和宗涛比起来真是小巫见大巫了,他在太原府收购铁器骏马,而且身怀武功,刻意向隐瞒朝廷,其志不小,其心可诛呀”。
“宗涛狼子野心,希望陛下将其处死”李邦昌出班跪道。
其他几位大臣跟着附和,童贯的反击实在太强烈,不愧是赵佶面前的红人,深谙赵佶对武将十分忌惮的,与他所犯的罪相比宗涛更不值得原谅。
赵佶的脸色果然发生了剧变,由红润变的苍白然后变得黑乎乎的一片。
赵氏兄妹和段氏兄妹对赵佶突然脸色的变化感到害怕,原本好好的形势瞬间急剧下降,整个大殿笼罩着寒冷的气息,气氛静悄悄的,群臣大气都不敢喘一声。
赵佶恶狠狠的望着宗涛恨不得将其吃掉,此时宗涛却表现的很淡定,心中暗道:“果然不出诸葛先生所料,是时候大举反击了”。
他跪在地上声泪俱下道:“陛下小人自幼体弱,来到太原府后身体每况愈下,不得已学武的,进京城后得到童大人的精心照料感觉不久于人世,至于下官在西夏购买兵器和战马,完全出于太原府的需要,整个太原府铁球早已经生锈,更无马匹一旦发生战争我们拿什么保护百姓,守护大宋的江山”。
“宗涛你少在陛下面前演戏,你身体壮如牛,怎么会不久于人世,要撒谎也要编一个合理的理由”童贯讽刺道。
“陛下…”宗涛咳了一下,一口鲜血喷薄而出,整个大殿的人无不震惊,有怀疑的,有幸灾乐祸,有担心牵挂眉目传情,有觉得不可思议的。
“快传御医”赵佶突然关心的大声喝道,不要以为赵佶突然转性关心起宗涛,其实他只是想试试宗涛说的是否是真的。
一名御医走到宗涛身边认认真真的给宗涛把过脉后沮丧道:“启禀陛下宗大人将不久于人世,最多只能活三个月”此言一出赵佶心里无比高兴,反正宗涛很快就要挂了,只要宗涛死了,他才会安心。
赵婷心里无比纳闷,昨晚去牢房探望宗涛,他虽然深受重伤,但也不至于不久于人世的样子,难道御医被宗涛收买了,如果是这样的话宗涛的势力实在是太大。
王杰、李邦昌和公孙冉听到这样的消息后心里非常高兴,原本哭丧的脸居然笑成了一朵带着皱纹的菊花。
段氏兄心里非常伤心原本宗涛就要被救出来了,没想到将不久于人世。
赵构和赵桓虽然不相信宗涛不久于人世的消息,但此时心里虽然有疑问也不能说什么。
童贯内心则是恐惧到了极点,“如果宗涛不久于人世那么赵佶不会将他处死,那么自己的命运将会如何了?”
为了更好的到达效果,宗涛将自己的上衣脱了下来,满身的伤疤映入众人的眼帘,任征战沙场,杀敌无数的将军看后也会触目惊心的。
赵佶看后充满关心道:“宗爱卿你受委屈,朕一定会为你主持公道,还你清白的”。
说罢他转向李士凤道:“大胆李士凤身为异邦王子,肆意挑起两国战争,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勾结大宋众臣,陷害我大宋栋梁来人呀,重打50大板,驱逐出大宋,永远不得踏入大宋半步,童贯身为重听重臣,不思报恩,陷害忠良,罢官免职,重打50大板,逐出京城,永不叙用”。
不久传来二人鬼哭狼嚎的叫喊声。赵佶对童贯处罚如此之轻明显就是偏袒,众人心里虽然愤怒,但只要宗涛平安无事便不去计较了。
赵佶心里也感到惭愧,他对宗涛道:“宗爱卿你受委屈了,无论你有什么愿望朕都会答应的”。
“陛下微臣别无所求,只希望能亲自护送公主前往辽国联姻”宗涛道。
赵婷听后眼睛湿润了,没想到宗涛此时此刻居然想着自己,可见她在他心里有多么重要。
面对宗涛的请求赵佶没有正面回答反而关心道:“此去辽国山高路远,途中危险重重,宗爱卿的身体恐怕吃不消呀”说罢他望了望公孙冉。
“陛下即使是死,微臣也要保护公主安然无恙的”宗涛坚定道宗涛此言一出满朝文武无不感慨宗涛对赵婷用情至深,赵佶无奈道:“也罢,三日后通过比武选出护送公主和亲的护亲使,你是否能去就凭你的本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