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了把横刀,遍视众人一眼,林苏继续道:“诸君且看,华夏,乃是世间主要利益的集中地,地域幅员辽阔,周边邦国林立,向西北,可与极西诸国交流,向东南,可与海外各藩贸易。而闽中,地近中原商品与南洋物产来往之咽喉要道。有较曲折的海岸线,岛屿遍布,又有天然的深水良港......”
传说,汉朝时,南越、闽越便以舟船闻名天下,其水师实力,可以称雄东亚。而剽悍好战的闽越,一度威胁南越,因此,也叫前来主持公道的汉廷军队给灭了。
“可这吴国、越国......”有迟疑之声传来。
便见一个士子接过话题道:“不错,江浙虽也靠海,不过离南洋诸藩稍远,何况,其海岸多暗礁浅滩,不利于远洋大船停靠;至于岭南,唐末山东流寇入广州,杀了数万胡商,自此,藩人多不敢来,自此,海贸不如从前。太祖招揽蛮舶,故而闽中商贸,并非不盛。且闽中之地,由于海水不断冲蚀海岸,乃至淹没平原,故而,沿海泥沙较少,水深港阔......”
何谓优良的深水良港?
港口要宽大、水深,能容纳大量海船,且处于可通向河流的出海口,能促进本国的贸易,成为地方力量和财富的来源。例如“百货所聚”的福州新港,位于闽江下游,又面对东洋。
唐宋之交,恰好是闽中一带海洋势力崛起的黄金时期,而后来,可就没有这么好的“战略机遇期”了。
“此,不过其一,更有其二。”
“呃......”众人疑惑起来,显然,刚才的说法算是较让人心服了。
莫非,还有不凡见解?
神秘地笑了下,林苏轻声说道:“穷——”
“......”众人一愣,皆以为自己听错了。
“方才,某说了——闽土贫瘠,”瞧了眼众人奇怪的脸色,林苏继续道:“穷,是闽中之短,亦是闽中之长。”
众人再次愣了。
强烈的海上欲望,源自——贫困之滋生。
要是所居地土壤肥沃,物产丰富,气候宜人,自给自足,理想富饶,那么,民众,如何愿意迎接海上大风大浪的考验?愿意面对猛烈的疾风暴雨?
饥饿过甚,会死亡;远洋冒险,也可能会死亡,但,仍可能出现海贸交易中一本万利的结果,这样,为何不奋起一搏?
而相对他处微薄的自身收益,将来,势必满足不了商贾豪门愈加膨胀的需求,既然有尚武的好动性和有利的海洋条件,为什么不向海外扩张,去寻找越加迷人富有的乐土呢?
磨难,是成功的垫脚石。
当上天赐给自己无际荒野时,是想要——让自己成为高飞的雄鹰。
“......”
勤劳能干的华夏人最善于开发,将会给那些土著不会利用的所谓蛮荒地方带来福音的,心里不由道了句,林苏又笑着讲了起来:“剑有双刃,事有利害。可闻穷则思变?相较于江浙、岭南,闽中更缺少平原,更缺乏粮食,故而,民众开拓海洋之心——更为急切,也更热衷于远洋冒险。而闽中西北的高大林木,又恰好可用于制造远洋大船,船大,便意味着,可航行地更远,可装载更多货物,可获取更多的利润,若着力发展,海上运输与贸易,必将兴盛,海洋强国之位,亦是指日可待。”
今日,这个武人的见解之深远,已经带给他们太多的震撼。
话虽不错,但是......海洋强国?要来何用?
稍顿了下,终于有士子起身道:“然,闽国,并非海中岛国,闽中北、西、南三面皆为陆地他邦,如何能着力于东洋、南洋之发展?且闽国国力并非强大,一旦将军力、财力、物力投放海外,他邦重兵急攻,而海外军马来不及回援,倘若一时险阻难守,该当如何?如此,岂非舍本逐末,岂非见小利忘大益?”
有点见识,毕竟,这时期,陆地威胁总是比海洋威胁要大。可是,看来,对海战之重大,显然还认识得不够。勒班陀战役,限制了土耳其人之扩张;亚克兴战役,可是决定了罗马帝国之归属呀。
“可知来去如风的大漠铁骑?他们,可以在草原上纵横驰骋,攻击长城的任意一处。而长城守军,力量调动缓慢,不如对手迅速,因此,便在局部的时间和地域上,形成兵力劣势,而且后方粮草供给......”
“......”不知道水师和铁骑又有何干系?
“秦汉之际,后方运达前线的粮食,每一百九十二石粮食,最后到达前线士卒手上的不过一石.....”很快,便有士子补充说道。
多么低的效率呀,沿途的消耗可谓极为惨重。
而前线,为了对付强悍的大漠勇士,需要布置重兵,这样,后方必然要数倍民夫来搞运输,又少不得耽误农时,削减土地产出,减少国家赋税,这真是凭借土地肥沃、人口众多等的国力在支撑呀,不知,帝国财政会不会被拖垮?
从这点看,林苏觉得自己越加理解唐军积极防御、主动出击的策略了。
一些士子眼中泛已然出了赞许的神采,另一些人却是疑惑地看向林苏。
这,与水师有何干系?
“若有强盛水师,便可攻击漫长海岸线的任意一处。而无强大水师或是水师不如人之敌国,如何守?”
不少人一震,似乎恍然大悟。
一个驰骋草原,一个纵横海洋。
骑兵,是机动力量。那海军,就不是机动力量了吗?
都说大漠的牧民可以迅速变身强盗,但是,东南的海商,未必,就不会瞬间变海盗。
“这......”对比了下沿海布防与长城布防,陈雍眼里又射出赞赏的目光。
敌人想要沿海万里布防吗?呵呵,那得多少军力?少了未必挡得住,多了徒自耗费钱粮。时不时来个袭扰,百姓提心吊胆,如何发展经济?当他们松懈之时,是否是突遭神出鬼没的海军袭击之日呢?待重兵来援,届时是否能保全城市原有的人口财物?是否能瞧见在海面上越行越远的敌军水师?
无强大海军,势必难以抵御外侮,难当屈辱,尤其沿海重大城市。
这,便是可以快速挺进的机动力量之威力。
海运,毕竟比陆运便捷。
与其将来被动挨打地应对海洋恶劣形势,不如主动出击,走向海洋,开拓海洋。
像不列颠、倭国那些岛国,自诩脱离大陆纷争、置身事外的仲裁国,少量海军便能保障安全,但,若是丧失制海权,遭到全面封锁,那么,远离大陆这财富中心,海洋商贸断绝,密度过高的国内人口拥挤在岛上,会发生什么呢?
靠海之国,其强大水师的存在,便可在敌邦别处施压,而减轻当地边防的危险,即海上的围魏救赵。
“例如,当吴国重兵被牵制于建州之际,闽国水军精锐突然出现在金陵,甚至吴宫,不知,吴军心中,会是什么心情?”
避实击虚,扭转战局!
海上强国,总是可以拥有某种特权——可以抵消陆上强国在地理上和物力上的优势。
顿时,众士子看向林苏的眼神不同了,这家伙,不是一般的武人,只怕,很有学识,很有眼光呀。
足以,称为——“士”呀。
只觉得所有羡慕的眼光集中到自己身上,哥,这就原本,是为壮大太白雅舍声名而来参与辩论的,没想到,这儿,好像成了自己一人表演的舞台了。
只是,众人脸色很快又古怪起来。
瞬间懂得了众人眼里的疑问,林苏笑了:“某,当初也是读书人,但是觉得从戎为国效力为好,故而投军报国,成为王者亲军。”
“郎君,果真为忠君报国之士,有汉唐文人之风,或许,可成投笔从戎的班超班定远一般的人物啊......”陈雍赞了声道。
众人亦是点头赞许。
林苏暗暗为自己赞了下,同一件事情,换句话说,这格调就是不一样。其实,自己,都不知道怎么进入捧圣卫的,莫不是,杨贤的推荐?只是,怎么只当个小小卫士?
“噔噔噔——”一名卫士迅速踏步而进,到林苏身边耳语了几句。
麻烦来了?
“身为王者亲军,还有公务在身,此等雅处,诸位慢聊,某,先行告辞。”林苏拱了拱手,脸上的笑容,如沐春风。
“郎君且慢行。”望着渐远的挺拔身影,陈雍一滞,不禁记住了这张脸。
土黄色的内陆文明若不想沉沦,便少不得要以湛蓝色的海洋文明作为补充呀。
不过,王氏闽国能否强大,能否成就天下霸业?
况且,不知道,自己这番说法能否真的引起注意?
至少,征战海外,给以蚕食边境的某些邻邦一些颜色瞧瞧,待到赵匡胤一般的人物出现后,主动纳土归顺,成就大一统?
只是,自己还只是小军官,而且,闽国国内......
想着想着,站到雅舍门口,林苏停住了脚步,想起了闻鸡起舞的祖逖——那个像岳飞一般怀着一腔热血北伐中原的人物。
几欲打过黄河以北,但是,却连黄河以南的疆土也得而复失。
然而,当时控制东晋朝廷的世家门阀,却对北伐收复之土无动于衷,坐视其丧失,更是忌惮他手中的军力。也是,南方的世家,在江南不是一把手吗?他们,希望收复故地后,留在中原的本宗在爬到自己头上来吗?国家利益,能高的得过家族私利吗?
就如六国之中制约赵国壮大的旧贵族一般,这世家士族,朝里有门生走狗,州县又联结士绅,势力盘根错节,一动可举国动乱......
啊,前身,也就是现在的自己,好像已经惹了世家。
三代秦汉,是显赫贵族的天下,魏晋南北朝,是世家士族的天下,隋唐,士庶交争,如今,当是寒门庶族的天下了。
不知何时,天上的云层遮住了本来和熙的冬日之阳。
但,不一会儿,那温馨的阳光终于冲破束缚,落到林苏眼里,居然——有点刺眼!
这是怎么了?
卫士愣了。
但见前面那灰黑色,伫立良久,稍叹息了下,抬头仰望了下湛蓝长空,脸上,好像又泛起微笑,而后轻吐浊气道:“出发!”
胆敢犯哥,一切敌手,碾碎!
阳光普照下,人来人往的王都大街上,一名亲军军官的身影在走动,脚步,轻快而沉稳,肩背,笔直而挺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