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4看书 > 历史 > 季世华歌 > 正文 第四十三章 君子之过
下载
本书最新章节内容未完,更多精彩内容手机请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app。小说更全更新更快。百万小说免费阅读。网上找不到的内涵小说这里都有哦!

往前一瞅,哇,爹还没回来,一定是佛祖显灵。

杨昱很激动,拉着林苏快速跑去。

“你们跑什么?”突然,一个熟悉且有些威严的声音传来。

顺声看去,那杨贤放下一卷书,自一侧庭院里的椅子上站起走来。

我们做阳光运动,锻炼身体,你信不信?林苏心里嘀咕。

“啊......”杨昱愣住了,说不出话来。

“见过相公,今日我与公子发现了圣人经典的不寻常之处,”林苏脸上立即作出自豪之色,向杨昱眨了眨眼睛,陪笑道:“故而要翻阅书籍一探究竟......呃,公子已经激动得说不出话来了,哈哈——”

杨贤也笑了,这小狐狸的德性他不是没有不知道。

“好,那你且说说这不寻常之处何在?”末尾还加重了“何在”二字。

权且看他如何作答,也算考校考校,杨贤心里暗笑道。

浓浓的火药味啊,莫非还有家法???看那杨昱紧张的样子,林苏不禁有点怀疑。

按理说,大人物要有气度,该让小辈点,可是这杨贤,不是普通人呐。我去,好久不见,差点忘了这杨贤也是奸诈的家伙。

“林苏发现,原来孔圣人也是有过失的——”哇,来一来看一看,爆炸性新闻啊,圣人也有过失?所以,林苏与杨昱快速奔跑,是为了多翻阅书籍,给某些圣人正名啊,或说,让某些不实的圣人走下神坛。

“哦?”那语气,很是不信。

哇,给他几分颜色,就敢开染坊?还真要哥援引实例啊?

然而,林郎君会怕吗?也不看看这张嘴,将来说遍天下无敌手的巧嘴。

呵呵,林苏心里暗笑,却是朗声说道:“《论语》子张篇十九中有言: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如此看来,孔圣人对这农事、农田、农夫——不够重视啊。”

愣是将出处念了出来。

伟大的斗士——鲁迅先生教导我们要有批判精神,而且听说那名人一个个很了不起的样子,令某人有点小嫉妒,于是,肩负着着伟大使命的某人,当初就努力地翻查他们的事迹了、狠狠地在心里批判某些人的过失了......

比如某某是发明家,但是曾经被退学,某某是演说家,但是曾经口吃,某某是政治家,但是学习垫底......当然,某人更喜欢那些趣闻逸事,尤其是名家的挫事。

对,传统文化要批判继承,历史人物要辩证地看待,所以,林苏——是好学生呐。

林苏自认为说的较委婉,这里的“不够重视”,其实就是轻视。

作为圣人,居然轻视帝国“上农除末、黔首是富”的农业,难道不是过失?

而农民,可是长期占着华夏民众中最大的比重啊。

可以看出,孔子仍有狭隘的精英意识,不大看得起农民、手工业者,他毕竟站在统治者的立场上,对民众仍是管理、控制而已,尚且没有孟子的民本思想。

在后世,这该叫做——时代的局限性。

林苏不记得有古人说孔子不好的话,想来历代朝廷要尊儒尊孔来加强思想控制,而帝国稳固又要重农重田,估计这些东西,科举内容里要么删掉,抑或不考,淡化视线、避而不谈,来神圣化孔子。这样直接说出来,颇有让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还好是在这个唐宋之交观念并未禁锢、儒学因为战乱有些势微、思想相对开放的沿海的世界,要是处于封建卫道士盛行的高度专制的明清时代,也不知会不会有被浸猪笼的危险,至少处境也称得上“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吧?

“然,民以食为天,农桑亦是国本,由此观之,圣人亦非不曾有过失啊。”引经据典后,林苏解释了自己的观点。

后人是不是该说——孔子作春秋而诸侯惧,林苏作批判而圣人惊?想到将来的丰功伟绩,林苏心情顿好。

杨贤沉吟起来。

确实有些道理啊——在战时,那儒家学说显得迂腐,自是不受当权者赏识,而孟子那“民为贵,社稷次之”之说都做不到,又得不到民心,难怪孔子周游列国却不受待见,而人家孟子好歹还受到梁惠王的重视呢?

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似乎有些道理......

联想到自己,也许自己不被君王重用,但是为更重要的百姓着想、为更重要的社稷谋划,不也是符合亚圣孟子之理吗?嗯,不错,不错......

想到这个,杨贤突然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不......历代皆有君王,这君王,还是重要的,毕竟维系着一国的兴衰荣辱啊......

杨贤的心思又有些复杂。

林苏心里则是道:其实,孔子还是有许多优秀思想的,千百年来,几乎塑造了华夏人的人格品性,要不后世的孔子学院如何会兴盛?我这是呼吁“取其精华,去其槽粕”啊。

而后杨贤的目光又落到林苏身上,笑了。

林苏又有不妙的感觉——这杨贤,可是狡猾狡猾的。

“林苏,你可是儒家门下?”

“正是。”

科举只重儒学,这时代,不称儒家门下都不好意思叫读书人了,林苏心里暗道。

“孔子可是儒家祖师?”

“正是。”

我去,林苏明白杨贤要讲什么了。

“儒家代代相传......”

“这一日为师,终生为父——”

“嗯......子不语父过——”

没听说过大义灭亲吗?明明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难以辩明的的话。

不过,林苏还抱着那么点希望——他士子的身份,这要是反驳,就称不上读书人了。

“你既为儒家门下,怎能言父祖之过?”说到最后“父祖”两字,杨贤的脸也微微不好意思地抽了下,却是镇定地说道。

毕竟,他要看林苏如何回答。

怎么不说欺师灭祖?

有那么点牵强,却又像那么回事。

林苏心里大骂:代代?我去,父亲的父亲的父亲的父亲.......那不是有太多父亲了?

这杨贤,真是......莫不是要考校本郎君?

“相公所言有理,然,林苏不敢完全苟同——”

还要给点面子,林苏说的委婉了点。

像这种问题,如果是别人,林苏直接顾左右而言他了,没眼色的更是不客气了,但是杨贤,林苏还是尊重的,毕竟在杨府干活不是?

杨贤脸色恢复了平静,他觉得饶有趣味,要看林苏如何自圆其说。

于是,林苏笑了。

“《论语》有言: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更也,人皆仰之。”

杨贤的脸色变了。

简单的漂亮反击!

有话叫“暇不掩瑜”,日食月食时,太阳月亮暂时好像被黑影遮住了一样,但最终却掩不了太阳、月亮的光辉,这就像君子也有过错的道理。君子有过错时,就像日食月食,暂时有污点,有阴影;一旦承认错误并改正错误,那君子原本的人格光辉又焕发了出来,仍然不失为君子的风度。

简单说,儒家经典已经言明:古时的君子,不也是讲究知错就改吗?圣人犯错,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圣人,难道不是君子吗?

如果是其他的书籍,还未必有什么说服力,可以狡辩反驳,但是它依旧是经典——《论语》,这已经是科举制度下必考的儒家经典了。

对这时的读书人来说,经典,总是更有说服力。

其实这出自《论语》子张篇第十九的子贡曰,似乎不比孔子亲自说的话有说服力,但是能被收录进去,便说明已经被奉为经典言论,就像人人同意的公理。

但是,林苏为了加强说服力,却是故意不说出处。

其实这是当初课上,喜欢听名人犯错的林苏,觉得感兴趣就记住了这一段。

也算林苏运气好,不然前身记忆好也未必懂得如何用。

杨贤自己并非不懂,只是一时没有考虑到,但是这漏洞却被林苏及时抓住,而后加以反驳,而且——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不是说儒家吗?那我来个经典语录如何?

隐隐觉得,林苏要是做官,这朝堂争辩......似乎也不会落了下风。

杨贤看看自家一脸不知所以然、只是呆呆站立的......不争气的儿子,又看看举止潇洒、应对得体的林苏,突然觉得自己似乎太疏忽家里的教学了......或许林苏来做儿子的陪读书童也不错啊。

“林苏,你来做昱儿的陪读书童如何?”

“啊......”

此时,林苏觉得那椅子有点像太师椅,正估摸着值多少钱来着。

莫非不相信?

“某,想让你做昱儿的书童。”

“莫非不愿意?”有些奇怪。

林苏很羞涩地搓搓手:“其实,林苏已是公子的书童了......”

“......”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