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4看书 > 都市 > 俗世之文化百象 > 第五十二章:微雕人
下载
本书最新章节内容未完,更多精彩内容手机请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app。小说更全更新更快。百万小说免费阅读。网上找不到的内涵小说这里都有哦!

?

木雕艺术在九十年代初期传入兰镇,并且在往后的十年里繁盛一时。梁生虽然惧内,却是兰镇第一户做木雕的人家。凭着庄稼人骨子里吃苦耐劳的的精神,用十年的时间把木雕艺术营务成家庭财源的支柱,是不成问题的。兰镇起初几年的木雕都是雕版刻,用刻刀镂上样式各样的图案:龙凤呈祥、双龙戏珠、百鸟朝凤、金鸡报晓……九八年以后,兰镇雕版刻逐渐向木匾发展,雕刻的功夫慢慢成了辅助。也是那一年以后,木雕逐渐退出了镇里人赖以谋生的经济手段行列。

木雕艺术作为经济手段的没落以后,在民间艺术范畴之内却仍有星星之火。或许因为木雕在兰镇做得风生水起的缘故,名声自然在周围地区打响。九五年仲夏,一位沿着丰沛运河北上的安徽商人,在兰镇靠岸,泊舟,上岸。无巧不成拙,因为镇北外的丰沛运河是镇里灌溉饮水的源头,谦烨上岸后遇见的第一个人必定是刘义仁。

那天,刘义仁正在河边洗衣服,见有人停船上岸,他转身就走,像是在逃。他自己这般人鬼不是的容貌,奈何是不愿意轻易示人的。他愈是走谦烨愈是追。等刘义仁回到院子里,谦烨也尾随着进来了。初见着实惊了神,谦烨对刘义仁见人就走的原因也知道了大概。幸而,他闯南走北做生意,对五花八门的人,包罗万象的事,千奇百怪的脸也是见怪不怪了。谦烨故作无事,平静的向刘义仁打问关于兰镇关于木雕的事情。孙义仁从他的口音听得出他不是本地人,外出闯荡也是不易,也就一五一十的把谦烨的问题向他说明了。谈话知道这商人姓李,安徽人,做的事倒卖生意。低价搜罗民间玩意儿往大城市高价卖。刘义仁从谦烨口中得知他的来意。因为兰镇木雕做出了名气,他来这里找做微雕的合伙人。具体细节,刘义仁是不便多问的。谦烨别了刘义仁,往南进镇去了。

那个时候的孙义仁几乎不与人往来,说的露骨些,是没人愿意同他往来。同他一般年龄大小的老人,相继离世;年轻的只当他遥不可及,在他们眼里刘义仁蒙着一层神秘而恐怖的面纱。谦烨匆匆的来,又匆匆的离开,他好歹是见了人的影子。他知道谦烨迟早是要回来的,他的船在。谦烨进镇后,刘义仁便坐在院门外的梧桐树下等。十多年的孤独,把他逼得有种望眼欲穿的味道。

直等到第三天上午,谦烨才回来。

刘义仁把他让进院子,还提前做好了饭留他吃。谦烨拗不过刘义仁的热情,推辞了一番便妥协了。饭间,谦烨把他此行的目的说给刘义仁听。南京有人在他这里下了订单,一批民间的货,其中有三件微雕艺品:两只微雕核桃钟鼓楼,一枚寿山石微雕写意画。其余的货已经备齐,只有这三样东西棘手。他当初订货的时候,只顾着优厚的价钱,疏忽了这三样小东西,秤砣虽小压千斤,谦烨百求难觅微雕人。听说这一带木雕做得挺红火,微雕也应该有人做,就想着来碰碰运气。谁想这里的木雕和他要找的微雕八竿子打不上关系。谦烨从口袋里拿出一个核桃摆在桌上,要刘义仁看。那小东西远远的看,不过是一枚远远的核,贴在眼前看,方才惊叹其中别有洞天。小小的一枚桃核,上雕浮云,有风吹欲走的动感;中镂鼓楼,傍山而建,窗皆大开,有人探头,似与人谈;下刻流水汀伶之音,似响有声。巧夺天工,栩栩如生。谦烨道:“我在苏州古铺上求得这一枚,北上以来,再也没见过,连仿制的人都找不到。普通民间手工艺人,见了这惊为天人的做工,没有不推却表示无能为力的。”刘义仁见谦烨很是愁苦,他自己对这枚鼓楼微雕又是爱不释手,当下表示愿意尝试。谦烨起初喜出望外,转过头来又有些放心不下。一方面如期交不了货不说,搞不好再毁掉这一枚。刘义仁看得出他的顾虑,却不能说什么,他没有资本向谦烨做保证下誓言。刘义仁只是把自己独一人居的的困难处境及自己这副丑相貌的原因向他娓娓道来。谦烨听了不免心生恻隐。半下午,谦烨上船继续北上筹备那枚寿山石微雕写意画。临行,把那枚鼓楼微雕留给了刘义仁。他只是对他道:“半个月后我会回来。”显然,把限定期给了他。

他信了他。

半个月后,谦烨果然再,还另外带了一枚鼓楼核桃微雕来。他始终不放心,所以在别处寻到了保底的桃核微雕。刘义仁半月磨一核,竟也成功了。这样算起来,谦烨可以带三枚桃核微雕。谦烨把刘义仁做磨具的那枚送给了他,把他雕出来的留下来,又给了他一些钱,算做手工费。好废一番心思。刘义仁原本已经千沟万壑的手,半个月的时间,又是心伤添旧疮,满手千疮百孔的血痂,着实令人目不认识。谦烨心里自然明白,作为一个外行人,刘义仁半个月在这枚核雕上受的苦。

谦烨临南下,又把那枚寿山石写意微雕画拿给刘义仁欣赏一番,才上船离开。刘义仁目送着谦烨的船渐行渐远,慢慢如叶,如斗。等到谦烨的船没了踪影,孤独与寂寞又上心头。

?

镇里人依旧过着他们的安居日子。半个月来,刘义仁的生活仍旧没有任何人过问,他们甚至连运河一带也懒得涉足了。怪不得他们――刘义仁住的地方实在偏僻。刘义仁依旧形单影只,自力更生。完全两个世界的人,镇里人大抵已经忘了他吧。

倒是初为成人的振露,鬼脸的称号依旧被镇里人不厌其烦的拿来调侃。热情经久不衰。

?

零二年夏,华北大旱。僵持了一下夏的雨,终于在八月倾瀑而下。连续两天的雨润泽了土地,浇灌了庄稼,涨满了丰沛河。眼见着过了警戒水线,只能打开沿途的水站,往各个水渠里抽水排洪。

兰镇水站抽了一天一夜的水。

第二天,刘义仁一大早起来,竟看见水渠两边的坝上由南向北走来一群少年。而且,已经有几个少年站到了水站的两边,冲着水渠里吆五喝六。刘义仁好奇,上前探个究竟。原来,水站抽水,从丰沛河里抽上很多鱼来,数量还不少。不过,被抽水连带着抽上来的鱼,多被马达的螺旋扇叶打上,漂在水面上。镇里少年有心,这样的发现自然成了在家帮农忙的少年们解趣的好事情。他们沿着水渠抓鱼,就到了水渠的上游。已是年过七旬的刘义仁,对少年们取乐的手段自然不以为意,他略微觑了两眼,就往屋里走。转过身去没走两步,眼前放电影一般,蒙太奇闪过,一个少年的外貌让他心里“咯噔”一下。那少年便是振露。凭他的外貌,刘义仁也辨得出来他就是自己的孙子――他的鬼脸太扎眼了。只是这么多年过去,振露现在硬朗的身板和长高的身形让刘义仁有种恍如隔世的凄凉。他不免想回过头去多看他两眼。等他再看过去,振露也是目不转睛的盯着他,四目相对,两人各怀心思,不免顿生尴尬。刘义仁看着那双眼,那眼神太复杂,全然不是少年应有的清澈纯粹。刘义仁从嵌在那张鬼脸上的漆黑眸子里读出的满是责怪、愤怒与怨恨。刘义仁心虚,知道振露在责怪他,他转身朝屋里走,几乎在逃。他满脑子里全是当年漫天火海的场景。

这以后,一直到零六年夏,爷孙俩再未某过面。

?

自从九五年刘义仁琢磨上微雕,他就全然痴迷了进去。有一次,同样已经是年过七旬的老主任黎华来看他的时候,他特意拜托黎华给镇里的铁匠唐杰带话儿,给他打一副钢针。没几天,黎华黎华就给他送来了。不是钢针,一副铜铸的金黄菊芒铜针。刘义仁要黎华带钱给唐杰。黎华却怎么也不收,特意道:“这么多年了,唐杰知道你的脾气。临来前,他特地要我带话给你,‘无论如何不能要义仁的钱,我之前没去看过他,现在半瘫在床上要我老脸往哪里搁?这副铜针算是赎罪吧。我们老哥儿几个,现在活着的也就我们三个了,你要他多保重身体。’”黎华说完这些话,噙着泪走了。刘义仁心里也是翻江倒海的酸楚。

刘义仁用这副铜针在核桃、米粒、鹅卵石甚至在头发上都做过微雕。成品都摆在窗户上,兀自赏玩。中间谦烨因为配货的原因来过几次。因为微雕耗时费力,成功的微雕每年也是有限的。谦烨每次从他这里挑走微雕,都要付给他手工费。即使刘义仁怎么推辞,谦烨都是说一不二的。谦烨心里一直这么想,他付钱给刘义仁不仅仅出于公平的钱货交易,更是他恻隐心驱使下的义务。

刘义仁在微雕手艺上精雕细琢的同时,自己的身体也被岁月无情的雕琢着,非圣非贤,他也会老去。有一天,他蹲身下去,再起来,两眼一黑就什么也不知道了。等他再醒来,却是黎华在他身边守着。黎华问他怎么倒在院子里,他只说自己喝高了酒,醉睡过去。刘义仁知道,没有事黎华是不会来的,便问他来这里的原因。黎华满脸的愁容,起先不愿意开口,嚅嗫了一阵方才叹口气道:“这些年,梁生一直想接你回去,淑红不同意,两个人没少争吵。昨天,梁生喝醉了酒,和淑红大闹一场,他宁肯死也不愿意背负不孝的骂名让镇里人戳脊梁骨,在龙凤桥边的槐树上上吊了。人发现时,已经断了气。”

刘义仁听了,又昏死过去。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