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大部队抓住,就算我的所有分身都能跑出超过40节的高速,也不可能快过轰炸机的。
武藏和信浓不得不一退再退,不断的缩小着自己的行动范围,最终,在菲律宾的港口和化为废墟的情况下,不得不彻底的退回了本土。
战局,可谓急转直下。
大本营,和军令部,在这种情况下,终于感受到了末日来临的气氛。
在这种局面之下,由大本营制定,军令部规划具体细则的“捷”号作战,也正式的进入了实施阶段。
捷号作战,实际上是大本营制定的对美军下一步作战中海军的行动计划,而整个捷号作战的目的,就在于待美军实施下一步的大规模登陆作战之后,以陆海协同作战的方式,与美军登陆部队及舰队主力实施决战,通过一战给美军造成巨大损失并将之击退,从而为日本争取时间,等待国际形势的变化(主要是指苏联调停或者美苏矛盾爆发),以及丸九计划大型舰只的下水。
和历史上一样,忌讳两线作战的苏军虽然和历史上不同的默许了西方对tg的支援,但是苏日互不侵犯协议却一直没有撕毁,苏军虽然在直面关东军的远东军区部署了一些部队,但是却一直没有进攻。
这让日本抱了一些幻想。他们指望苏联能够在日本和西方之间沟通,来让日本做到体面的投降。
当然,如果苏联和美国直接打起来,就更加完美了,那样日本会迅速投靠其中一方......比如美国......
而丸九计划的一批舰只的下水,则让日本看到了将战争拖延下去的希望。
丸九计划中的专用防空巡洋舰,千代级。
千代 纪之 鹤见 铃鹿完成了舾装,下水了。
阿苏级二号舰,樱岛号也同样完成了舾装,下水了。
这些新式战舰全部安装了全自动接战设备,日军甚至只需要一些新丁,就可以勉强发挥她们的战斗力。
如果丸九计划中更强的纪伊级能够下水完工......
美军或许永远也无法登上日本的土地了......
我的战绩,给了日本莫大的信心和希望。
......
但是,这一切都需要时间,所以,日本并没有认输,而是压榨着占领区和本国的平民,将最后一丝国力挤了出来,用于和美军的决战。
关于捷号作战,是日本推测美军将会在广州,台湾,菲律宾一线实施两栖登陆,并以登陆地域构筑前进基地,作为最终登陆日本的出发阵地及物资中转基地。
一旦让盟军完成,一方面,对日本本土的登陆作战将迫在眉睫,日本大本营估计,以美国的工业能力,将在登陆后3个月完成下一次进攻准备,同时,这几个地方如果构筑轰炸机前进基地的话,将可以进驻b29轰炸机,并由海运提供后勤保障,轰炸效率将远远超过以夏威夷作为出发阵地的b36机群。
届时,日本的战争准备将彻底被投下的上万吨燃烧弹打断,作为最后希望的丸九大型舰也可能被彻底摧毁在船台上。
对于这种形势,最好的策略就是主动出击,袭扰美军并打乱其攻击节奏,拖慢其动作,但是各种物资以基本耗竭的日本无力实施,于是大本营退而求其次,制定了在盟军对预定登陆地点实施登陆的时候,进行决战的计划。
计划准备,在预定登陆地点由陆军设防,建立坚固的滩头和纵深阵地,对以往实施的决胜滩头的作战方针做出修改,一方面,火力并不占优的日军无力实施对泛水而来的登陆盟军实施反突击,决胜滩头到目前为止并未成功过,其次,如果真的让反击侥幸成功,盟军可以立即退走,损失轻微,而后可能再次登陆。
所以大本营给陆军的作战方案,将兵力配置于浅纵深,在此建立坚固的阵地,以此作为基础,在敌军登陆后,立足未稳的情况下实施反突击,但是,并不强调一次决胜,而是以保存自身为主,拖住对方。
当盟军在登陆场被拖住之后,联合舰队将倾巢而出,在该地区所有陆基航空兵的支援下,对敌登陆部队及护航舰队实施决战,将之击败之后,登陆点守备陆军将和胜利后的联合舰队对已登陆敌军实施绞杀。
大本营预计,如果海上决战取得胜利,受创巨大的盟军海军再次发动登陆所需的准备时间将延长到一年以后,这样,无论国际形势发生较大变化或者丸九大型舰下水,都有了更大的可能。
但是在策划的时候,大本营发现了一个极大的隐患,那就是在之前的一系列作战中,日军航空兵损失极为巨大。
美军在占领了加里曼丹岛之后,对整个战区实施了大量多次的战术空袭,而位于菲律宾,台湾,广州等地的航空兵,在见敌必战的战术方针的指导下,反复出击,战果寥寥不说,将本已极为稀少的飞机几乎损失殆尽。
尤其是性能较为突出的炽风、惊雷等高性能飞机,现在可用数量已经只有不到30架(18架炽风陆基驱逐型,8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