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收来的”。
但就是这些抢来的东西,看起来也即将耗尽了。否则,以我对陆军的恩惠(主要是美浓在南洋日本陆军那里的声望),应该不至于拿这种补给来报答。
日本人的日子,看起来真的是过一天少一天了。
……
轮机修理完成之后,11月22日,我从北海道海域返回东京湾。
在那里,日军将三井东京造船厂的筑紫级二号舰预定的155毫米高平两用炮塔安装到了我的身上,就像武藏那样。
筑紫级已经没有希望完工了,但是她的炮塔还能够战斗。
而日军的阿号作战也即将发动。
一切,向着未知的漩涡急速地进展着。
151.糟糕的战况
在我修理的两个半月里面,武藏那边可以说几乎是在一路逃命。
之前,当美军的战线在澳新地区缓慢推进的时候,我们还有充足的机会从南太平洋宽阔而破碎的航路中找出美军警戒的薄弱环节,从这些位置突入美军阵线的后方,袭击他们的补给舰队和登陆场,而不需要和美军的主力硬碰硬,联合舰队在这种情况下勉力骚扰着美军的进展,算是达成了迟滞美军攻势的作用。
但是当美英军队将攻击重点移动到西线之后,情况完全不同了。
苏门答腊海战的失败(最终日军并没有将英军成功赶下海,反而在美军强有力的空中支援下被击退,而美军在印度训练的国民党轻步兵师也及时的接下了伤亡惨重的英印军队的工作,苏门答腊及印度尼西亚各岛屿目前正在被美蒋英印军队稳步推进并占领)导致日军的活动范围被限制在了东南亚岛链之内,盟军只需要看住几个重要的海峡,就可以卡死联合舰队跳到外线的通道。
这样子,除非武藏和信浓准备和美英军队正面决战,否则都无法顶着美军的轰炸和监视硬冲那几个海峡。
美军绕道印度洋的补给线真正的得到了安全。
而日军拼死穿越海峡的潜艇,在美英军队严密的护航和反潜绞杀之下,毫无战果,这两个月仅有伊158号击沉了两条盟军商船的战绩,而之后伊158号被美军第63护航支队一路追杀,最终被击沉在龙目海峡附近。
其他未取得攻击机会或者被提前发现并遭到击沉的潜艇更多。
在确保了后方补给安全之后,盟军进展极其迅速。
盟军在这两个半月中迅速肃清了苏门答腊,接着登陆柔佛,爪哇,加里曼丹岛和苏拉威西岛,也相继被登陆。兵锋所向无坚不摧。
岛上的驻守日军几乎不堪一击,在没有足够的海空军火力支援的情况下,日军步兵和炮兵部队几乎无法撼动装备加强型谢尔曼坦克(可能是原本历史上的小飞象)和长脚汤姆火炮的美军。
再加上大本营的战术要求,居然还是要求装备薄弱的日军对登陆美军实施主动进攻,以期决胜滩头,结果这些准备不足又缺乏火力的进攻往往变成绝望的万岁冲锋,日军嚎叫着扑向严阵以待的美军,然后被各种自动火器成片的打倒,一批接一批,直到日军所有的兵力耗竭为止。
美军几乎毫不费力的迅速推进,并在这些占领的岛屿建立战术航空兵基地,将各种战术空军部署到这些刚刚平整完土地的急造机场,然后就以这些基地为支撑,对这一地区残余的日军实施空袭。
而在战术空军肆掠的时候,美军也同时在苏门答腊建立了战略轰炸机基地,数以千记的b29和少量的b36每天携带着大量的超重型制导炸弹进行着战斗巡航,将这些威力巨大的武器投掷到武藏和信浓可能靠泊的锚地和港口。
文莱、塔威塔威、吉马拉斯、宿务、马尼拉这些联合舰队的前进基地几乎陆续遭到从天而降的毁灭,虽然武藏和阿苏使用了她们的对空炮火(除了阿苏的203和武藏新安装的155,其他舰只的对空火力无法威胁高空目标)拦截这些战略轰炸机,但是,美军仍然将这些前进基地一个个化为废墟。
这给日军的造成的困难并不亚于直接击沉主力舰。
要知道,我和武藏,信浓,虽然在我的强化之下获得了超凡的战斗力,但是毕竟我们还是没能做到不依赖后勤行动。
燃料,弹药,各种补给,我们还是需要的,虽然在信仰之力的补充之下,我们对这些的需求比起正常的舰只来说少得多。
但是必然还是要加油的不是?
现在,这些锚地和港口被摧毁之后,武藏和信浓每次补给,都需要返回位于菲律宾或者本土的港口进行,然后再次长途航渡到前线,这往返所耽误的时间,和在航渡过程中用掉的油料,大大的影响了我们的出勤率。
再加上,美军的防守严密无比,遍布两大洋海岸的造船厂全力运作之下,毫不夸张的说,美军的战斗舰只已经能够在交战的时候“铺满整个海面”了。
再加上铺天盖地的巡逻机和战斗巡航的重型轰炸机,武藏和信浓的行动只能浅尝辄止,小心翼翼,否则就会被美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