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一辆汽车,首先要了解需求。我召集团队成员开了个“头脑风暴”会——呃,其实就是八路军常开的“诸葛亮会”。
华北和西北解放区的需求嘛……现在的十轮大卡已经足够了。
倒是未来摩托化部队装备的t-34坦克和十吨级以上的重炮需要大马力的平板车拖头和牵引车;再说了,搞和平建设也需要重载的矿石/渣土自卸车、加长的重载卡车。那么就先设计一款通用重卡的底盘吧。如果以后有必要,在重卡基础上加强装甲防护和火力,改装成为简易巡逻战车也是可能的。
新车要结构简单、便于大量生产;要节约资源。在这两个前提下,性能越高越好——必须适应中国恶劣的简易公路,必要时还能越野行驶。
感觉好像完全矛盾的两个要求啊.....
试试看吧……
这次设计卡车,也算是个锻炼吧……
一份美国飞行员留下的画刊杂志被送到工会图书馆,上面的一张插图照片引起了我的注意。
澳大利亚战场上的m26装甲回收车,绰号“霸王龙”的庞然大物。
净重21.7吨,乘员7人,载油量120加仑,240匹马力,6缸四冲程引擎,行程约426公里,最高时速45公里。车前配备35000磅牵引力的绞盘,后部则配备了二套60000磅牵引力的绞车,还有各种挂载的回收用装具器材,足以牵引抢救受损的重型坦克。
我暗暗下了决心,一定要造出与之媲美的产品来。
嗯,设计载重和时速……先这样设定吧:
重载卡车型号要能装到20吨,并且留出四倍左右的超载安全余量,也就是说悬挂和制动要按照80吨载重来设计。
拖挂,设计是作为牵引车至少能轻送拉动运载t-34/85的平板车,必要时作为坦克抢救车能牵引受损的t-34/85;作为重载卡车最好在载重30吨的同时,能够在平路上拖得动载重30吨的挂车x2,动力要有富余。
研制工作先从最急需的牵引车开始。
最高时速80公里就可以了,说实话,解放区也没有能让卡车跑出80公里的路面,经济时速在30~40公里就很好了。
燃料如果可能,最好是多燃料系统,不过技术难度挺高的,天然气环保柴油机就先别想吧。所以先限定只用柴油好了,和八路军以后的t-34用同样的燃料,减少补给难度。
尽可能省油才好,或许可以上废气引射式涡轮增压器……不过如果成本太高……
操作系统,最好能够用上液压助力,可以大幅度改善操作品质。不过要是成本受到限制,也可以不要,就是这样驾驶员要累一点儿。
嗯……工艺要尽可能的使用冲压件,还有要大量使用木材,减少金属的使用,连接也要用焊接……
就这样吧。
发动机设计对我来说倒是不太陌生,水星2、水星3,还有土星2,我设计了好几款高性能航空汽油发动机了。
不过……貌似我设计的发动机经济性都是差得要死啊……
把材质由铸铝改成钢材……嗯,整体铣制工艺也很复杂啊,先铸造出毛坯,然后再精加工好了……工艺控制是难题啊,这样复杂的大型铸件的浇筑一直都是难题的,如果分解成更小的部件呢……
结构就是v型8缸好了,其实如果工艺可以的话,v型6缸就可以解决的,可是恰恰是工艺不够……
好吧,涡轮增压器也可以扔了,中共现在的工艺完全做不出来……就算是苏联也还没有奢侈到在地面载具上用呢……
启动机用了电启动、压缩空气启动和手摇启动三重冗余,主要原因是,中共现在能够拿出来的蓄电池实在是让人不能放心,而气瓶也有漏气的风险……
试车的时候,发动机能够稳定地以225马力的功率运转倒是出乎我的预料。不过低温启动性能不太好倒是预料到了,毕竟柴油车嘛。
变速箱的技术含量比起发动机来更高,尤其是我一开始就给了十档手动变速箱(七个前进挡和三个倒档)的设计指标……
妈蛋,感觉直接用电传动都要简单些……行星齿轮变速箱简直复杂得我都要哭了,太麻烦了啊,而且最大的问题是,加工工艺中共根本解决不了,我还要想办法同步设计工艺文件和为了实现这个工艺需要的设备……
好在我现在用的美浓的投影,在信仰之力上也有了富余——在瓜岛和前线的一系列岛屿的守军那里已经有了“带来希望的运粮船”的称号了囧——要不还得挪用其他工程的预算。
主驱动轴……万向节……驱动桥……差速器……钢丝子午线真空胎(内外胎合一,为此专门给橡胶厂进行了技术升级)……制动鼓……压缩空气驱动刹车蹄片,一个个分系统在我和一起奋战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