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起,军区一共二十余次派出侦察分队偷渡上各岛侦察,并且根据日军运输船运送补给的规律,推断出日军在南长山岛上驻守了约一个大队的兵力。
军区根据这个侦察结果,制订了以第一梯队一个团的兵力登陆南长山岛并建立稳固的滩头阵地之后,进一步投入后续的三个团解放全岛,最后采取逐岛攻击的方式摧毁敌人在长山列岛的势力的作战计划。
6月2日夜,登陆正式开始。由于对战役难度估计不足,山东军区在做计划的时候没有向中央军委申请特种兵支援,登陆部队乘坐渔船(木帆船)和少数小型汽船,从蓬莱出发了。
(编者按,陈老将军所说的特种兵和现在一般意义上理解的特种兵并不相同。从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我军习惯将技术兵种称为“特种兵”,通常指炮兵、战车兵、航空兵等等,下同。)
战役一开始,进展就不是特别顺利。出海之后,因为暗夜条件下无法相互联系(灯火管制),登陆部队海上编队航行效果并不好。不久,海上风向突然发生变化,船队维持按预定的正北方向前进相当困难,只能以极低的速度航行。途中有大量的船只偏航,脱离了大部队,甚至发生了撞船事故。
(编者按,根据事后统计,大约有1/4的登陆船只在夜间航渡中掉队或者被风向、海流带偏。这些船只中的大多数都在之后返回正确航道参与登陆作战,但是仍有不少迷航后漂流到异地甚至就此失踪的。)
接下来的上岸过程更加不顺。由于登陆时间延迟到第二天拂晓,比预定的半夜要晚了许多,导致登陆时的潮位比预定的要低了很多。很多在高潮时期淹没于水下的礁石露出了水面,导致大船无法靠近南长山岛的南端海岸。
在团长的指挥下,步兵先行上岸,建立阵地和警戒,并准备通过爆破水下障碍物开辟通道,让运载火炮的船只尽量靠近海岸,以便卸载。
我的连就这样跟随大部队上岸,并在登陆场附近的林地建立了简易工事,这时天光已经大亮了。
正当我们准备开始火炮的卸载作业的时候,日军的第一波炮火就打了过来。
日军先打的是滩头区域,刚刚卸载完部队的船只挤成一团,完全没处躲,被日军一阵急似一阵的炮火打得碎片横飞。
(说到这里,老人停了下来,似乎在回忆那血与火的一幕。)
船上当时都是根据地的船老大。我们当时的海军都是初创,没有那么多会驾船的人员。但是根据地的渔民们都支持我们,知道我们要渡海打日本鬼子,他们都踊跃地参加行动,用渔船把我们送上了岸。可是,等敌人的炮火打过来的时候,他们……他们……
(老人停了下来,沉默了一会儿。)
日本人的炮打得很猛,也就几分钟的时间。海面那水柱,岸边那烟火,争先恐后地往起冒,好多船几乎给炸飞起来,炸起来的海水都是红的。
当时登陆的我们团都是从解放山东一路打来的老八路,这情况一看哪有不知道的?
没有校射,直接就效力射,还打得这么准,日本人事先就瞄好了!
当时我们团长一看就知道情况不对了——根据炮弹爆炸的情况和飞行的声音来看,那是日军的九一式105毫米榴弹炮!
我军登陆的时候因为没有大型船只,只携带了轻便的75毫米榴弹炮和81毫米迫击炮,射程根本不足以压制敌人的炮火。而且这些炮,大多数也在刚刚的日军火力急袭中和船一起被击毁了。团长立刻判断,我军的登陆行动看起来早已被敌人识破。这种完全没有试射过程的直接效力射,日军肯定是早就计划好了,根据预先测定的射表射击的。
现在的情况,船只已经无法挽救了。登陆部队在团长的指挥下,迅速出击,向着敌方纵深插去,意图消灭敌人的炮兵阵地。
(记者:您说当时我军主动出击,去消灭敌人的炮兵部队?)
是的,可能现在想想觉得冒进了,可是你想啊,日本人把登陆场事先做了瞄准,这片登陆场附近的山林这么适合做阵地,他们能放过?留在原地就是等死!
当时大家都明白这个理,所以行动一点儿犹豫都没有。团长一声令下,各部队如下山猛虎一般,向着附近的几个制高点冲去。
不过日本人也不是吃素的,不一会儿,我们就发现了同样扑过来的敌人!
狭路相逢勇者胜。在几个制高点上,我们刚翻过山,就和同样翻山过来的日军脸挨着脸撞上了。
那还有什么说的,干呗!
我们的枪比日本人的好,日本的三八式打一枪就得拉一下大栓,我们团因为执行主攻任务,全部换装了五一式半自动步枪,虽然用的子弹和他们的一样,但是扣一下扳机就能打一发子弹出去,一气儿能把枪里的子弹打完。结果刚一接触,日本鬼子就在我们面前倒下一片。
不过日本鬼子也不是吃素的,他们稍微退下去一点儿,机枪就响了。我们的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