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人啊,他除了自己发达了,还想着要拉大家伙一把。”
此言一出,院子里的人交头接耳,院子外的人也跑进来站着听。
“安静,听我说。”族长伸手示意所有人先不要讨论,他接着说道:“大海说,他要以每只七十文的价格收购全村的鸡。”
“七十文?”有人立即哼笑道:“我自己拉着去县城卖也是七八十文一只,说什么拉我们一把,真是胡扯。”
族长眉头皱起,呵斥道:“你真能接话茬!能不能听老头子把话说完,是你爹娘教你抢长辈的话吗?”
接话的人脸红如血,吭吭哧哧不敢言。
躲在后院门后的秀兰猛地笑出声来,没想到族长的火力还挺足的。
族长瞪了那人一眼,又压迫感十足的朝四周环视了一圈,才重新开口道:“大海要收的是三个月的童子鸡。”说完看向众人,表示现在可以讨论了。
果然,席面上瞬间炸开了锅。
一只鸡养到出栏起码要七个月以上,而姜大海收的是三个月的童子鸡!
饲养周期缩短一半,至少能省下六成的谷物饲料,毕竟鸡长得越大越能吃。
关键姜大海出的价格还是七十文,他们晕乎乎的想,这相当于至少能赚四五成的钱。
酒也不喝了,大家纷纷站起来,围着姜大海急切的问:“什么时候收?家里正好有一窝三个多月的鸡仔。”
“大海兄弟,先收我家的,我家喂得都是上好的玉米粒,鸡肥的流油。”
“先收我家的,我家的鸡毛色发亮,一看就是你好鸡。”
······
“咳咳。”族长咳嗽两声,好吸引大家朝他看过来。
可这次大家都急着问姜大海,没人注意到他的咳嗽声。
族长啧一声,胡子飞起的大声吆喝:“安静。”这才让喧闹的声音停下来。
老头斥道:“看你们这点出息。”刚对姜大海说话还夹枪带棒的,现在有利可图了就上赶着巴结。
众人一片讪笑,族长哼道:“大海说了,因为还签着其他养鸡商家的契约,所以现在每天只能先收五六十只鸡。”他顿了顿道:“谁家有三个月的童子鸡,先报一下。”
“我家有。”
“我家有,毛色发亮养的特别好。”
“我家养的最好。”
······
有些养的鸡少的人家急得抓耳挠腮,焦心自家没赶上好事。
族长看向姜大海:“晚会儿,你去这几户家里看看,只捡好的收,不好的就不收。”这是明显想让姜大海出出心里的闷气了。
姜大海连忙朝族长作揖,很感念他的袒护之情。
族长摆手,转过头看向众人:“养的没有三个月童子鸡的人也不要着急,等年后,大海每天每户收一只鸡,无论刮风下雨,都不会停。所以,没养鸡的都养起来,养了鸡的就让母鸡多孵些小鸡,以后,一个月孵个三四十鸡,月月卖月月有,是一个长期赚钱的营生。”
围着的人眼睛都亮了,家里大人小孩都会养鸡,养鸡也不会耽误干农活,不用去外地找活干,在家里呆着就能一天赚个三十文,这不出几年,家里也能盖个两进的院子。
接下来的席面非常和谐,不管老少,只要姜大海走到哪里,都是一脸的笑,先恭贺姜大海新房之喜,再提两嘴过往的交情。
姜大海知道其中转变的缘由,但这总比拈酸的嘲讽要好听的多,几桌过去,他也好像忘记了刚才的不愉快,和众人笑着说着敬着酒。
等到所有菜品上齐,李氏解了围裙,笑着出来感谢大家来参加自家的温居宴。
立即有人道:“嫂子,你总算出来了,在后面忙累了吧,快坐下来歇歇。”
李氏谢过,坐在了姜大海旁边,偷偷和丈夫说:“咱们村里的人真热情。”说完她舒心的笑了:“还是村里好。”
第62章 共同富裕
等秀兰一家回到县里,春芽已经从她娘口中得知了这件事,她气呼呼的道:“东家,你也忒好性。”说完还用恨铁不成钢的眼神看着秀兰。
秀兰递过去几阿胶糕片:“那依你看,我应该怎么办?”
春芽嘟着嘴:“当然是上去撕烂说闲话之人的嘴才能解心头之火。”
“那以后呢?”秀兰耐心的引导她:“不和村里其他人来往了吗?”
春芽撇嘴:“那也不能不还嘴,还帮着他们赚钱!”
秀兰笑了,想了想问道:“你听说过路不拾遗的典故吗?”
春芽和楚蓝樱都是年轻可培养的人,秀兰以往也会和她们讨论一些处世之道、员工管理的问题,来帮助她们快速成长。
春芽摇头,她没听过。
“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指的是社会风气非常好,意思是路上没有人把别人丢失的东西捡走,晚上树睡觉的时候不用闩上门,没有贼人会去偷盗。”秀兰看向春芽:“这种生活环境是不是很美好?”
春芽点头,但她不理解:“这典故和他们说闲话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