奖金
新打的平底铁锅在温水中冲洗干净,用干抹布擦净里里外外的水珠,放在灶火上慢慢旋转烤干,待铁锅微微变色,倒入猪油,抽出灶中的几根柴火转小火,旋转铁锅让油均匀浸润后倒出,取一块肥猪肉来回擦拭锅体每一处,半刻钟后倒掉锅里炼化的猪油,用清水清洗铁锅,再用刷子刷一层油静置一晚。
第二天,铁锅表面已形成一层油膜,温水冲洗后用抹布擦干,平底铁锅就开好了!
开火多放油,油热后在平底铁锅里磕入一圈六个鸡蛋,煎至蛋清两面金黄焦香,立即捞出盛盘,保证内里蛋黄软糯鲜嫩。
另起锅倒油,油热下葱姜蒜和干辣椒爆香,转小火放入两勺酱油、半勺醋、一勺豆酱,一勺糖和适量的盐,锅里酱汁喷香冒泡后,倒上一大碗水,等水烧开加入两个煎荷包蛋和一把面条焖半刻钟,直到面条煮熟,用中火收汁,用筷子搅拌至每根面条都裹上浓郁的汤汁,关火盛入海碗中,撒上一把葱花,一碗色香味俱全的荷包蛋焖面就完成了。
面馆这段时间卖的最好的面食便是它,秀兰为此专门打了这口平底铁锅来煎荷包蛋。
味道好,顾客吃的满意,面馆生意就好。
三月二十五日开业当天,一百张五折券和一百张八折券全部收回,从早到晚,无论是不是饭点都是座无虚席。当天共计卖出五百八十九碗面、三百六十多个炖碗,以及一百二十份素菜小炒,小酥肉炸猪排也卖了二三十箩筐,可谓是生意火爆。
从二十五号到三月底,面馆营业额为三十两银,因为开业当天是零利润赚人气,所以当月利润较低,只有三两银。因为开业太辛苦,除了六天的月钱一钱银子,秀兰又给每一位员工发了一钱的奖金。
四月,两文券收回来三千五百多张,约占发出去的百分之八十以上,如此高的回头概率足以证明顾客对面馆的认可。当月营业收入一百一十多两银,刨除成本及房租,盈利三十五两,秀兰将员工当月的奖金提升到三钱银子。
五月,两文券过期,但面馆的营业额却没有下降,收入和上月持平,每位员工除月钱外又领到三钱银子的奖金。
当然,也有其他面馆开始学着秀兰家的面馆做高汤面和拌面,但就如薛铺头的评价:“学了六七成,总归不是原汁原味,想吃最正宗的,还得来姜记面馆。”
客源稳定,生意兴隆,秀兰决定再招两个人,这样李氏只用在饭点时间去后厨帮帮忙,其他时间就能闲下来歇歇,秀兰也能腾出时间做其他事情。
哑婆便是秀兰新招的后厨帮工,主要负责择菜洗碗的事情。哑婆做事认真,收回来的碗筷都是先用热水冲去油渍,再用温水清洗两次,抹布擦净水珠后把碗整整齐齐的摞在架子上。
哑婆早年守寡,一个人把儿子拉扯大,前两年才娶了儿媳妇。儿子年轻有为,新妇孝顺,嫁进来一年就给她添了大胖孙子,哑婆高兴的湿了眼眶,原以为后半辈子终于可以安享晚年了,却没想到她带大的孙子一岁了还不会说话,只会啊啊的叫和伸着手乱比划,活脱脱就是她平时的翻版。儿媳先是嚎啕大哭,最后求她不要再靠近孩子,儿子低着头不吭声,哑婆心凉了半截。
一岁的孩子刚会走路,对角角落落都充满了好奇。为了不再见到孙子,哑婆反锁了房门。儿子儿媳嘘寒问暖,三餐准时,可就是不提请她出来。她一个人呆在屋子里,从天黑到天亮,再从天亮到天黑,时间久了,她觉得自己成了一块腐朽的木头。
孙大娘听说后和秀兰提了一嘴,秀兰便让她过来了。每日哑婆来的最早,走的最晚,秀兰知道她是为了避开孙子,便在春芽住的屋子旁边又收拾出来一间,让她平日里能补个觉。
除了哑婆以外,秀兰也招了一个店小二,是个年轻小伙子,年龄小性子活泼,就让赵富贵先带着历练。
农历六月初,空气中热浪袭来,蝉鸣不止,粉莲绿荷,瓜果成熟,正是吃荔枝的好时候。
剥开荔枝深红色的壳,晶莹剔透的白色果肉透着诱人的光泽,水润多汁,咬一口能甜到心窝里。
因为好吃所以贵,普通人都是买一斤尝尝鲜。然而秀兰不是普通人,她买了两大竹筐。
一竹筐分给六个员工,另一竹筐搬到后院给自家人吃。
古代的荔枝不打农药不催熟,颗颗饱满水润,秀兰一颗接着一颗停不下来,她终于理解“一骑红尘妃子笑”的涵义,如此好吃的果子送到眼前,换成谁都得笑!
二狗娘来县城看春芽时,看着桌子上的荔枝心疼:“这么贵的东西,你买它做什么?”
“不是我买的,是东家给的。”春芽把放凉的绿豆汤端给她娘:“娘,你先喝点绿豆汤消消暑。”
“这么多都是啊?”二狗娘惊讶道:“得花不少钱吧!”
春芽:“娘,这不是该你操心的事。”说着剥了一颗递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