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4看书 > > 谢氏云低 > 第一百五十四章 心无牵挂难成器
下载
本书最新章节内容未完,更多精彩内容手机请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app。小说更全更新更快。百万小说免费阅读。网上找不到的内涵小说这里都有哦!

若说皇帝对褚太后是假恭顺,那太后对皇帝已然到了不假辞色的地步了。

褚太后当政多年,性格强势,又有杀子之恨悬在心里。她有多恨王良,就有多恼抬举王良的司马丕。

与皇帝周旋这许久,早就消磨掉了她所有的耐心。

太后已经起了废帝的心思!她问桓伊,皇帝笃信奸佞该如何,还特意提起,皇帝是他们扶上去的。这意思太显而易见了。

桓伊完全没料到,居然会是这样的形势。

他本以为要解决的只是王良,现在太后也掺和了进来,事情一下子就变得没那么简单了。

褚太后不是普通妇人。她能拉扯着年幼的先帝,在群狼环伺的司马家站稳脚跟,执政数十年,凭的是真本事。如今她不惑之年,一朝丧子,本就是靠心力强撑着,司马丕提拔王良简直是触了她的逆鳞。

太后在朝中威严尚在,人脉也不缺,若真起废帝之心。朝堂必将再起波澜,届时再有大将军虎视眈眈在外……

桓伊扶额暗叹。

他在听明斋安抚了太后一番,言明此次回来就是为了王良。他不会任由王桓联姻事成,并且会尽快把王良扔出建康去,到时失了琅琊王氏和皇帝的庇护,太后自可任意处置。

太后听后未置可否,只说那就静等他佳讯了。

那就是说。如若不成,她还是会不惜破釜沉舟。

皇帝还是要保的。司马丕身为皇帝,虽然有些差强人意,但毕竟无大过。他懦弱但也肯纳人言,他没有重回洛阳这样的抱负,但至少他也盼着大晋百姓能安居乐业。因此桓伊才会计划百官进谏,想要阻止王桓联姻。司马丕不是坏,也没有那么刚愎自用,他只是的确无能。换个皇帝,未必就能比司马丕更好。

桓伊独自坐着想这些事,直到月上中天时才想起,回府到现在,居然还没去见母亲。

他一去数月,本是为接回妻儿,结果被王桓联姻一事逼得匆匆回来。如今回来了,却又为皇帝的事操持,连母亲都忘了。

桓伊不由自嘲,桓丞相当真是舍小家为大家,要名留青史的人物。

翌日一早,桓伊先去拜见了母亲,留下吃了顿早饭,才施施然乘车往皇宫而去。

留不留青史桓丞相不在乎,桓丞相奉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到了皇宫时,早朝已经歇了。皇帝正与左丞相在内殿议事。

内侍回禀后,桓伊就进了内殿。

皇帝笑问道:“叔夏昨日可是因为许久不上朝,睡过了头?”

桓伊没有多解释,告了个罪。

一旁王良接话道:“右丞相素有贤名,怎么会睡过头,陛下真是爱说笑。”

桓伊似笑非笑地看了他一眼,没接话。转而对皇帝说起江北的水治农桑之事。江北自年后一直未见雨雪,再照此下去,恐怕今年夏收艰难。

皇帝听得似懂非懂,最后点点头道:“这些事丞相看着办吧,朕对丞相放心。”

农桑是国之根本。自司马丕继位后,桓伊就多次提起农桑改革相关事宜,但皇帝不甚上心,桓伊只好事事亲力亲为。皇帝此次照例令他督办,倒也是顺理成章。

桓伊点头应下。

站在皇帝身后的王良突然又开了口:“陛下,臣以为此事不妥。”

皇帝讶然回头瞥了他一眼,问:“有何不妥?”

王良恭谨地道:“右丞相欲在江北兴修水利,按工期今年是赶不上灌溉了。何况江北近年来战乱频繁,说不好哪天良田就废了,我们何必这样兴师动众,耗费巨资去修什么水利?”

桓伊诘问道:“那照左丞相地意思,朝廷不用管江北百姓的死活了?”

“拨点银子和粮食过去岂不更便宜?花费还少,百姓也饿不着。”王良挑眉道。

桓伊冷笑一声:“一年的粮食不多,两年三年呢?若江北一直不能自给自足,天长日久朝廷还负担的起吗?”

“天长日久江北还不一定是不是朝廷的呢。”王良语带嘲讽。

皇帝听他们争执起来,忙劝和道:“不急不急,叔夏,鹤行,此事不急于一时,咱们可以从长计议。”

桓伊神色微冷,直视皇帝,“陛下。兴修水利是江北的长久之计。此事与联秦伐燕不同,并没有什么风险。”

听桓伊提起伐燕的事,皇帝一时间有些尴尬。当时是王良才献上秘方,皇帝心中激动难抑,王良说什么都一概允了。

这时当着桓伊的面,皇帝又想起来桓伊扶持自己这些年的情分,怎么也不好再驳了他。皇帝扭头看向王良,准备劝他几句。

王良拱手道:“陛下,臣也是为大晋着想。兴修水利劳民伤财,大晋现在负担不起啊。”他拱起手时,露出一截皓白的手腕,上面几道交错的暗红色伤痕格外显眼。

皇帝踟蹰了片刻,轻咳一声,转而对桓伊道:“叔夏,今年国库确实空虚,何况兴修水利得征民夫,江北连年受难,禁不起这样折腾了……”

桓伊眸光暗了一瞬,然后垂首道:“是。”

皇帝忙安抚道:“此事改日还可以再议。”

离开皇宫时,桓伊先出了宫门。

王良紧随其后,还特意疾走了几步,追上了桓伊。

桓伊看也不看他一眼,继续朝自己马车走去。

王良啧了一声,道:“右丞相这是恼羞成怒了吗?”

桓伊驻足,看了王良片刻,才开口说:“你不让陛下出兵伐燕,阻止陛下救江北。无非就是出于保护琅琊王氏那点私心。你觉得收复江北,统一天下,琅琊王氏就不会再有现在的显赫了。的确,现在大晋偏居江南才使得皇权衰落,琅琊王氏无上荣光。然而天下分久必合,不是我大晋,就会是别国。到时覆巢之下,你们琅琊王氏又如何独善其身?”

王良哼笑了下,轻声道:“大晋一时亡不了,琅琊王氏怎么着也能显赫到我死的时候,这就够了。”

这话倒也没错。大晋立国百年,根基还在,江北那些林立的小国若想杀出重围,来与之较量,怎么也得几十年后了。王良对形势估算精准。

“可惜了。”桓伊叹息一声。然后不再多说,转身朝几步外的马车走去。

早在豫州时,桓伊就看出来,王良是可以成大器的人。可惜他心中无家国,行事无底线。终究成不了。

王良眯了眯眼,看着桓伊登车而去,冷声道:“败了就是败了,故弄玄虚。”

桓伊乘车离开后,没有回桓府,而是令车夫驾车去了昌都巷。

昌都巷离皇宫有点远,这里的宅子不算太大,但也还算规整,是些小官吏和富商杂居之处。桓伊熟识的好几个寒门官员都住在这里。

这一趟,桓伊预感或许不会太顺利。有陈青荣在前,寒门官员的态度可见一斑。但既然计划好了,桓伊还是想去走一趟。

果然,这些寒门子弟态度都差不多,说话也大同小异。少有的一两个无家无口的年轻官员倒是热血沸腾,桓伊想了想,让他们等自己命令行事。

百官联谏是不必想了。几个势单力薄、没影响力的小官去上书也没什么意思。

桓伊回府后召来祁连,细嘱咐了一遍。祁连接了静竹令,就领命而去。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