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8章 文熹郡主
洛涵衍瞒着煜褀离开的事情,终究是瞒不到最后的。
只不过煜褀手头上郁家的事情对他实在是太过重要,他不得轻易分心,这才没有来得及去做出什么阻拦洛涵衍的事情。
可洛涵衍不在,他的事情自然也就不好办。
郁家的罪是一定要定的,可是怎么定,定多大,牵连什么人,这都是他们要考虑的难题。
虽然在煜褀的心中,他恨不得通过此事直接将整个郁家连根拔除,可郁家自然也不是吃素的,煜褀心知出了这么大的事情,一定有人早早便给郁和衷送去了消息,故而等回了京城,还不知此事会是怎样一个局面。
每每想到这里,煜褀都只觉得焦头烂额,恨不能将自己头顶上的头发都揪下来。
可再难办的事情,总归还是要办的。
煜褀双肘撑在桌案上,两只手捂着额头,紧闭着眼睛思索着要怎么做。
纪松小心翼翼的捧来一盏茶,奉于煜褀的面前,轻声道:“陛下,喝些茶歇歇吧,您都已经想了一日了。”
煜褀的思绪这才被狠狠的揪了回来。
他如梦初醒一般的抬起头,对上纪松那张脸,却有一瞬的失望,他多希望此时来的人是洛涵衍,想到洛涵衍,煜褀的眉头不由皱的更紧了。
饶是纪松瞧见他这副模样,也不敢再多说些什么。
帝王的脾性,向来是喜怒无常,深不可测的,即便他跟在煜褀身边这么多年,甚至可以称为是最了解他的人,可他毕竟只是个奴才,要始终牢记着自己的身份,不可有丝毫的不妥当和僭越。
“洛大人还没有消息吗?”煜褀调整了一下自己的脸色,强制自己始终都保持着那一副平淡冰冷的模样,接过纪松递过来的茶却是一口都没有喝,只是捧在掌心之中用碗盖摩擦着杯沿。
“还没有。”纪松打量着煜褀的脸色,小心翼翼的答道。
煜褀点了点头,表示知道了便不再说话。
先是郁书容一声不吭的擅自做主离开,而后便是洛涵衍,他们这是想怎么样,难不成是要造反吗?
煜褀捧着手中的茶盏,越发觉得头疼。
一个两个的,都这样擅自做主,当他是摆设吗?
更何况,他还没有问他们二人究竟为何会同时出现在云州城。郁书容又是如何避开众多的侍卫跑出去的,而洛涵衍又是如何会同她在一起的……
这些问题在煜褀的脑中纠缠打结,绕成了一团乱麻,叫他有些理不清楚,故而烦躁非常。
其实他也并非是理不清楚,他只是不想理清楚,又或者说是不想去承认,更不想去面对。
郁书容同他之间的关系不用说,可洛涵衍对他的意义却太过特别了,那是他最为信任的左膀右臂,更是他相识多年,视为知己的好兄弟。
郁书容……是皇妃。
这样的念头在煜褀的脑中盘旋了许久,他一直认为自己对郁书容无意,甚至也永远不可能有意。
可世间总是没有那么绝对的事情。
是什么时候开始,他的眼睛竟然可以落在她的身上,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他的目光竟然愿意在她的身上停留?
这些……煜褀统统都不知道,甚至可以说没有想过。
可是当他发现的时候,很多事情已经来不及改变,甚至也来不及挽回补救。
他想要抽离,想要克制,可是却发现这样的情绪只会叫他越发的深陷。
大约是煜褀的面部表情太过凝重,故而纪松瞧了他许久,终于还是忍不住的试探着说道:“陛下,虽然洛大人还没有消息,但……明贵妃娘娘有消息了。”
郁书容有消息了。
煜褀的眸中微微一动,然而下一瞬却又恢复如常,自以为掩饰的很好。
他仿佛混不在意的将手中的茶盏放到了桌案上,淡淡瞥了纪松一眼,仿佛是不知道他为何要同自己说这个一般:“朕会关心她的消息吗?”
“是奴才多嘴。”纪松跟在他身边这么多年,又如何会看不出他掩饰尴尬的神情,却也只能当做什么都不知道一般陪他演下去,“可这件事不仅仅是关乎明贵妃娘娘,否则奴才也不敢拿此事打扰陛下。”
这么说便是给了煜褀一个台阶下了。
煜褀难得乐意就坡下驴,却仍旧是要作出一副高高在上什么都不在意又勉为其难的模样,道:“那你便说说看。”
纪松领命,伏了伏身,便交代道:“陛下,晋国那边传话过来,说……”
他说着,却是顿了顿,仔细打量着煜褀的神情,却是欲言又止不知该如何将这话说出口。
“到底什么事情?”煜褀原本是就着纪松这个台阶下,可眼下瞧见纪松那副欲言又止的模样,便知晓事情定然不会这么简单,故而皱起眉头,终于开始正视起来。
“晋国那边传来话说,要……要您给他们一个态度。”纪松咬了咬牙,终究是硬着头皮将这话说出了口,然而因为紧张,额头上却是冒出了一层细密的汗珠。
“态度?什么意思?”煜褀皱起眉头,似乎还没有明白纪松的意思,“同晋国有什么关系?”
“陛下,明贵妃娘娘她……是晋国长大的。”纪松小心翼翼的提醒道。
然而煜褀仍旧是紧皱着眉头望着他,有些不明所以。
晋国长大的,所以呢?
“名贵妃娘娘……是晋国的文熹郡主。”纪松咬牙继续补充道。
实话说,刚刚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他也是震惊了半晌方才反应过来,可是没有想到,竟然连煜褀都不知道。
“文熹郡主?”煜褀的眉心一跳,原本紧皱的眉头舒展开来,取而代之的是满面的愕然。
显然,他也未曾料到。
“她不是郁家遗落在外的女儿吗?”
“是。”纪松掀了掀眼皮,观察着煜褀的神色,缓缓道,“奴才也是才听说,原来明贵妃娘娘当年遗落在晋国,被晋国的大国师所收养,深受皇帝喜爱,故而封为县主,并赐封号为文熹,后来晋国新帝登基,便又封为了郡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