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猜测
“我……”陶老爷果真迟疑了,但很快陶老爷就道:“我不是孩子了,我的衣食住行,自然有的是人打理,至于这家里,大奶奶已经过门了,她管家也是很平常的事情。”
够了,也许这样就够了,不管自己死后,陶老爷会不会忘记说过的话,继续续一房,但在自己活着时候,他能这么保证,就够了。
陶太太长长地吁出一口气:“既然老爷定了,那就定了吧。”
“你,我再给你寻好太医,也许这个太医说的不对。”陶老爷握住陶太太的手,一副不容置疑的样子,陶太太微笑:“不是我们家里常走的这几个太医,而是请了很好的太医来的,况且我自己的身子骨,我自己知道。”
说着陶太太再也控制不住,咳嗽起来,陶老爷急忙直起身给陶太太捶背,陶太太咳嗽几声,觉得喉咙有一点腥味,硬生生地忍住,对陶老爷道:“你还是快回去老太太跟前,免得老太太生气。”
“好,我回去,可你也要答应我,答应我……”答应他什么呢?答应他好好地保养身子,可是这明显是不能保养了,那能做什么呢?陶老爷感到一阵无力,接着仿佛是掩饰这种无力,陶老爷紧紧地握一下陶太太的手,飞快地往外走了。
陶太太伸出手,手心仿佛还有丈夫方才的体温,可是很快这点体温就消失了,该来的总归是会来的,陶太太这一次再也忍不住,又咳嗽起来,捂在唇边的帕子拿开时候,帕子上分明有血。
看到这点血,陶太太顺手又拿出另一张帕子来,把方才的帕子揉成一团,叫了声来人,陶太太的贴身丫鬟已经走进来,陶太太把那揉成一团的帕子交给她:“在茶炉上烧了吧!”
“太太,方才老爷来的时候,您,您……”丫鬟再也忍不住,声音颤抖着说。
“说什么?说什么都于事无补,你不要伤心了。我已经给你预备了一份嫁妆,会和大奶奶说,等我过身之后,你们就各自回家,到时候给你挑一门好亲事,不比跟着我强?”陶太太语气那么平静,但丫鬟眼圈之中已经有泪在闪动,陶太太摇头:“傻丫头,就算保养好了,不过就是多活个一年两年,倒还要搅的一家子都不清净,既如此,还不如我好好地筹划,把三小姐嫁了,给五小姐定了亲,至于四小姐,她是个有福气的人,倒不用我多为她筹谋。”
“太太,您样样都想到了,为什么没有想到您自己?”丫鬟的话让陶太太浅浅一笑:“想到自己,傻丫头啊,你要知道,做了女人,做了这么大家子的主母,又怎能想到自己呢?”
别说想到自己,多体贴一下自己,都是不对的,陶太太闭上眼,如此才能不辜负自己的教养。
“可是,这样是对的吗?”丫鬟的问话是那样怯生生,陶太太睁开眼:“就算不对,世人都是这样过来的,我娘是这样教我的,我也是这样教女儿的。你快去把帕子烧了吧,不然耽误时间长了,又会生出事端。”
丫鬟应是退下,屋内只剩下陶太太一个人,陶太太看着那条新帕子,世人都做的事,也许不对,可做了这么些年,那必定是有道理的,自己不过是个宅院妇人,所能做的也只有这些,只能如此了。
陶老爷回到陶老太太屋内,陶老太太看着儿子的神色,好一会儿才道:“我也晓得你难受,可是你别忘了,你不止是你妻子的丈夫,还是这陶家的主心骨,你的妻子,责任重大。”
“娘的教训,儿子知道,只是娘,再缓缓,缓缓!”陶老爷伸手擦掉眼角的泪,声音哽咽地说。
看见儿子这样,陶老太太又不忍心教训儿子了,他们是结发夫妻,这会儿乍然听到心里难受也是平常的,于是陶老太太沉吟一下才道:“你也别怪我只会想着她过世之后的事情,我方才命人寻出老山参来,补身子最好,这就让人送去。你啊,也别垂头丧气的,她是个女人还能这样井井有条地料理,你是个男人,就要担起男人的责任来,说来你还有一年的时候就满孝了,起复的事情,你也要早做打算。”
对陶家来说,这才是正经事,而不是沉溺于儿女情长中,陶老爷勉强打起精神道:“儿子已经给老师写信,老师信上虽没十分准,但也有七八分了,只叫儿子安心地等着。”
“这才是大事,今年的节礼,既然你媳妇是这样了,也不能叫她劳累了,就让大奶奶预备吧。”陶老太太一锤定音,就算陶太太去世之后不到一个月娶个媳妇回来,那也不能立即当家,这个空档还是只有李小姐能顶上,谁让她是陶家大奶奶,即便这会儿怀着孕,也不能一点事儿也不做。
让李小姐预备节礼的吩咐传到李小姐那里,李小姐倒愣了一下,眼看她都怀孕八个月,还有两个月就生了,别说这家里的事情,就算是自己院子里的事情,玉枝能做主的都替李小姐做主了,绝不来烦李小姐,怎么这会儿家里的事情就送到自己面前?
来传信的是吴嬷嬷,她惯会察言观色,见李小姐神色迟疑就笑着道:“原本这些事儿是太太的责任,不过三小姐八月十七就要出发,太太还要准备三小姐出阁的事情,这过节的事情,也只有劳烦大奶奶了。”
“我做儿媳的,替婆婆料理这些事情,也是应当的。”既然吴嬷嬷已经看出自己的想法,李小姐也不能说实话,只是对吴嬷嬷微笑答了这么一句,吴嬷嬷又询问过李小姐的身孕,也就告退了。
玉枝给李小姐端上一杯茶:“小姐,这事儿说大不大,说小不小。”
说大呢,这件事年年都有例,不过是按照常例送去,说小呢,每一家的状况在这一年中有了改变,那得按改变后的情况送。
李小姐明白这一点,对玉枝道:“是啊,这种事,上面传话下来,我也不好让你直接去办了,走吧,我们去见婆婆去。”
玉枝急忙扶了李小姐往外走,吴嬷嬷去过李小姐那边,也就往陶太太这里传陶老太太的话,陶太太听完吴嬷嬷的话就对吴嬷嬷笑着道:“还请嬷嬷回去对老太太说,多谢她惦记着我的身子。”
“老太太心中一直都有太太的,老太太还吩咐,这是几样补身的药材,命小的送来。”吴嬷嬷说着就从身后的小丫鬟手中接过一个匣子,陶太太急忙双手接过:“劳老太太惦记着,倒是我的不是。”
“太太……”吴嬷嬷还想再说几句客气话,丫鬟就来报李小姐来了,吴嬷嬷笑着道:“定是大奶奶来请示太太,既然如此,小的就告退。”
陶太太脸上的笑容一直没变,李小姐进来时候看见陶太太和原先一样,半吞半吐地把话说出来,陶太太瞧着她:“你也是个伶俐人,这些事情不用来请示我,我让人把账本送去,你斟酌着办就是。”
“婆婆,儿媳只是疑惑,为何这些事情,要交给儿媳?”李小姐问出心中的疑惑,陶太太笑了:“你是这府里的大奶奶,这样事,你迟早都要接手的。”
“可是……”李小姐还想再问,陶太太已经伸手拍拍她的手:“不用再问了,我相信你,去吧。”
李小姐只觉得陶太太的手心和原先不大一样,但还是起身离去,陶太太在她走后,拿出帕子擦了擦手心,留给自己的时间到底有多久,三个月还是四个月,不知道能不能撑到过年,大女儿说,要等生了孩子就抱着孩子来看外婆,前几天她是生了孩子,可是自己这会儿的身子骨,又怎能让女儿抱着孩子来看自己,徒惹多少伤心?
陶太太长叹一声,老山参,补身的药材,不过是聊胜于无,没多少用处。
“四妹妹,你怎么不觉得这家里最近总是怪怪的?”即便陶太太极力遮掩,但家里的变化还是引起众人的嘀咕,陶三小姐忍不住来寻玉芹问。
玉芹正在练字,听到陶三小姐这话就笑了:“三姐姐这是要出阁了,于是就心神不宁了?”
“去,谁让你笑话我!”陶三小姐啐了玉芹一口才道:“昨儿呢,我听说今年的节礼是让大嫂子准备的,按说这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可是大嫂子这还怀着身子,谁好去烦她的,还有……”
“三姐姐,就算我们知道这背后必定有些什么事情,可是我们能改变吗?”玉芹索性把话挑明,陶三小姐不由坐在那里不语,过了好一会儿才叹气:“我原本以为,原本以为……”
“母亲不说,只怕就是她不愿多生枝节,旁的不提,五妹妹就头一个受不了,若五妹妹见天哭哭啼啼,那岂不是让母亲更添一层烦恼。”这话说的很有道理,陶三小姐点头:“是的,你说的有理。玉芹啊,我怎么觉得,你似乎比我们多活了好些年,这些道理,我不是不明白,只是有时候难免心中还有不平,而你呢,每次说道理都说的很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