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4看书 > 古代言情 > 我家太子是红妆,想娶没门 > 第30章 朝阳学社
下载
本书最新章节内容未完,更多精彩内容手机请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app。小说更全更新更快。百万小说免费阅读。网上找不到的内涵小说这里都有哦!

第30章 朝阳学社

萧芬看了崔浩之和邹瑞诗文,他们的思想跟自己比较接近,有一颗爱国救世之心。他们有一些意气相投朋友,萧芬就想组织一个学社收拢住这些人才。

萧芬要了宫门外魁星阁作为学社地址,派人收拾整理搬些桌椅进去,就叫崔浩之和邹瑞过来,看看还需要添置些什么,商量定一个日期成立学社公之于世。

邹瑞对吃穿住行都不讲究有就行,崔浩之看了很满意,就为学社起名,叫福临太俗,叫龙翔有炫耀之嫌,叫凌云又有狂傲之意,最后萧芬决定叫朝阳学社。

定十二月初一为学社成立开张吉日,学社成员不多十六个青少年,邹瑞十七岁年龄最大又是太学生,萧芬让他负责社务,组织谈诗论文。派个老太监管房屋茶酒。

一群孩子成学社,没什么人在意,都以为是起哄闹着玩,刻薄才子讥笑为私塾社,等于一个寒酸书生开了个私塾,收几个蒙童念书混乱饭吃。

崔浩之很气忿,引起一些年少社员情绪激昂。萧芬说气忿没用,骂人是低能,最好的反击就是作出成绩,你的诗文比他的好,就让所有讥笑哑口无言。

太子都对讥笑淡然处之,社员又何必激动?于是一致专心于诗文憋着一口气,要写出好诗来。萧芬认为他们都是有才华青少年,视角跟世俗和传统不能同,能够写出新诗文。

皇帝觉得 一群孩子聚集一起谈诗论文没啥不好,不算胡闹,也就不干涉太子。

年关将近大人都准备过年,朝阳社却是热火朝天做诗文,想对联,要给自己的家写上一副与众不同的对联,传统好话一既不用,要另辟蹊径写好联是很有难度的。

萧芬是现代人,后世好对联很多随便拈来一副也能震惊四座,但是不能光自己写,要引导他们往那新意对联上想,由他们自己写出来,这就是他的创作了!

秦汉的时代还没有兴起对联,那时过年是用桃木人驱鬼祛邪,绝大多数人不会刻桃木人,就变通用桃木板画上神像代替,把它挂大门外这就是桃符的起源。

桃符从士大夫家庭进入平民家庭,需求大增,神像需要画家所作,又有人变通以文字代替神像,写上祁福禳灾、逢凶化吉等话句,这就解决了画师不足的问题。

大约于南北朝时期诗词由四言、五言发展到七言,开始注重声律和对偶文字,出现了律诗、绝句。桃符上的文字就开始有了变化,不再局限于祛邪禳灾了。

大约在隋唐诗词鼎盛时期桃符上就写上诗句,展示自家文化。唐亡之后孟昶觉得桃符挂一片不美观,在门左右各挂一片,写上: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是最早对联。

大家都觉得左右挂桃符好看,跟风挂起来,经历了百几十年已经成了风气,士大夫家庭就注重对联的声律对仗工整,用以炫耀自己家庭的文化才华,开始了斗对。

既然对联成为自己家庭的一个标志,当然就需要尽心竭力去做了。

萧芬首先为学社写一副对联:和风吹柳绿,好雨润春苗。表示学社是培育人才地方。

邹瑞是寒门学子,常遭权贵欺负,兄弟多常有些意见不合,他为自己家写一对联。

和顺一门有百福,平安二字值千金。大家都认为写得贴切,表达了他美好希望。

崔浩之是官宦子弟,为自己家写对联是:福庆初新到,寿禄延长来。符合身份。

萧芬认为很不错,跳出了传统套路有新意,又贴切自己家庭情况,表达了愿望。

萧芬为自己家写的对联是:百年天地回元气,一统山河际太平。

邹瑞看了赞叹:“太子爷,大气磅礴居高临下,有气吞万里之势学生难望项背啊!”

“那是当然!”崔浩之笑道:“太子宏图大志,为社稷人民岂是小家可比!只有太子写得出,才觉得气吞万里迥肠荡气,邹瑞,如果是你写大概要认为发疯啦!”

大家都嘻嘻哈哈笑起来,怂恿邹瑞写一联大气磅礴的瞧瞧。邹瑞胀红了脸提笔就写!

十字水中分岛屿,数重花外见楼台。写完就把笔一丢。

这一联相当不俗,意境开阔胸襟广大,有居高临下之势,大家悄然都收起了笑声。

萧芬鼓掌:“好联!邹瑞不愧是才子呀,眼界开阔居高临下,叫人耳目一新呢!”

“太子爷过奖了,”邹瑞不好意思的小声说:“没有狂妄骛桀之嫌吧?”

“当然没有,有也不怕,寒门学子就不能有宏图大志吗?少年不轻狂还待何时呀?”

“对呀!少年不轻狂还待何时!”学子们都纷纷附和,表示要冲破束缚直抒胸臆。

他们谈起自己的理想和志愿,热烈讨论起来,好朋友之间互相品评志愿是否得当。

看到这些少年社员这样,萧芬十分高兴,感觉组织这学社是做对了,不但可以聚拢人才还可以培养人才,培养出能够改革政治、为国为民有担当的优秀人才!

学社社员在这样环境里读书,讨论学问,比京城的书院甚至太学都要先进。 社员文学和理论水平提高很快,家长看了他们的诗文犹其是对联很满意,不再小瞧学社了。

既然进学社有好处可以出才子,又是太子牵头办的,应该有前途,官宦人家就愿意自己子弟加入。萧芬也不是逢人就收,坚持选择品学兼优的人才可以加入。

到得底时候朝阳学社人数扩大到二十多人,萧芬让邹瑞和崔浩之把关,不明底细的人不收。杜绝那些纨绔子弟二世祖加入,以免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汤。

萧芬和崔浩之、邹瑞都认为学以致用,人才是多方面的不能仅学儒家。从皇家图书室里选择了许多实用书供社员选学,像医学典籍、算学、齐民要术都在入选之列。

萧芬这段时间很不够用,学社新开张需要照顾,父皇那边要去应付,他要研究各种解毒药,各种攻击性毒药。还需要抽时间密室制药,这些都必须秘密进行。

还有一个重要项目就是练功,放毒不能明着来,对手看出你的动作有异常就会警觉,犹其是那些老江湖,他不是吃过中毒的亏就是自己也会放毒。

需要瞒过这种对手不但毒药要无色无味,手法还需要隐蔽,老江湖警惕性很高,对陌生人总会保持安全距离,在这安全距离内施毒就需要内功,所以必须练功。

秋菊是不离太子左右,除了见皇上去那儿都要跟随,练功也陪太子练功。她看太子忙忙碌碌劝他别搞什么学社了,她觉得太子将来是治理国家,没必要跟这些人混。

“太子,你这样忙忙碌碌不好,别把时间放在这些学子身上了,朝阳社就让邹瑞他们搞去,应该潜心研读治国安民之术,练功也不必这样紧张,你不需要上阵打仗的。”

“秋菊姐,这些学子将来都是国家栋梁,放些时间在他们身上是必须的。练功更是不能马虎,不是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吗?需不需要上阵难说,有备无患是不?”

这貌似有理:“太子,这也要注意身体作息,这段时间你睡得太少身体要垮掉啊!”

太子虽然点头同意,但当夜秋菊又发现,太子睡后又起来偷偷进了密室。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