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人都到齐,廉亲王府的下人们纷纷行动起来,將屋內的屏风,案几,书立一溜烟的撤走了,又为每人搬上矮杌子与分餐用的小桌,厅室中央,则放置了一个带著古朴铜炉的炭盆。·y,p/x?s+w\.,n\e_t~
繁锦簇的西厅转眼就变了模样,確实有些稷下学宫的风采了。“九哥让我罚酒,那我就先自罚三杯!”老十没等厅中央的铜炉煮开黄酒,就先给自己倒了满满一大杯。眾位阿哥刚要笑著举杯,却见雍亲王胤禛首先起身说道:“十弟且慢。”“让我先说两句!”这是林煒第一次近距离观察未来的雍正皇帝。只见他穿著貂皮暗黄马褂,里头套了一件蓝色江绸袄,刚剃的头油光鋥亮,黝黑的髮辫中带著几丝银髮,能看出来他在努力想其他阿哥拉近距离,但仍给人一种冷冷的感觉。胤禛一说话,刚才厅內还十分欢愉的气氛,立即有些严肃了。他也不在意气氛的陡然转变,眼神扫过诸位阿哥,缓缓说道:“去年我和老十三从扬州办差回来,诸位兄弟在城南摆了酒席,想为我俩接风洗尘。”“当时可能要接户部追缴库银的差事,我也就滴酒未沾,此后每每回想起来,深感那天確实有些不顾兄弟之情了。$?狐?),恋.°文|1学[ o\?无;错e±¤内2÷容\°?”“如今二哥被废,大阿哥和老十三被圈禁,我更加觉得,我们兄弟之间是打断了骨头连著筋的手足。”“今天我不是什么雍亲王!我只是三爷的弟弟,各位兄弟的哥哥!”“我为那天的莽撞,先自罚三杯!”说完,胤禛便一连干了三樽素酒。眾位阿哥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道这位冷麵王的葫芦里卖著什么药。胤禛说是自罚,可他也只是对著他的兄弟们罚的,像林煒这样的外臣只得陪著他连喝三杯。唐宋时期的论道是围炉煮茶,大家聚在一起谈玄论虚,中间的壶里煮著茶,待讲到口乾舌燥时,壶中的茶也已煮好放凉了,满人从天寒地冻的东北一统天下,煮茶也就改成煮酒了。胤禛信佛,吃的是素酒,几乎和水没区別,林煒不吃东西一连干了三杯,霎时有些发晕了。【记住全网最快小説站.】看到老四坐下,三阿哥胤祉挥手为他开释:“哎呀!四弟忧虑过深了!”“要我说,现在的大清朝,就需要你这样的人整治整治!”说完,他转身面向眾人,问道:“你们知道为什么朝廷年年扔银子修河道,黄河还是年年决口吗”三阿哥顿了一下,故意吊足了眾人胃口,才继续说道:“我听说我的门人说,朝廷白天银子买夯土筑高堤坝,晚上就有贼人去偷夯土换钱!”“夜夜如此,你说这河工能好吗!”他此言一出,阿哥臣子顿时议论纷纷,大部分人觉得这群未开化的刁民难以理解。\n\i,y/u_e?d`u`.?c′o¨m`这群人不知道朝廷费大力气修河道,是为了他们好吗今天偷了夯土,明年黄河依旧决口,为了眼前的一点小利就把明年的收成卖了只能说这群刁民穷,自有穷的道理。“所以要我说,这就是荀子说的: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爭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生而礼义文理亡焉!”“人性本恶,所以朝廷才需要以圣人之道,德化育民啊!”三阿哥感慨道。 他自幼饱读诗书,这几年为了编《古今图书集成》,成天和那群文名在世的大儒们泡在一起,这种词儿自是信手拈来。林煒算是看明白了,三阿哥自己就代表著儒学一说,亲自来廉亲王府论道了。他先拋出事实,再用儒家理论加以论证,最后再得出结论,虽然听上去挺有道理,但却不符合后世逻辑学“三段论”式的论证方式。就在眾人都觉得三阿哥的论点站位极高之时,道士张德明却眯著眼睛,摇著羽扇反驳道:“三爷儒家入世之说虽然高明,但只能治標却不能治本,恕贫道不敢苟同!”“有劳诸位大人想想,黄河为什么要年年改道呢”既是论道,等级之分也就不那么严重了,张德明坐在矮杌子微笑著看向眾人,不慌不忙的模样,倒显得他更有仙风道骨了。“嗨!这老天爷不顺气儿,想拿老百姓寻晦气唄!”“我们上哪知道老天爷是怎么想的”十阿哥反驳道。三阿哥一上来把大清以儒学治国的基本国策说出来了,就连一向不学无术的老十也觉得无懈可击。难道还能反对康熙钦定的国策吗其他人也纷纷说话,大意也都差不离儿,黄河改道是天意,朝廷只能尽人事听天命,做些整顿河工漕运,这样力所能及的事情,也算对得起黎民眾生了。张德明十拿九稳一般微笑著看向眾人,解释道:“诸位大人且听我一言。”“以贫道看,黄河之所以年年改道,正是因为朝廷年年拿银子修河工!”他这话一出,就连一向涵养极好的老八也立时色变。那黄河是普通的小河吗黄河流经了多个省份,还都是中原重镇,养活了数千万百姓!自古以来,这条黄河引发了多少民变,演变了多少王朝更替正是因为朝廷知道黄河河工的重要性,所以才单独设置了一个河道总督衙门,无地方之责却能与各地总督同样並列二品!结果这老道上来就把运行了六十年的国策给否了!说他居心叵测,当场拿下了也绝不过分!看著眾人或是不解或是不善的眼神,张德明不急不气,缓缓释道:“贫道自幼长投明师,修五千言道德真经,几十年学到的东西若用一言以概之,那就是『无所为』!”“道本不爭,诸位大人何苦执著於『有所为』呢”“黄河改道,按照河道衙门的说法是上游开垦过多,水土流失严重,所以才选的束水攻沙之策。”这老道突然园睁双眼,表情严肃,大声说道:“可要贫道说,河道衙门养了一群治水却不懂水的蠢官儿!”“昔日大禹顺应水性,疏洪泄流,方成当今黄河的禹王故道。”“可如今河道衙门一味用夯土加高河堤,这和鯀只堵不疏有什么区別”“如果只疏散黄河周遭沿县,任由黄河肆意奔腾一年,恢復禹王故道,第二年黄河必然不会再泛滥!挪出的河道也自成天赐的良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