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莺歌县缺人口,他们愿意跟随过去参加建设,苏文也乐意接收。·5′2\0?k_s-w?._c!o.m^
吩咐一声,把这些普通百姓,都安排在工匠队伍当中。
这群百姓也算是最早开悟的那一批。
他们今天的选择,将会彻底改变他们的人生,改变子子孙孙的人生。
因为在苏文的领地里,不会有压迫,不会有压在背上的三座大山。有的只是个人财富和自由,还有平等幸福的人生和欢笑。
作为现代社会穿越过去的人,他有把握在自己领地实现没有压迫的现代文明。
说实话,想要在古代实现现代文明,难度其实不小。
必须要结合古代的实际,绝不能生搬硬套。
对智慧不足的人来说,这件事情实现起来难度的确很大,甚至不可能。
但苏文对自己有信心。
看着身后浩浩荡荡的人群,他嘴角浮现出一抹微笑:我这也算是携民渡江了?一路前进,一路都不停的有百姓前来祈求追随。
苏文感叹,即使在乡野民间绝大多数没有读过书的百姓当中,也有不少头脑清醒的!
其实想知道跟着苏文搬家会过上好日子并不难。
他在这段日子里给百姓们带来多大好处,大家都心知肚明。*天/禧′晓*税`蛧_ !哽?欣′蕞·快-
他们以前过的是什么日子现在过的又是什么日子?苏文走了,好日子将会一去不复返。想要继续过的好就必须跟着他一起走。
苏文将人群全部收录。
等出来清河县境内之后,己经接纳了将近两百百姓。
“我们的女婿,即使不是县令,也深受百姓爱戴啊!”人群见了,心中纷纷感慨。
“跟随这样的主公,我等恐怕有机会建立丰功伟业。”燕云十八骑心中暗想。之前苏文教他们的兵法己经派上了用场,他们都在领兵了。
家丁就是他们的兵。
每人领二十个,算是什长了。
……
玉章县。
县衙。
“县大老爷,不好了不好了!”县令周桂悠闲的坐在大堂上批公文,一名捕快急冲冲的闯进来,“县府外出现了一大批人马,队伍里面还有数不清的马车。”
“大批人马,马车!?”周桂神情凝固,“他们是干什么的?一共多少人?”
“属下不知道。属下只看见前方有一队人探路,看起来好像训练有素的样子!”捕头说道,“至于具体人数属下不清楚,他们的队伍黑压压的一片,一眼望不到头,起码几千人。,E/Z¢晓-说/枉· _唔!错*内+容+”
“训练有素?几千人!?”周桂一阵紧张,“莫非他们是贼寇,是来攻打县城的?”
“不对,没听说过附近出现贼寇啊。”
“娘的,几千人,不要说我小小一个玉章县了,就算州府也挡不住啊。”
周桂站起身来,不断的踱步,浑身冷汗首冒:怎么办,怎么办?对方来了几千人,就算玉章县关闭城门也挡不住啊。
玉章县没有守城兵力,只有县衙的几十个捕快。
如果非要守城的话,只能恳请县府里的几位士绅,组织家丁和全县百姓上城抗敌。可是这么点人,恐怕给别人塞牙缝都不够。
他的担忧并不是杞人忧天,当今世道并非天下太平,而是全国各地,时不时的就冒出一股义军,不,是贼寇出来。
据估算,天佑年间,大梁王朝就爆发了百多起。
“如今老子面临两个选择。”周桂思忖起来,“其一是率领全城百姓抗敌,留下一个忠臣的好名声,当然想当忠臣命肯定是保不住的。不过想要抗敌,那些士绅是否和本官一条心?他们可都是老狐狸,全都是见风使舵惯了的。”
“组织百姓抗敌也不切实际,危急关头百姓也不一定会听本官的。”
“他们不给贼寇搬梯子就算不错了。”
“其二就是投降,投降之后自己就成‘附逆’了,朝廷绕不过老子。而且贼寇为了收买人心,说不定还会斩了老子!”
不怪他如此害怕,还冷汗首冒,如果真的出现贼寇攻城,他的性命很难保住。
倒是那些士绅活命的机会很大,因为家里有大量财富,他们可以将财富献给贼寇并且宣誓效忠。
或许有人说,杀了士绅,财富不也是义军的吗?
有这种想法的义军,坟头草都三尺高了。
历史上绝大多数义军,都是因为这个原因失败的。
他们大多来自底层百姓,骨子里有对士绅的仇恨。一旦攻下县府,就对士绅进行屠杀,然而这恰恰是他们的路走不长的最大原因。
举个例子,如果真有贼寇攻城。城里的士绅便会盘算这股贼寇对士绅的态度,如果贼寇之前见了士绅就杀,而不是拉拢,他们会全力抵抗。所有士绅联合起来,全部家丁出动。然后联合县令逼迫百姓上城抗敌,不抗敌者会被残忍的杀害。
也就是说,别看只是一个小小的县城,如果士绅拼死抵抗,小县城都会变成一座坚城。
如果这伙贼寇之前对士绅以礼相待,并且秋毫无犯,不抢他们的财产不侮辱他们的妻女,士绅便不会拼死抵抗。
面对真刀真枪,绝大多数人都选择都是能避免则避免。
穿鞋的怕光脚的。
县城也会很快被攻下。
所以聪明的义军在攻城之前,只需要对城内大喊,我们只杀为祸一方的县令,会对士绅以礼相待,还尊圣贤之道尊重读书人,那么攻下城池会轻而易举。
只可惜,有这种智慧的义军,在历史上绝无仅有。
“县大老爷……”此时又有一名捕快,急冲冲的冲进大堂。
“怎么?他们攻城了!!??”周桂面如土色,简首是风声鹤唳。
“攻城?攻什么城?”捕快一脸懵,随即说道,“禀大老爷,清河县冯老爷,苏文苏老爷,向大人递上拜帖请求路过。”
拜帖?周桂接过拜帖一看,只见上面写着:金科状元苏文奉旨前往莺歌县赴任县令,携带家眷路过贵县,随行人员有冯良才冯阁老,以及月绣坊一干绣工……苏文拜上。
原来他们不是贼寇,而是苏公子带着家眷前往莺歌县赴任,周桂长长松了一口气,心中的大石放下了,
道:“没想到堂堂冯家也会跟着女婿搬迁到一个偏远小县,真是奇事一桩。由此可见,冯阁老对苏文这个女婿的宠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