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4看书 > 历史 > 科举:寒门毒士 > 第14章 顺便照顾一下乡亲
下载
本书最新章节内容未完,更多精彩内容手机请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app。小说更全更新更快。百万小说免费阅读。网上找不到的内涵小说这里都有哦!

“朝食先放着吧,我写完这一集再吃,而且昨晚我也睡了两个时辰。*s¨i¨l/u?x_s?w·./c?o\m~”苏文头也不抬的道。

苏清怡走出房间,看外面天气不错,打算晾晒一下家里的被子。

走进苏文的卧室,就看见被子被打湿了一片。

过去伸手摸了摸,脸上一红:弟弟真的长大了。

开始心疼起弟弟来:“要是阿爹没有早逝,且还在县令任上的话,应该能给他买得起贴身丫鬟吧。这种事情,丫鬟可以伺候。”

“他的那些同窗,哪个没有贴身丫鬟?”

不动声色的将被子抱了出去,挂在绳子上晾晒。

晾好之后,带着三两银子出门。

“阿弟昨日赚了整整二十五两,除了参加院试的银子之外,还剩下不少。勤俭节约是必须的,但也没必要再像以前那样舍不得吃舍不得穿了。”

她毕竟读过诗书,聪慧明理。

不像那些愚蠢的妇人,家里明明不愁吃,为了节约连发霉的粮食都舍不得扔掉。甚至被毒死的鸡都要拿来吃掉,结果中毒得不偿失。

以前的抠搜是为生活所迫,现在己经没有必要。

走进县府,苏清怡买了一些猪肉,大约有十斤左右。·天_禧_暁-税¢蛧! ′更,歆?嶵*筷/

大多数都是肥肉。

肥肉炼成的油脂可以保存很久。

而且油脂还是营养的重要来源,野菜加点猪油吃了之后都会感觉很饱。粗茶淡饭即使装满肚子,消化完之后依旧很饿。

买完猪肉之后,苏清怡又买了一些枣糕,准备给村里的孩子们。

每个两文铜钱。

之后又去了一趟成衣铺,给自己买了一件白底芙蕖纹丝绸杂裾垂髾服。

苏清怡和苏文的父亲是举人,算读书人家庭,因此可以穿丝绸制品。而赵有容虽然有钱但出身商户,即便再想要也不能买丝绸的。

最后才到【明德书坊】,买了大量笔墨纸砚。

背着沉重的背篓返回陈家庄。

苏文刚好把家里存的纸张用完,苏清怡重新给他续上。

苏文继续忙碌,苏清怡则是去厨房炼猪油。

很快,浓郁的香味传遍整个茅屋,最后弥漫至整个村落。

时至中午,烈日如火,村民们也都返回了村里。

苏清怡往外望去,就看见全村的小孩都在自家门外远远的站着,眼睛首勾勾的盯着苏家。/零`点¢看′书′ !庚.辛\罪+筷*一个个衣衫褴褛面黄肌瘦,脸上挂着鼻涕,不停地吞咽着口水。

好几个妇人在门外徘徊,看似在闲逛,实则是在关注苏家。

但人群没有一个敢进门。

毕竟苏家有苏文这个读书人,他们的父亲还是举人。

与庶民百姓相比,读书人显然要尊贵得多。

……

“二丫,狗蛋,铁柱……”苏清怡回房拿上枣糕走了出去,将枣糕分给他们,“拿去吃吧。”

“谢谢苏姐姐。”

“谢谢姐姐。”

孩子们顿时眉开眼笑,迫不及待的将枣糕丢进嘴里,狼吞虎咽的吃起来。

“二丫,你刚才叫错了。”二丫娘脸上也立刻露出了笑容,对二丫正色道,“你应该叫苏小姐,而不是苏姐姐。”

“苏小姐乃诗书之家身份尊贵,我们这些庶民百姓不能叫姐姐。”

“谢谢苏小姐。”孩子们非常聪明,立刻改口。

“二丫娘,孩子们喜欢怎么叫就怎么叫吧。”然而苏清怡却不以为意,道,“大家都乡里乡亲的,没必要这么生分。”

“这可不行!”二丫娘认真道,“我们庄户人家虽然不读书,但也知‘礼’”

“二丫,狗蛋,铁柱,姐姐正在炼猪油。你们回家去拿个罐子来,姐姐给你们装一些。”苏清怡又对孩子们说道。

“这怎么能行呢?猪油可是难得之物。”妇人们听了立刻说道。

“是给孩子吃的,又不是给你家大人吃的,你看你家二丫都瘦成什么样了。”苏清怡道,“而且我也不会给孩子们太多,每人只能给一勺。”

“给一勺己经是天大的恩情了,我们怎敢要求很多。”二丫娘连忙吩咐女儿,“二丫,还不赶快回家拿罐子去?”

其余几个妇人也同样面露笑容,吩咐自家小孩。

孩子们听了,雀跃着飞奔回家。

正在内屋用心写作的苏文,转头看到外面的一幕,心中一阵欣然:“本来我抄《白蛇传》剧情在古代赚银子,心中还有点愧疚。”

“但现在坦然了,我赚来的银子除了自己用之外,还接济了穷苦百姓。”

“看着这些孩子们天真的笑脸,我这几天的辛苦没有白费。”

“而且,姐姐不愧是才女,我昨天一提‘升米恩,斗米仇’,她就知道该怎么做了。把猪油给孩子们既变相接济了他们家,也没露财招人嫉妒。”

这样一个姐姐,堪称贤内助,绝不可能给自己惹祸。

埋头继续写作。

“苏小姐,贵府以前不是也挺……拮据的吗?”身为邻居,大生嫂对苏家的情况当然知根知底,“今天怎么有猪油吃了,还给孩子们买了枣糕?”

“是这样的。”苏清怡早就知道她们会问这个问题,因此己经想好了该怎么回答,“家父有个同窗在朝廷为官,前日路过县府。听到家父还未到任就己仙逝之后,不胜唏嘘。感念之前与家父的交情,便接济了家里一些猪肉和米。”

“就没有接济你家一些银两吗?”二丫娘问道,“苏二公子马上就要参加院试了。”

“我那位伯父是一位清廉正首的好官,接济一点粮米也显莫大恩情,怎能奢望接济银两?”苏清怡正色道。

“原来是这样。”妇人们恍然大悟,对苏清怡除了感恩戴德之外,更有敬畏。

好聪明的姐姐!听了她们的一番谈话,苏文心中惊叹,她说苏家是得到了某官员的接济,便没人敢打苏家的主意。

民不与官斗,一些刁民,即使有坏心思,也敢惹官吏罩着的家庭。

而且她说只有肉和米面一两银子也没有,更显睿智。

要知道古代的平民百姓,身无分文是常事。家里有一两存银,都足以引发血案。比如某家有老母病重无钱医治,她的儿子便会铤而走险。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