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底,京城的大街小巷热闹非凡,千余名朝气蓬勃的学子从大清的各个角落汇聚于此。`x~q?u·k?a_n.s.h¢u*w-u/.-c?o′m!
这些怀揣着梦想与抱负的年轻人们,踏入京城的那一刻,便被眼前繁华喧嚣的景象深深震撼。
“这街上的马车真多!比咱县城一年见过的都密!”有学子指着川流不息的街道惊叹,眼睛瞪得溜圆。
车水马龙的街道,街边林立的店铺,往来如织的行人,还有那些独具风格的建筑,一切都让他们目不暇接。
当路过警察局时,身着制服、神情干练的警察正有条不紊地维护着秩序。
“这不是衙役吧?衣裳穿得这般齐整!”一名学子拽了拽同伴的衣袖。
同伴凑近了些,仔细打量:“你看他们腰间还挂着短棍,站姿笔挺,倒比县衙的差役精神多了!”
这一幕引得学子们纷纷驻足,好奇地议论着这从未见过的治安景象。
“这些人便是警察?与咱们那儿的衙役看着可大不一样。”有学子忍不住低声惊叹。
身旁的同伴也一脸新奇,目不转睛地打量着,附和道:“是啊,听说他们办案的法子也很新颖,和传统的断案截然不同。”
行至刑部审判场所,里面传来的激烈辩论声瞬间勾起了学子们的好奇心。
他们围在门口,只听得法官依据律法条理清晰地断案,控辩双方有理有据地激烈争论,心中不禁大为感叹。\鸿*特·暁+税`惘+ !免+费*跃`独`
一位来自西部偏远县城的学子满脸惊讶,说道:“竟还有这样的审判方式,不像我们那儿全凭老爷决断,这里人人都能为自己发声。”
众人纷纷点头,眼中满是对这种新鲜事物的兴趣与思索。
反贪局的出现,同样引发了学子们的热烈讨论,他们知晓贪污腐败对百姓和国家的危害,如今听闻有专门的机构来惩治贪官污吏,都觉得十分振奋。
“有了这反贪局,往后贪官污吏怕是要收敛些了。”一位学子满怀期待地说。
另一位则接口道:“是啊,真希望他们能大力整治一番,让咱们大清官场风清气正。”
考虑到学子们初来乍到,为帮助他们尽快适应京城的学习与生活,杨名时特意安排了专人带领他们熟悉培训场所。
“这屋子虽小,但能遮风挡雨,咱们是来求学的,又不是来享福的。”有学子见同伴面露失落,轻声劝慰。
大家虽觉条件简陋,眼中的求知欲却丝毫未减。
随后的见面会上,传教士、满汉学者与学子们热情交流。
西方传教士操着生疏的汉语笑问。
“你们对西洋学问,最想知道什么?”学子们你看我我看你,有人鼓起勇气答。+咸~鱼\墈¢书·王. ~首_发?
“听说西洋也有选拔人才的法子,你们那儿也像大清这般考科举吗?”有学子好奇发问。
满汉学者见状朗声笑道:“西洋虽无科举,却有别样的选才之道,有专攻学问的学堂,也有考察技艺的法子。
放开眼界学便是,中西学问皆有妙处,选才之道也各有千秋!”
“……”
然而,问题还是接踵而至。
部分学子因初来京城,生活上存在诸多不适,还有一些人水土不服,接连病倒。
“杨大人,我肚子疼得厉害……”有南方学子捂着肚子,话都说不连贯。
杨名时连忙扶他坐下:“莫慌,我己请了大夫,这就给你瞧瞧。厨房也炖了家乡的祛湿汤,喝了就舒坦了。”
在杨名时的不懈努力与各方协作下,学子们喝着热汤、服了汤药,渐渐有了精神,慢慢适应了京城生活。
十二月初一,寒风卷着碎雪拍打窗棂,培训教室里却暖意融融。
学子们挤坐在长条木桌旁,鼻尖因兴奋微微泛红——今天是开课首日,传教士带来的每样东西都透着新奇。
英语课刚开场,英国传教士卷着舌尖吐出“Hello”一词时,前排学子惊得首眨眼。
“这洋文的调子像唱歌!和咱们的平仄完全不同!”
当学到“Thank you”要微微欠身说出口,有人悄悄拽同桌的袖子。
“你听,连道谢都有专门的词儿,真讲究!”
大家扯着嗓子模仿发音,有的读成“哈喽”,有的念成“憨纠”,笑声混着试读声撞得房梁嗡嗡响,却没人肯停下练习。
算术课上,传教士在黑板画下“+”“-”符号时,立刻有学子举手。
“先生,这十字和短横是啥记号?咋不用‘加’‘减’二字?”
当看到“3+5=8”比“三加五等于八”写得又快又清楚,有人忍不住在草稿纸上画起来。
“这符号倒像小柴火棍,记起来竟比写字省力!”讲到“%”代表百分数,更有人拍桌。
“算田租时写个‘30%’,可比写‘百分之三十’省半张纸!”
几何课上,“S=?ah”的公式刚出现,就有学子盯着“a”和“h”出神。
“用字母代数字?这‘哑谜’般的写法咋看懂?”可当传教士用这公式三两下算出三角形田地面积,比他们往日丈量半天还准,众人顿时心服。
“原来字母能当数字用,这般偷懒的聪明法子,咱咋没想过!”有人偷偷在手心画公式,生怕转脸就忘了。
社交礼仪课上,银质刀叉摆在白瓷盘里闪着光,学子们捏着冰凉的餐具首犯愁。
“吃饭不用筷子用这铁家伙?叉齿尖尖的,别戳到嘴!”有人试着用刀划面包,却把面包戳得歪歪扭扭,刀叉碰撞出叮叮当当的声响。
可看着传教士优雅地切割食物,大家又耐着性子学:“这般吃饭虽麻烦,倒比用手抓体面,也算桩新奇学问。”
历史课讲玛雅文明时,传教士展开手绘的玛雅金字塔图,学子们顿时伸长脖子。
“这石头堆得比咱家祠堂还高!他们不用糯米灰浆,咋垒得这般整齐?”
听到玛雅人算一年长度比当朝历法还准,有人忍不住惊叹。
“咱以为天下学问就数孔孟精深,谁知美洲还有这般厉害的民族!他们的文字像小鸟似的,竟也能记天文历法?”
最震撼的当属自然哲学课的静电实验。传教士用丝绸摩擦琥珀,再靠近纸屑时,小纸片竟像长了腿似的跳到琥珀上。
“这石头成精了?竟会‘抓’纸片!”有学子惊得站起来,手指刚碰到琥珀,纸片“嗖”地弹开,吓得他猛地缩回手。
见传教士说这叫“电”,众人围着琥珀啧啧称奇:“比磁铁吸铁还神!这看不见的力气,到底是啥来头?”
暮色降临时,学子们揣着记满符号的草稿纸往回走,嘴里还念叨着“洋文调子”“字母公式”“电石头吸纸”。
有人笑着说:“今日学的新奇事儿,够咱回去讲给同乡听三天三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