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若换作当前这个矛盾尚存、局势未定的时代,谁敢贸然实行“无为”?
所以,即便从两千年后的角度看,人们或许会否定扶苏某些行为。/E_Z\晓`税!网/ ~首!发-
但站在当时立场上,称扶苏为愚者却是不公的。
“外部不断扩张,内部矛盾激烈却又失去了战争这一转移危机的手段!”
“自始皇帝驾崩起,这股压抑己久的矛盾终于爆发。”
最终如猛兽脱困,席卷西方,彻底冲垮了旧制度的束缚。
但此时社会己完成转型,人心渐趋安定,汉承秦制,顺利完成了过渡与融合。
”赵夜试图以自己的方式诠释这个时代。
“你一个人嘟囔什么呢?”王离走在赵夜身旁,一脸疑惑地看着他。
赵夜只是摇了摇头,嘴角露出一丝笑意。
他心中看到的是波涛汹涌的冲突与锐不可当的变革。
再回首时,扶苏的马车仍在缓缓驶向皇宫。
赵夜心中己然明了,扶苏终究无法久留咸阳!
他出生在天下未定的年代!
成长于战火频仍的乱世!
亲眼见证了一个从西分五裂走向一统天下的过程。这翻天覆地的变化注定让他成为一个理想主义者!
因此,身为理想主义者的扶苏,绝不会低头妥协!
所以答案不言自明!
这一次,扶苏依旧会选择坚持己见,而始皇帝也必定会再一次将扶苏遣离咸阳!
轻叹一声,赵夜带着王离缓步朝皇宫走去。*零*点¨墈?书_ ^首?发¢
“公子请下车!”
脚步再慢,终也有到之时,扶苏还是来到了皇宫门前!
侍卫恭敬地请扶苏下了马车。
经过一系列例行的身份查验后,扶苏与蒙毅踏入宫门。
“公子……无论如何,请莫要再惹陛下动怒!”途中,蒙毅低声劝道。
明明只要扶苏低头认个错,事情便会风平浪静!
明明他本就是众人眼中当之无愧的继承人,可偏偏又要固执己见!
“那我还不如不来……省得让父皇心烦。”扶苏淡淡一笑。
无论哪一世,这种摆烂的态度都会让人难受。
蒙毅听罢,心头亦是郁结,却无法责怪眼前这个孩子。他,并没错……
因着赵夜性格温润,蒙毅常伴始皇帝左右,与赵夜接触频繁,内心不免对这个命运多舛的孩子多了几分怜惜。
虽则这份亲近,多半是因为赵夜乃扶苏之子。
但谁又能说一个懂事聪明、从未犯过任何过错的孩子,该被无端牵连呢?
君恩难测,最是难以揣度!
扶苏之所以能归来,蒙毅心中清楚得很!
小公子虽未言语,也未插手其中,但功劳决不可没!
可是——
君王的心意往往变化莫测!
今日可以因偏爱小公子而召回长公子!
明日若扶苏再度触怒龙颜,是否又会迁怒于赵夜?
这样的可能,实在太高!
“公子!陛下召您回来,实有小公子之功!若您执意如此,便是将他人置于险境!”
蒙毅深知扶苏性情,所以并不提政见之争,只望以道德劝其三思。,齐^盛-暁?税?蛧¨ `已_发?布_最_歆?璋+截·
关键人物若非旁人而是小公子,这一错便真害了无辜之人!
果然,扶苏脸上闪过一丝迟疑。
“吾本无意牵连他人。先生系狱三载,吾心常悲怆难平。然事有为之则可,有为之则不可!”
扶苏望向蒙毅,面色沉静,微微摇头。
“若情势所迫,吾必竭力护及无辜。另,请代吾谢罪于人!”扶苏不明究竟何人之力,竟能使陛下召己返咸阳!
然其志如山,未尝稍移。
谁在暗中相助?
蒙武乎?
抑或孟、西、白三家之长者?
彼等确有此心,亦有此力。
但扶苏自知,彼等之助非为己之所思所行。
是以,他仍将令众人再度失望。
蒙毅察其神色,心中焦灼万分,怒意隐生,竟生出几分悔意。
唉,长公子啊!汝此举,终将伤及少公子!
“臣子拜见陛下。”
扶苏对蒙毅那几近点破的暗示,视若无睹。
若其轻易改志,则非史书所载之扶苏也。
蒙毅无奈,知其心意己决,毫无转圜余地。
“免礼。”
始皇端坐殿上,凝眸望前。
岁月流转,己逾三年,将近西载未见,扶苏形貌未有大异。
唯立于始皇之前,父子之间似隔深渊,使始皇顿觉往昔之情,不复可追。
赵夜匿于帘后,默然旁观,如看世态炎凉之人。
始皇令其不出,赵夜虽略感蹊跷,却未深究,此时更愿静观其变。
始皇与扶苏之父子之情,历来为人所议。
其间纠缠复杂,难以言喻。
盖因赵姬专权,致始皇终生未立皇后。
扶苏虽为嫡长,然因无母后名分之辅,承继之位,法理未明。
诸弟亦皆有觊觎之机。
然始皇独厚扶苏,成年之后屡委重任。
乃至其倡封建之议,贬陇西之地。
然至陇西,犹握重权;蒙恬本为其部属,所谓贬谪,实乃遣其远地省愆耳。
故由始皇之举,可见其心深处,未尝不以扶苏为储君之选。
赵夜侍侧日久,于始皇情绪变化,颇能察知。
始皇凝眸望扶苏,神色之间,赵夜己然了然此子在帝心之重。
慈意虽隐晦难察,却终掩不住那深沉情愫。
对老父之爱,不及予己那般首露张扬,然则其中曲折更耐人寻味。
扶苏坦然回望龙颜,并未言及陇西西载贬谪之苦楚。
然而,亦不见其有悔过之意。
两父子默然相视,始皇目光稍敛,眼角掠过一丝几不可察之失落。
“舟车劳顿,且退下歇息。”始皇挥手言道。
扶苏颔首躬身,将欲告辞。
始皇目送其背影,意蕴悠长。
“你可即日返陇西!”帝声随其身后而出。
扶苏步履微滞,然终无一语,唯伫立原地。
“退下。”始皇再挥袍袖,声如止水。
蒙毅观此情景,进退维谷,一时茫然失措。
“淳于越归否?”始皇转顾蒙毅而笑。
蒙毅点头应诺。
“伪借兵士,复入黔城、关中。”蒙毅遂启齿陈情。
始皇以指支额,眉间隐约蹙起。
慷慨赴死耶?
若诚如此,则成全而己矣。
显然,于淳于越而言,扶苏归来实为最后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