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秒传说诞生的第二天,启明基地的核心会议室里聚集了项目的所有高层人员。¨看¨书′君. ¨追′最·薪¢蟑*截`
巨大的圆桌周围坐满了人——李振国少将、陈卫国、各位院士、核心技术负责人,每个人脸上都还带着昨晚那场震撼演示留下的兴奋。
从凌晨开始,整个基地就弥漫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兴奋气氛。
食堂里,技术人员们激动地讨论着测试细节;
走廊里,工程师们一见面就比划着机甲的战术动作;
就连平时严肃的安保人员,脸上也挂着抑制不住的笑容。
这种兴奋是传染性的,整个基地都沉浸在巨大的自豪感中。
会议室中央悬浮着一个巨大的全息投影,播放着昨天测试的精彩回放。
“蛟龙一型”那如鬼魅般的身姿在空中重现,每个动作都堪称艺术品。
“简直不敢相信。”
李振国摇着头,“我还是觉得像在做梦。
58秒,在三倍火力密度下完成突击任务,这已经超出了我们对现代武器的所有认知。”
“将军,这只是开始。”
陆少杰兴奋地说道,“ai系统‘女娲’还有巨大的升级空间,我们完全可以继续优化算法,提升作战效能。”
“材料方面也是如此。”
赵明远院士补充道,“新的复合装甲技术还有很多应用可能,我们可以开发出更轻、更强的防护材料。′j′i¢n\r?u~t-a,.~c′o.m¢”
会议室里气氛非常热烈,每个人都在畅想着蛟龙技术的各种应用前景。
“海军版怎么样?”
“空降型我觉得更有搞头。”
“别忘了民用市场,工程救援需求很大。”
但就在这片热烈讨论声中,一个苍老的声音打断了众人的兴奋。
“诸位,请听我说几句。”
说话的是军事战略专家王院士,一个八十多岁的老人,华国军事理论界的泰斗级人物。
他缓缓站起身,目光扫过在座的每一个人。
“首先,我要恭喜大家。
‘蛟龙一型’的成功,确实是华国军事技术的重大突破,这一点毋庸置疑。”
“但是。”
他的语气变得严肃起来,“作为一个研究了一辈子军事战略的老兵,我必须给大家泼一盆冷水。”
会议室里的喧闹声逐渐平息下来,所有人都把注意力转向了这位德高望重的老专家。
王院士走到全息投影前,伸手指向那个不断重播的战斗画面。
“诸位看到的是什么?一台无敌的机甲?一个完美的单兵作战系统?”
他摇了摇头:“我看到的是一把剑。?第,一¢看!书.枉\ /已,发,布+嶵\芯?蟑/劫¢
一把锋利无比、削铁如泥的宝剑。”
“但是。”
他转身面向众人,缓缓摇头,“李将军,我们有了一把无坚不摧的剑,这很好。
但我们的敌人拥有的是什么?”
李振国皱起眉头,隐隐感觉到了王院士想要表达的意思。
“敌人拥有的是一张覆盖全球的天罗地网。”
王院士的声音变得更加沉重,“全球十二个战略要地的军事基地,遍布世界各大洋的航母编队,从太空到海底的完整情报网络......”
他在会议室里缓缓踱步,每一句话都如重锤般敲击着众人的心:
“单点突破能力再强,面对系统性的全球布局又能如何?”
“一台机甲再厉害,能同时应对来自海陆空天的立体威胁吗?”
“我们的剑再锋利,又该如何破他们织成的天罗地网?”
这一番话如醍醐灌顶,让原本兴奋的会议室瞬间安静下来。
李振国将军的兴奋之情也被这种冷静的战略思考所取代,他开始重新审视蛟龙项目在整个国防体系中的定位。
确实,无论“蛟龙”多么强大,它终究只是一个战术级别的武器平台。
而现代战争的胜负,往往取决于战略层面的较量。
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坐在会议桌末端的夏辰,等待着这位年轻的总设计师给出答案。
夏辰一直安静地听着讨论,脸上没有丝毫的慌张或者担忧。
当王院士说完后,他缓缓站起身,走到了会议室中央的全息投影前。
“王院士,您说得非常对。”
夏辰的声音平静而坚定,“所以,我们的目标从来就不是只锻造一把更锋利的剑。”
他伸手在空中的全息地球仪上轻轻一划,整个地球开始缓缓旋转。
“我们的真正目标,是织一张比他们更大、更强、能够覆盖整个星球的网。”
这句话让所有人都愣住了。
覆盖整个星球的网?
这是什么概念?
夏辰看着众人疑惑的表情,微微一笑,然后开始阐述他心中那个宏大的构想:
“诸位,让我向大家介绍一个计划——南天门计划。”
他的手指在地球仪上点出几个位置:
“首先是天空。
我们要建立自己的空间站和卫星网络,不仅仅是通讯和导航,而是一个完整的太空作战平台。”
“其次是海洋。
我们要建立自己的深海基地和水下舰队,控制关键的海上通道和资源节点。”
“然后是陆地。
不是单纯的机甲部队,而是能够快速部署到全球任何地点的立体作战集群。”
他停顿了一下,让这些信息沉淀一会儿,然后继续说道:
“这就是南天门计划的核心理念——建立一个属于华国的、覆盖海陆空天的完整防护和作战体系。”
“让我们不再只是被动防御,而是具备在全球范围内主动维护国家利益的能力。”
会议室里鸦雀无声,每个人都被这个宏大的构想深深震撼。
李振国将军瞪大了眼睛:“你是说......我们要建立一个全球性的军事网络?”
“不仅仅是军事。”
夏辰纠正道,“而是一个集军事、科技、经济、外交于一体的综合性国家力量投射体系。”
“昨天你们看到的‘蛟龙一型’只是这个体系的第一块拼图。”
王院士听完,若有所思:“小夏,这个构想确实宏大,但实现起来......”
“我知道困难很大。”
夏辰点头,“但我们已经迈出了第一步。
有了‘蛟龙’的成功,我们证明了技术突破的可能性。”
“接下来,我们需要的是......”
就在夏辰准备进一步详细阐述南天门计划的具体实施方案时,指挥中心突然响起了刺耳的红色警报声!
“嘟嘟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