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流水》取材于“伯牙鼓琴遇知音”这个典故,是十分经典的古琴曲之一。_d.i.n/g.d`i-a_n/s¢h!u.k¨u\.?c.o/m?康进选择这首曲子也有他的深意在里面,他不是没有看出刚才沈若和苏云卿对上时两个人之间若有似无的火药味,所以特地选了这首曲子,希望不管结果如何,两个人都能够以和为贵。
说实话,苏云卿他倒不是很担心,虽然这次只是第二次见这个小姑娘,但他看得出来她性情极好,眉宇间一片坦荡,眼神赤诚清澈,不是那种会斤斤计较的人。倒是沈若从小被家人和师兄姐们捧在手心,他对沈若也是多有偏袒,所以养的她天不怕地不怕的,尤其是在古琴方面更是不肯轻易服输,又倔又傲。
早在战国时就已经有关于高山流水的琴曲故事流传,世间皆传《高山流水》是伯牙所作,但是这个乐谱最早是建于明代的《神奇秘谱》,现在说演奏的《高山流水》也多是基于《神奇秘谱》改编而来。(注一)
但是在苏云卿那个世界,在唐朝时民间就已经有《高山流水》的曲谱,后来到大楚朝时更是人人耳熟能详的曲子。\第*一-看?书\惘~ ^蕞·欣\彰\劫′埂`薪+筷?只不过她不确定的是,此间所演奏的《高山流水》和她在大楚朝时知道的那个《高山流水》到底是不是同一首。
即便真是同一首,在一些细节方面能力也是会有很大的不同。就是糊弄门外汉听个热闹倒也罢了,现在这个屋子里的一个是当代顶尖的古琴大师,一个是他亲手调教出来的小徒弟,这两个人都是她哪怕只是弹错一个音都会被听出来的水平。
苏云卿倒是不担心自己的水平会比不上沈若,她比较担心的是她弹奏的版本和沈若不同该怎么解释。
也是苏云卿运气好,在众人来到康进的琴房之后,沈若突然说道:“苏小姐介不介意由我先开始?”
苏云卿心里自然是求之不得的,她正好可以趁这个机会听听看当代的《高山流水》和她所知道的那首曲子有多大的差别,但她脸上还是一副云淡风轻的样子,从容道:“当然可以,请。”
康进见苏云卿由始至终都是这幅宠辱不惊的淡定模样,不由得在心里默默的点了点头,相比之下,沈若可就要毛躁多了。,小/税-宅, ?已~发?布`罪′芯?章~结·原本他对沈若很有信心,毕竟是自己一手调教出来的徒弟,按道理怎么也不可能比苏云卿差,可是现在看到这两个人一个淡定从容,另一个却骄傲自负,他突然就有些不确定了。
总觉得……事情的最终结果或许会大大超出他意料。
------题外话------
++
注一:《高山流水》在百度的科普是说故事最早出现在战国,但是曲谱最早出现在明朝。但是这首曲子有传在唐时是分为《高山》和《流水》两曲的,后来分成高山四段,流水八段,《神奇秘谱》记录的很可能是唐朝版本,因为指法有晚唐和宋初的的痕迹,但是具体不可考。
为了给剧情服务,所以我安排的是《高山流水》在唐代就乐谱流传啦~
破茧成蝶 429 师父,你有决定了吗(二更)
第四百二十九章
沈若完全体会不到自己师父的心情,她在开始弹奏之前还冲苏云卿笑了一下,笑容里满是自信骄傲。
其实也难怪沈若会这么有信心。
她六岁开始学琴,十岁就拿了青少年古琴大赛少儿组的冠军,后来又拜入康进门下,沈若有天分又刻苦,在康进的徒弟里面水平也是拔尖的,虽说是排行最小的徒弟,但是康进早就有心想传她衣钵。
反观苏云卿,不要说是古琴圈,纵观华国古典乐这个圈子也从来没有听过她的名字。
在华国,学习古典乐器的人原本就比学习西洋乐器的人要少得多,圈子小,然后每年举行的大赛就这么几个,真有什么好苗子也一眼就看尽了。而在华国真正称得上顶尖的大师级人物也是两个手就数的过来。
所以如果苏云卿曾经获得过什么比赛的奖项,又或者是师从名师,康进和沈若不可能不知道她的名字。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是她在家自己练的,但是即便是家中有会古琴的亲人,水平应该也远远比不上康进才对——若是有超高的专业水平,难道平日里从不和这个行业的人打交道吗?
一个人只要活着,又有如此技能,怎么可能不被人注意到呢?
而且学乐器是一件十分辛苦,需要付出长时间坚持和努力的事情。正是由于学得实在太过辛苦,所以更加没人会愿意自己在学有所成的时候还要遮遮掩掩。
若是在长时间的付出之后,得不到适当的奖励和回报,都很难把事情坚持下去,哪怕那个人再淡泊名利都一样。
再退一万步说,你学了这么长时间的乐器,难道不想和别人比比看谁的水平更高吗?
因此,沈若断定在古琴圈没有姓名的苏云卿水平必然十分业余,她之所以跟苏云卿说她要先弹也是想让对方知难而退,免得到时候水平相差太多,把场面搞得尴尬难堪。
像沈若这样一个天之骄女,她在苏云卿面前的傲气和自信完全是有底气的,她甚至都没有考虑过自己会输这个可能。
《高山流水》全曲共有九个小段,可分为起、承、转、合四大部分,在沈若的弹奏进行到最后的第四部分时,原本正低头喝茶的苏云卿突然抬眸看了沈若一眼,数秒后才又垂下眸轻啜了口茶。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书群小说网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