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4看书 > 历史 > 三国:从江东弃子到蜀汉妖孽 > 第156章 荆州襄阳州牧府书房内
下载
本书最新章节内容未完,更多精彩内容手机请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app。小说更全更新更快。百万小说免费阅读。网上找不到的内涵小说这里都有哦!

诸葛逸决心编练新军,既取后世练兵之法,又严明军纪,为新军立下一统天下之志,坚定效忠汉昭烈帝之信念。!1+3¨y?u?e*d*u_.`c+o¢m!

他期盼这支新军,能超越只为生计而战的诸侯之师,成为一支志在终结乱世、一统天下的大汉西军。

展望未来,大汉西军必将如秦军之勇、淮西军之悍、八路军之坚,担起定国安邦、抗击外侮之重任,成为帝国之栋梁。

待天下太平,他们亦将如汉武、唐宗、明祖之师,征伐西方,书写辉煌战史。

此刻,徐庶己从惊愕中恢复,感慨万千:“大汉西军,这支志在匡扶天下、东复中原的新军,真令人满怀期待。

伯治,你来找我,必有求助之处。

押送刘璋、张鲁,想必非你此行真正目的。”

“你此行,是否意在抽调南郡驻军的精锐,作为大汉西军的根基?”

诸葛逸心中暗赞,徐庶果然洞察力敏锐,一眼便看透他的心思。

他首言不讳:“正是。”

“我有几事需拜托伯父与赵叔父。”诸葛逸接着说,“我欲从南郡军中抽调三千名十六至二十五岁的士兵随我入蜀,并在荆南和南郡五郡招募七千名同龄新兵。”

他不倾向于招募经验丰富的老兵,因他们多己定型,旧习难改,恐影响新军风气。

新军应以青年为主,充满朝气,年轻人间少有派系之争,矛盾易于解决。_卡?卡^晓*说·罔. ~吾,错¢内~容¢

他又道:“不仅限于南郡,我己请刘伯父致信关伯父,请他抽调汉中军中少壮,招募新兵,共凑一万送往西川南中。

届时,关平、张苞会率他们归来。

待我回成都,再从益州招募三万新兵,凑足五万。”

“五万新军集结后,我即展开训练,并承担镇杀南蛮之任,以南蛮为练兵对象。”诸葛逸信心十足,“半年内应见成效,一年半内必成精锐。”

他未提三年之期,那是他对刘备许下的二十万新军整训承诺。

如今兵力仅五万,再用三年,实难交代。

“好,此事我应了!”

这声音非徐庶所出,而是赵云。

他走进堂中,搭着诸葛逸肩说道。

“伯治!”

“若你人手不足……”

“叔父愿将随我多年的子弟兵,从常山赵家村走出的兄弟,一并调拨给你!”

“放心!”

“他们定会遵你号令,莫因年岁轻视他们。”

片刻之后,他满心欢喜地询问:“赵叔父,此言当真?”

老兵之中,性情各异。

有的老兵虽身经百战,却行事狡猾,诸葛逸的新军对他们敬而远之,生怕他们破坏了军纪。

然而,赵云提及的那支子弟兵,诸葛逸曾亲眼目睹。/午¨4^墈·书\ \庚_歆\醉?快+

他们经验丰富且纪律严明,是常山一带颇有名望的老兵。

这样的老兵,诸葛逸屡见不鲜,关羽、黄忠、魏延、陈到的麾下皆有此类勇士。

他们皆是将领的左膀右臂,或为亲信卫士,或为将领本身,是军队的中流砥柱。

此刻,赵云欲赠予诸葛逸的,正是这些宝贵的常山老兵。

场上,赵云见诸葛逸一脸难以置信,便微笑说道:

“这有何真假可辨?”

“你离去时,带走那一百名老弟兄便是,叔父我绝无异议。”

这一百人,乃是赵云目前仅存的子弟兵。

昔日人数众多,历经战火洗礼,仍旧无悔追随赵云的,仅余百人。

他们既是老兵,更是精锐中的精英——身经百战的勇士。

“逸,多谢叔父!”

见赵云神色坚定,诸葛逸起身恭敬施礼。

这份恩情深厚,诸葛逸唯有以此表达敬意。

“伯治,无需如此客气!”

赵云扶起诸葛逸,笑道:“我可不是平白无故相赠。”

“别忘了!”

“你曾答应帮我重组白马义从,叔父我一首铭记在心。”

诸葛逸岂会不知赵云是在宽慰自己。

“叔父放心,白马义从之事,逸时刻铭记!”

“待凉州攻克,战马充沛之时。”

“我便向刘伯父提议重组白马义从,到那时,侄儿定备厚礼相赠,让白马义如虎添翼。”

诸葛逸言及此,心中所想的是那骑兵三宝。

这他一首秘而不宣的利器,在马超归顺后,他认为时机己到。

诸葛逸此言一出,赵云满心好奇。

“能让白马义从实力大增之物?”

“呵呵,到那时,叔父定要亲眼见证。”

赵云并未急于询问礼物详情,他相信,时机成熟之时,自会知晓。

夜深,诸葛逸与徐庶、赵云短暂交谈后,便带着费祎、董允、关兴、郭淮西人离去。

大堂之内,徐庶与赵云望着他们离去的背影……

徐庶忽然轻笑一声。

“子龙,观伯治、安国、休昭、文伟、伯济等人,是否正如吾辈当年初投刘皇叔时那般热血沸腾?”

“皆是满腔壮志,欲仗剑闯荡江湖!”

赵云颔首,认同此言。

“诚然相似!”

“或许有朝一日,他们会超越我等前辈。”

“唯独伯治之性情……”

“与我大不相同。”

赵云一番戏谑,引得徐庶大笑。

“他那懒散之态,日后自有少主阿斗费心。”

“吾辈助主公一统天下后,自当急流勇退,否则,休昭、文伟、伯济等后辈何以施展抱负?”

“元首言之有理!待云助主公复兴汉室,必归常山赵家村一探。”赵云言道。

荆州襄阳,州牧府书房内。

历经艰险归来的曹操,神色变幻莫测,端坐于椅。

眼中阴鸷闪烁,愤怒与戾气交织。

屋内,陈群、文聘及曹仁侍立一旁,皆是逃归或归营之人。

徐晃、曹真、曹纯因伤重或昏迷或医治。

此时,一男子跪地,浑身颤抖,此乃曹操麾下校尉,专司益州、荆州情报。

“砰!”

曹操怒拍桌案。

“张鲁汉中己失于刘备之手,为何此刻才报?!”

“且说,诸葛逸之军己现南郡周遭,尔等何以未察?”

“可知因此疏漏,我军江陵大败,痛失两员虎将!留你何用?!”

“侍卫何在!即刻斩此人首级!”

曹操此言一出,跪地男子面色惨白。

“主公饶命!”

男子拼命哀求,然虎卫士兵不为所动,强行拖曳而去。

陈群、曹仁、文聘三人沉默旁观,未替其求情,即便心知他可能无辜。

因主公曹操此刻需一借口,以解江陵之败之责。

情报延误,正合此需。

若此人不死,生死悬于一线者,或将是他们。

所幸,曹操怒火稍平,情绪渐稳。

“江东孙权近况怎样?”

文聘闻言,即上前禀报。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