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迅速展开信笺,匆匆一览,随后叹道:“真是不易啊!”
“若张松再不来信,我几乎要以为那边出了什么岔子!”
诸葛逸没有询问刘备为何不与诸葛亮、徐庶、庞统等人商议,因为他深知,关于此信,诸葛亮等人自会知晓。′卡¢卡·小,税/王? ~免-肺·阅?犊!
刘备对诸葛逸的感叹深有共鸣。
“伯治,看来咱俩想到一块儿了!”他说道,“前些日子,眼见冬日将至,西面益州却迟迟无音讯,急得我嘴上都起了泡。
幸好昨晚收到消息,否则这个冬天我都难以安宁。”
“你说……”刘备问,“过些日子那人来了,我们该如何相待?”
“是否要将我们对益州的详尽计划告知于他?”
刘备对张松深信不疑,但对于张松的那位友人,虽欲信任,心中却仍存疑虑。
诸葛逸察觉到了刘备对那位友人的犹豫……
此情此景,令他心中暗笑。
谁能料到,历史上那位对友人极为信赖,甚至一度超越诸葛亮的汉昭烈帝,在未见法孝首之前,竟会有如此态度。
然而,
当诸葛逸回想起《三国志》中陈寿对那位友人的评价时……
“诸葛亮与他,兴趣迥异,却皆以忠义之心辅佐主公。
他能预见胜负,出奇制胜,但性格上,却近乎魏臣荀彧的急躁与程昱、郭嘉的放荡不羁。\咸~鱼-墈?书/ ¨已_发!布·最.薪/蟑¢洁/”
换言之,
诸葛亮与那位友人各有所长,皆忠于刘备,后者以奇谋著称,影响战局,堪比曹操麾下的程昱、郭嘉,但性格上,既有程昱的急躁,又有郭嘉的不拘小节。
念及此,
诸葛逸望向刘备,言道:“伯父,归途中,侄儿特意探查了法孝首此人。”
“怎么说呢!”
“法孝首确有才华,不输家父诸葛亮与庞统。”
“但性格上,确有不足。”
“法孝首至荆州时,伯父当如此行事……”
诸葛逸稍顿,言简意赅:“以恩德热情相待。”
“呵呵,明白了……”
“刘璋处受冷遇的法孝首,必对伯父倾心。”
“届时,寻机透露益州之计即可。”
刘备默记诸葛逸之策。
“留你于此,备未误判。”
“来,共赴后院用餐。”
“你一早忙于左慈之事,想必未食。”
“伯治,多陪阿斗弟弟!”
“他若有你半分聪慧,我便心满意足。”
决策既定,刘备语气转轻。
不顾诸葛逸意愿,携其步入郡守府后院。
饭桌上,诸葛逸与刘备、甘氏及少主阿斗共餐。
初时,阿斗对诸葛逸稍显生疏。\墈?书/屋*晓¢说_蛧~ ^勉.肺?悦^读`
餐后,诸葛逸伴其在雪地嬉戏,阿斗紧随其后,亲热唤“逸哥儿”。
阁楼上,刘备窗前凝望,诸葛逸与阿斗嬉戏之景令他欣慰。
甘氏悄然至刘备身旁,为其加衣:“夫君,诸葛侄儿纯真,竟与阿斗如此亲近。”
刘备微笑回应:“夫人,伯治侄儿最为出众。
他异于常人,日后能助阿斗者,必他也。
只可惜,才华横溢却略显懒散,与其父大不同。”
甘氏抿嘴一笑:“夫君欲拉拢伯治,欲将莹儿许配?”
刘备转头道:“夫人,此念仁慈且迂腐。
伯治与马氏女有婚约,我虽不喜他再求莹儿,但反觉宽慰。
因他愿以身家性命相托。
他若欲娶莹儿乃至玉儿,我亦会应允。”
言毕,刘备摇头离去,不欲多谈。
在豫州许都的丞相府书房,曹操轻敲长桌,节奏清晰。
书房之外,军士们在乐师的引领下,高歌激昂的俚曲,回荡不绝。
“剑在手,问天下谁是英雄!柔情换豪情,天纵无双!……”
歌声激越,曹操闭目聆听,指尖轻扣节奏。
书房之内,二十岁的曹丕静静凝视着父亲,默不作声。
曹丕知晓门外士兵传唱的这些俚曲源自荆州,并迅速风靡许都。
这些曲子新颖豪放,触动了许都每个人的心弦。
就连宫中幼帝在聆听这些俚曲后,亦感动落泪,自愧不如先祖。
然而,曹丕念及这些俚曲出自父亲昔日对手诸葛逸之手,不禁对父亲的用意感到困惑。
若换作自己,他绝不会公然欣赏仇敌之作,以免有失尊严。
歌声渐渐消散。
书房内,曹操睁开眼,望着面前略显紧张的曹丕,眼中闪过一丝失望,首言:“子桓,你以为乐师与军师所唱如何?可读过诸葛逸的《将军令》?”
说着,曹操递过一张抄录着《将军令·男儿行》的纸张。
“或者,你如何看待诸葛逸此人?”
面对父亲的询问,曹丕揣摩不透父亲的心思,只能小心回答:“父亲,诸葛逸所作《问天下谁是英雄》等曲,虽豪情西溢,却难入高雅之堂。
至于《将军令·男儿行》,更显其杀伐果断,非善良之辈。
由此可知,与他同行的刘备,亦非善类。”
曹丕如此说,是不敢在父亲面前称赞那个屡次让父亲受挫之人。
否则,一旦激怒父亲,他的世子之位将更加岌岌可危。
曹操望着对诸葛逸诸多非议的儿子,明白这是在取悦自己,却也因此对曹丕更加失望。
然而,在继承人问题上,曹操己别无选择。
长子曹昂战死,聪慧的曹冲早逝,曹植过于书生气,曹彰勇猛却缺乏柔和。
“子桓,你只看到这些俚曲难登大雅,却未曾想到,这等豪情之曲,本就非为权贵而作!”
“此曲专为边疆勇士、浴血奋战的将军而奏!”
“虽是民间小调,实则军中壮志凌云之歌!”
“大军出征前夕,齐诵此歌,胜过千言万语之鼓舞。”
“论及诸葛逸的《将军令》……”
“我自愧不如!”
“关中战役,倘若我败于诸葛逸之计,那《将军令》一出,文学造诣上我也将被其超越!”
“子桓!”
“我若不在,你持此心态对待诸葛逸……”
“迟早会栽跟头!”
曹丕听闻父言,书房内目光一凝。
他承认诸葛逸确有才华。
关中之战,诸葛逸屡次胜其父。
然而,要他真心折服……
尚需时日。
曹丕以为,关中战败,非父亲不敌诸葛逸,而是诸葛逸初时低调,蓄势待发,于曹阳城突袭父军,父亲措手不及,错失战机,以致连败。
如今,诸葛逸名声大噪,欲再胜朝廷大军,己非易事。
小心应对,诸葛逸并非不可战胜。
甚至,曹丕觉得诸葛逸之才,至多与曾被父亲所杀的陈宫相当,皆以奇策取胜!
曹丕自信,对战诸葛逸,稳扎稳打,绝不失利。
面上恭敬,心中盘算,曹丕向曹操行礼:“父亲所言极是,孩儿铭记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