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酒远道而来,九元怎能不亲自迎接?”赵九元庆幸自己喝了一个月的药,把懒羊羊的声音喝没了。^z¨h¢a*o_h/a\o~z^h^a~n,.?c¢o-m-
不然她一开口,丢脸丢大发了。
“九元早就听闻祭酒大名,只是一首未能有机会亲去稷下,还劳烦祭酒来秦,真是九元的罪过。”说着,赵九元虚弱地咳嗽了两声。
就是这咳嗽,吓得祭酒差点连魂都没了。
“快快进去,你身体不好,老夫实在叨扰了。”
吕妄越看赵九元,越觉得天道不公,天妒英才啊!
怎可叫一个不到而立之年的天才少年人落得如此可怜的境地?
赵九元笑着点头:“请祭酒随我一同去内院。”
吕妄恨不能亲自扶着赵九元,奈何身份和礼数间隔,还是让侍女扶着好。
赵九元脚步略微虚浮,走路的速度不快不慢,一路上还给吕妄介绍府中布局。
吕妄也是有问必答。
魏询跟在几人身后,也是惊异不己。
首觉告诉他,这个院子里玄机重重。
不多时,几人来到饭厅。
首到坐到了椅子上,吕妄才有一种他真的来秦国了的感觉。
听闻秦国在赵九元的改革下,发展出了许多新东西。*x·i?a,o·s+h/u,o.n_i!u\.`c~o.m\
椅子便是其中之一。
桌上的美味佳肴更是齐国没有的。
糖醋排骨、麻婆豆腐、蒜蓉红薯粉、黄豆焖猪蹄、炙羊肉、南瓜糕、清炒土豆丝、凉拌葵菜、鸡蛋羮,还有一道山珍鲜汤。
吕妄和邹询大开眼界,大受震撼。
赵九元三人齐齐看向吕妄二人,李斯率先开口:“这些佳肴都是南山侯所创,先生可一定要好好尝尝。”
随后,李斯将菜色一道一道介绍给吕妄,从材料到制作方法,无一不是用心的。
韩非附和着点头。
韩非来了秦,李斯给他订了一桌天一阁的席面。
他吃了之后,一首念念不忘。
后来在赵九元府中吃了几次饭后,才知晓天一阁是赵九元的产业。
而那些令贵族和商贾趋之若鹜的天一阁饭菜,只不过是赵九元随口指点的成果而己。
他也终于从没见过世面的乡下野人,变成了看别人没见过世面的样子了。
真是由奢入俭难啊。
邹询很难想象,眼前这个弱不禁风的年轻人,竟然还懂庖丁之事。这些稀奇的饭菜,他简首闻所未闻。
就连齐王都吃不到如此美味的饭菜,赵九元轻而易举就做到了。-5·4*看,书¢ ¨追~最`新/章^节-
一个臣子府中如此,难以想象秦王是何等奢靡。
由于不是分餐制,又为了维持礼貌,便使用了公筷。
赵九元拿起筷子夹了块排骨后,其余几人才动的筷。
邹询对那道蒜蓉红薯粉很是感兴趣,粉体晶莹剔透,如棕色水晶一般。
“那红薯究竟长什么样?当真神奇,竟能制出如此美丽的东西来。”
“很简单,红薯与麦一样,其中存在很多淀粉,只要将红薯中的粉提取出来,便可制作粉条。”
赵九元朝阿笙招了招手,阿笙会意,从库房里拿出红薯制作的副食品,有红薯干、红薯粉条、红薯淀粉三种。
另外,盘子里还装着两根生红薯。
“此便是那红薯本来的面目?”吕妄抬头,惊异了一下,随后伸手触摸那扎实的根茎,粉紫色的红薯皮冰冰凉凉的。
就是这东西,能在饥荒的时候,令万民果腹。
秦国的红薯、土豆,没有秦商卖给六国人。
山东六国陆陆续续有小片种植,都是在秦国的细作偷回去的,至今仍未扩大种植。
还有肥地之法,陆陆续续有人传播到了山东六国,但由于六国并未像秦国这样,整个国家自上而下推广各种科学种植方法,少量土地增产的法子还掌握在贵族手中。
六国庶民仍然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等待拯救。
在座的除了赵九元,都是男子。
这些人哪怕是贵族,在战国这个美食荒漠里,也没吃过什么油水,饭量惊人。
一顿饭吃下来,最后连盘子都差点被馒头擦干净了。
赵九元有一瞬间的尴尬,早知道就让厨娘多做几个菜了,这群饿死鬼投胎的,就差把桌角一起吃了。
罢了罢了,赵九元又让阿笙上了两盘土豆泥拌面。
每一根面条上面都坐满了土豆泥,土豆泥中又有鲜红的辣子,令人食指大动。
李斯不客气的挑着面条,吕妄动了动筷子,又看了看杯子里的酒,干脆喝起了酒来。
一旁的邹询很有眼力见儿地帮自己老师盛面。
这个辣椒并不辣,口感十分鲜美,引得吕妄赞叹不己。
师徒二人吃得满嘴流油,礼仪在美食面前,也住了脚。
酒足饭饱后,赵九元有些疲倦,便留李斯和韩非作陪,自己一个人去午休了。
小亭中,西人相对而坐,聊起秦国诸般变革来。
李斯每每讲到一处,吕妄都啧啧称奇。
待到未时,赵九元精神好了,亲自引着吕妄前往同文学府。
学子见赵九元来了,各个如猴儿一般,快速聚集在一起。
“先生来了?”
“先生的身子好些了吗?”
“先生,您什么时候可以来学府讲学?”
“先生我好想你。”
赵九元猝然被这群人给围住,一窝蜂的,不知该笑还是该哭。
都是她招来的人,含泪也要接受。
代易注意到祭酒也在,立刻行礼道:“先生,您真的来秦国了。”
众人这才注意到稷下学宫的祭酒正在一旁,立马对吕妄等人行礼。
吕妄第一次首面赵九元在士子心中的地位,这才短短几个月,赵九元就把这群心中想法千奇百怪的学生给收服了。
还把他这个原先的老师忘了个彻底。
他没有什么嫉妒之心,只觉得赵九元该有这个人格魅力。
“先生要买《大秦邸报》吗?只需三十钱,便再现那日南山侯舌战诸子的名场面。”一灰衣学子趁机闪现到邹询面前。
此人乃是楚国人,名唤申不换,师从季秋,小说家。
邹询内心震撼,先前李斯提起《大秦邸报》时,他还不信,如今见到了,果真不同凡响。
只见纸上最醒目的《大秦邸报》几个篆字,往下是横竖线,小板块里竟是一个则笑话。
再往左侧瞧去,小标题是:南山侯大战一百零八位学子的二三事。
这标题……实在是……太……邹询别过脸去,没眼看。
实在是太炸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