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仔细阅读聘书,将上面法学誓词给读了出来:“挥律法之利剑,持正义之天平;除人间之邪恶,守政法之圣洁;积人文之底蕴,昌世界之文明。:¢3@%28μ=`看·?)书/3-网? ??更?e新ˉ最¤/全?”
多么美妙的一段话呀。
赵九元的胸怀,当真是他无法比拟的。
他能看到法,心中有法,能看到儒,心中有儒,能看到道,心中有道。
他能包容万物,而我韩非却做不到。
“我同文学府的办学宗旨,乃是兼容并包,当世之才,当入我学府,传我华夏万世之文明。”
赵九元单薄的身躯就立在那儿,恍若一根通天柱石,以她为中心,撑起了一方文明的天。
“当今世界,无论是齐楚,还是三晋,往上数均出于一脉,分疆裂土,只是暂时,未来一定会一统,我创立同文学府是为寻找大一统国家的出路。”
赵九元凝视李斯和韩非二人,无比认真道:“如今列国的疆土曾经都是周土,是一整块博大的疆域,其法不明,其德甚简,周公制礼以治民,其民安,其国定,如今形势早己不同于周代。”
“请二位放下心中的小国观念,将目光放到一整片大国上,思考这个问题:倘若六国合而为一,以何法可治六国之民?”
李斯倒吸一口凉气。!q~i_u?s*h¨u,b.a+n/g_.,m^e*
如今六国还没一统,赵兄就己经在预备这个问题了。
韩非则更多的是震惊。
赵九元这样的大才,他去任何一个国家,只要君主和臣子均信任他,他便可以让那个国家迅速崛起。
难怪秦国这两年发展如此之快,赵九元实在太可怕了。
站在大门后的嬴政将赵九元的问题听了个一清二楚,也陷入了沉思。
韩非思索后,拿出了他的法、术、势观念,慷慨陈词了一番。
赵九元点评道:“此乃帝王之道,先生应当说与秦王听。”
正在偷听的嬴政表示:不必再单独说给寡人听了,寡人都掌握了。
李斯所行,乃为臣之道,故而其法只能适用于辅佐君王。
赵九元回到躺椅上,慢慢悠悠道:“君法、臣法,而今均不缺,在下认为,大一统国家,缺的乃是民法。”
韩非迷茫,他沉声道:“赵兄此言,恕非愚钝难解。”
“在下看来,法者,帝王之器也,一统之规也。_a-i/l+e·x^i?a*o~s_h`u_o~.\c¢o?m′上令下行,令行禁止,此乃法之本意。‘民法’之说,岂非混淆贵贱,颠倒尊卑?”
韩非之法,虽具备一定的朴素的民本思想,但说到底,仍具有强烈的士大夫阶级性。
这“民法”二字,于他们这些士大夫而言,陌生又突兀,几乎与“民权”“民利”一样,是离经叛道之言。
这个时代,从没有人从民的角度,提出法。
李斯同样困惑,但他心思更为活络,隐隐觉得赵九元所指绝非表面那么简单。
他谨慎问道:“赵兄所言‘民法’,究竟何指?莫非是乡规民约之属?亦或如《周礼》所载,教化之事?”
他试图在现有知识体系中,为这陌生的概念寻找一个合理的定位。
赵九元靠在躺椅上,目光仿佛穿透了屋顶的椽木:“韩先生所言,乃是以刑统民,以威慑下,此乃‘刑法’之范畴,不可或缺,却非全部。李兄所提乡约教化,乃‘礼’之延伸,亦有其用。”
赵九元笑:“吾之所言,乃商贾之讼、邻里之争、家产之析这样的与民相关的日常之法。”
“可赵兄所指,《秦律》当中,早己规定。”李斯更疑惑了。
赵九元微微摇头:“不,当今《秦律》并不完善,且其乃是倚靠商君变法而生的小国之法,并不能适用于疆域辽阔,各地风俗民情皆不同的大一统之国。”
李斯听后差点背过气去,韩非更是万分震惊。
赵兄以前就不喜欢《秦律》,偶尔说说也就罢了,现在竟然公然诋毁《秦律》,也就是大王和那些赢氏宗亲不在场,若是在场,必定得对赵兄群起而攻之。
嬴政兴致勃勃的表情瞬间凝滞。
赵高小心翼翼抬眸,见大王的果真生气了,他立马低下头,为院内的赵九元捏了一把汗。
大庶长啊,您下面的话,可得说些大王爱听的,不然大王怕是哄不好了。
忽然,嬴政眼神微动,赵高瞬间明白了嬴政的意思,高声道:“大王到。”
正在院子里讨论的三人纷纷一愣。
嬴政大踏步跨过门槛,李斯和韩非率先迎了出去,赵九元慢吞吞地从懒人椅上起来。
“拜见秦王。”韩非拱手行了礼。
嬴政道:“先生远道而来,不必多礼。”
阿笙见状,赶忙与阿旺一同搬了桌椅来,又吩咐厨娘多准备些糕点。
领导来了,赵九元一个打工人自然也就不敢再躺在懒人椅上,只能和大家一块儿坐在椅子上了。
“赵卿病中还在替寡人辛劳国事,寡人心有不忍,故而亲自过来看看,听到赵卿谈及《秦律》,看来赵卿这次病得不算重,寡人就放心了。”
赵九元心里的小人翻白眼。
你小子,刚才在外头偷听了吧?说话阴阳怪气的。
内心呵呵哒,表面笑嘻嘻,赵九元道:“方才的确说起《秦律》。”
“那赵卿可否畅所欲言,为韩先生说一说《秦律》。”嬴政自然不会在韩非面前承认《秦律》有问题。
《秦律》是他秦国统治的根基,只有赵九元说这话才算合适。
“臣也想知道。”李斯端坐在桌案前,凸显自己的存在感。
韩非瞧着秦国君臣一派和谐的模样,想到自己在韩国朝堂,韩王不待见他,丞相排挤他,众臣均对他眼睛不是眼睛,鼻子不是鼻子,心中一阵落寞。
韩国弱小,秦国强大,其根本原因在何处?
就在于秦国君臣庶民上下一心,这是他国所无法复刻的。
赵九元娓娓道来:“大王可还记得,第一次见时,臣就己经提过此事。”
嬴政眼皮一关一开,慵懒地颔首。
“《秦律》严格服务于商君所制军功授爵、重农抑商等策,且与我大秦关中、巴蜀磨合百年,其只是我大秦的一国一地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