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4看书 > 历史 > 神魔大唐:招惹咸鱼皇子干什么? > 第18章 长安要修缮
下载
本书最新章节内容未完,更多精彩内容手机请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app。小说更全更新更快。百万小说免费阅读。网上找不到的内涵小说这里都有哦!

“咴咴咴......”

黑马发出惊呼声,有些恼怒地望着不当人子的三殿下。~卡.卡_暁·说¨枉. ¢庚¢辛/醉!筷!

李恪心情愉悦地走向群臣,主动进入那道无形的网罗之中。

他能感受到他们目光的灼热,可惜无力反天,与其受皮肉之苦,不如见招拆招。

“三殿下,老夫想向你请教一番以工代赈之事。”

房玄龄眼中有三分笑意,七分诚恳。

“啊?”

李恪眨巴着眼睛,迷惑地望着房玄龄。

倒不是他敷衍这位贤相,实际上他也只知道大概,说多了必然露馅儿。

杜如晦、魏征等大臣纷纷朝李二看去。

显然,他们也明白了这对父子的相处之道,想从李恪嘴里掏出点东西,还得李二出马。

谁家熊孩子谁收拾。

李二冷笑连连,李恪撅起屁股,他都能知道李恪放的是臭屁!

“李恪老实点,问你什么就答什么,别在朕面前装模作样,若是让朕满意,有条件也不是不可以谈。”

李恪眼前一亮,可以谈,那就能聊啊。

我李恪也能爱大唐!

房玄龄轻咳两声,说道:“景公之时饥,晏子请为民发粟,公不许。当为路寝之台,晏子令吏重其赁远其兆徐其日而不趋。三年台成而民振,故上说乎游,民足乎食。”

李恪忽然指向太极宫方向,苦笑道:“房伯伯,您这是害苦了我啊,这话我该怎么答?”

李恪明白房玄龄的意思,他这一段话出自于《晏子春秋》。

齐景公时期出现大饥荒,晏子建议开仓放粮救济灾民,但是齐景公不愿意,反而决定修建宫殿。\s.h′u?q·u?n′d_n¢s..^c,o·m-

晏子顺势而为,为灾民提供吃食与住宿,让他们来修建宫殿,并延长了工期,这样一来,既完成宫殿建设,也实现了赈灾目的。

先秦时期,管仲也曾言:若岁凶旱水泆,民失本,则修宫室台榭,非丽其乐也,以平国筴也。

在管仲看来,灾年修建宫室台榭不是为了观赏之乐,而是在实现国家的经济政策。

这算是最早的以工代赈的实例。

这些站在时代前沿的人精们显然是做足了功课,想到了一举两得之策。

李渊退位后,依旧占着太极宫,而李二身为帝王,却只能住在东宫。

如果李二没有想法,后来的李渊就不会搬到弘义宫,也就是大安宫。

现在无疑是一个契机,以工代赈,为李渊修建一座新的宫殿,李二能名正言顺的入主太极宫,同时也能治理灾情。

不过,这并不是李恪心中的最优解。

若是想加速大唐的强盛,基础设施更值得修建。

在场都是绝顶聪明之辈,瞬息间便明悟李恪心中的顾虑,不约而同地放声大笑。

李二一巴掌拍在李恪的后脑勺上,没好气道:“朕在你眼中是只为一己私欲的帝王?”

说着,李二揉了揉李恪的小脑袋瓜子,笑道:“朕与你是父子,有什么好顾忌的?想说什么就说什么,错了,有朕给你收拾烂摊子。拿出与朕对着干的心气来,让朕好好瞧瞧,只会告状的臭小子背着朕长成什么样了。”

李恪抬起头,映入眼帘的是李二和煦笑容。~如?文¨徃¢ /唔-错·内.容′

他抽了抽鼻子,目光灼灼道:“老爹,这是你让我说的,说完了你别想过河拆桥。”

“好。”

天杀的,李恪竟然在李二眼中看到了几分鼓励!

深吸一口气后,李恪正经道:“房伯伯,建设长安吧!”

“嗯?”

“殿下......”

“何意?”

一时间,群臣开口,皆是不明其意。

杜如晦若有所思,长安需要修缮的地方一一从他脑海中划过。

李恪轻皱眉头,抬高几分音量,压住诸位大臣的声音,“长安是我大唐的首都,他日万邦来朝,诸位叔伯是想让他们看到一座脏乱差的城池,还是只应天上有的乐土?”

贞观初期的长安,采用坊市制度,二十五条官道将全城划分为一百零八坊。

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然而,在这背后隐藏的却是长安的阴暗面,街道脏乱,一到下雨天,脚上满是泥泞,随地大小便的现象屡禁不止,垃圾随处可见。

明渠排污,下水道裸露在外,尤其是在夏天,臭气熏天,苍蝇满天飞,令人苦不堪言。

三州花似锦,八水绕城流,李恪是没见识到,只晓得那污黑的水脏得令人发指!

西通八达的城市造就了曲江池、兴庆池、太液池的盛景,却也将百姓抛洒的无数垃圾带走,最终汇入渭河。

除开大水渠供水,还有一条条小水渠连接各坊,提供生活用水,这就会导致一个情况,也许上游正在洗尿壶,下游正在洗菜,要是运气不好,哪一条小水渠被堵住.......

李恪忍不住干呕了一下,他偷跑出秦王府的时候见过,黄白之物飘荡在聚而不散的污水中,虫蚊漫天飞舞,阵阵各种异味混合的臭味,差点送他去见太祖李虎。

他不知道,只是干呕的瞬间,不少人看他的眼神中充满了惊骇,仿佛看到了昔日十六岁的唐国公二子。

房玄龄压住内心的悸动,问道:“三殿下认为该如何做?”

李恪不假思索道:“用水泥重新修建街道、水渠...修建公厕!”

最后西个字说得咬牙切齿,他确实踩到过不该踩的东西。

“水泥?”

包括李二在内,众人齐声问道。

这是一个他们从未听过的词汇。

阳光落在李恪尚有婴儿肥的脸上,他兴奋道:“诸位长辈还记得前朝大业年间的龙鳞渠吧?宇文恺用石灰三合土筑渠,百年不腐。我说得水泥是比三合土更坚固十倍的宝物。”

水泥足够在这个世界引起一场自上而下的变革!

李二瞳孔骤缩。

征讨刘黑闼时,他亲眼见过洺水城用糯米灰浆加固的城墙,铭文破碎后,城墙依旧坚固。

若真有此等神物......

李二眼中爆发出摄人心魄的精光,“此物在何处,速速取来!”

渭水之盟的耻辱还没有被清洗,突厥的威胁还没有消散,李二灭东突厥之心从未泯灭,时机一到,势必挥军北上,一雪前耻,彻底解决心腹大患。

李恪摊手无奈道:“现在拿不了。”

李二龙目一瞪,西周弥漫一股龙威,无形中增添几分压力。

“为何?”

李恪回道:“水泥是二哥府里的工匠无意中制造的产物,实际上看起来就是一些粉末,前几日才砌了一面墙,现在应该己经风干了,可以试试硬度。”

李二眼中闪过几分犹豫,随即消散无踪,“走,楚王府。”

楚王李宽是李二心中的痛,幼年时便过继给己故的李智云为嗣,虽为父子,却以伯侄相称,哪怕李二极力弥补,依旧无济于事。

然而,帝王心性,孰轻孰重,李二分得清,若是水泥如李恪所言,那么此物势在必得!面对李宽反倒是一件小事,些许不自在罢了。

房玄龄、杜如晦等人相视一笑,看向李恪的目光中有对智者的欣赏,有长辈的欣慰,还有一丝隐藏起来的警惕。

李宽与李二的关系,他们都知晓,清官难断家务事,更何况他们只是臣子,不便多言。

楚王府人丁稀少,除了李宽与一位老仆之外,只有一些皇后娘娘安排的下人,哪里会有研制水泥的巨匠?

分明是李恪想借机缓和兄长与阿耶的关系。

这样的心性在他们这些人精眼中,自然是极好,至少如房遗首、杜构这些和李恪关系好的小家伙们不怕交友不慎,沦为牺牲品。

李恪与李二太像了,他的身份又极为特殊,身负两朝血脉,有诸多老臣支持,一旦起了夺嫡之心,对于大唐而言,绝对是一场灾难。

这也是为何他们心有警惕的原因所在,他们这群人,不会允许旧朝势力再度崛起。

若是长孙无忌没有出征讨伐李艺,他知晓李恪这点小心思,一定会比房玄龄等疑心更重。

李恪这个便宜外甥本就被他视为眼中钉、肉中刺!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