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岐做事,个中凶险绝非几句话说得明白,几乎是在虎口拔牙。\d¨a?s_h,e+n^k?s′.*c^o_m+
姜宁垂了垂眼,再抬头看向赵岐时,眼里露出几分不忿,“在皇上心里,他们真的罪不可赦吗?”
赵岐并不开口,只是神情淡漠地看着姜宁,脸上看不出一丝恻隐之心。
见状,姜宁心里逐渐没了底气。
身为帝王的确要杀伐果断,宁可错杀不可错放是大多帝王的手段,哪怕背负一时骂名,也决不允许隐患存在。
只是姜宁不明白,现在的大燕并无外患,内忧亦在朝廷可以解决的范围内。
为什么不能仁字当先。
“那名投河自尽的书生,掀起轩然大波,先帝必定知道是有人想要借此搅动朝堂。”
姜宁背脊挺直,“可先帝再圣明也无法知晓到底是谁所为,而知晓此事的——”
“我不知先帝病重时与允王殿下说了什么,但在去年六月,他定是有过动摇的心思,而最后依旧选择了皇上作为大燕的君主,我想此事的真相亦影响了他。`j^i`n*j′i*a¢n-g/w?x-c¨.,c`o~m\”
当初舞弊案如同惊天一响,朝野上下人人自危,百姓纷纷上书朝廷,考生更是接连一月在礼部门口抗议。
那时所有人都把怀疑放在了赵珏和赵岐身上,才有了赵洵逐渐露出的野心为人察觉。
“你是在要挟朕?”
“姜宁不敢,只是想说服皇上,如今朝堂局势已定,又有内阁、六部众多人才为皇上所用,是天下之福、百姓之福。”
姜宁毅然道:“草民出身乡野,喜爱钻研吃食,在上山之时发现了不少作物,繁殖能力极强,若是能由工部与户部的各位大人悉心栽培,也许能解决国库常年需要收缴大量粮食,灾荒时又无粮救济的困境。”
这是他最后的底牌了,亮了这个底牌,往后便是砧板上的鱼肉,任人宰割。\优`品.小\说′网. ?首.发*
李首辅皱起眉,打量起姜宁,“空口无凭,你说的这些,要我们怎么相信你?”
姜宁蹙眉,终于扭头正眼看他。
小老头,还挺话多的。
看起来是个肱股之臣的模样,怎么说话做事都不过脑子,还是他看上去太好欺负,不屑于和他玩心眼?
“大人自然可以不信,但揽月楼名声在外,我一介乡野百姓,能从村镇一路将生意做到金陵,与太白楼、樊乐楼齐名,难道真是只凭运气而已?”
姜宁收回视线,“所有植物我都已经画在这本册子上,包括人工种植的办法,以及相近科目可以使用嫁接技术,在提升质量的同时,还能把产量加上去。”
他从小就在村里长大,高中才去了县里上学。
所以从小到大比其他学生要多学一门实训课,就是关于农业技术的,甚至还在学校里开垦过地,自己嫁接过树苗。
家里那么多庄稼,又有果树,耳濡目染也记下一些。
赵岐抬手,示意李首辅不必再言,便起身走到姜宁面前,居高临下看他,“你是在与朕做交易?”
姜宁仰起头,“是。”
民以食为天,百姓只有安居乐业、衣食无忧时才会让天下安定,否则迟早会生乱。
而大燕再如何发展,农业技术一定还处于落后,产量提不上来,就还有人会挨饿。
姜宁不敢说自己的技术一定能实践成功,但理论上看绝对有实现的几率。
这是一场赌局,他和赵岐都在赌。
他赌的是赵岐身为帝王的仁德之心,而赵岐赌的是大燕日后的国运昌盛。
“如果朕告诉你,一物换一命呢。”赵岐从他身边走过,身影落下时,正好罩住姜宁。
“天底下的买卖都是如此,姜老板是生意人更该明白这个道理,岂有一物换两条命的生意。”
闻言姜宁猛地怔住,不敢置信地回头。
不只是他,连李首辅都是一惊。
“朕给你们三日的时间,考虑清楚后便告诉朕答案。”赵岐沉声道;“天底下的买卖规则,不是每回都由你定的。”
姜宁看着他走出大殿,凭着一股气硬撑到现在的身体,倏然软了下去,跪坐在殿内,耳边嗡鸣不断。
二选一,狗屁的新君仁德,分明是早已有决断。
“等一等!”
姜宁忽然想到什么,疾步追出去,“那日我替殿下挡了一箭,殿下曾答应我们一件事,可还作数!”
赵岐背影一僵,回过头,“你——”
姜宁深吸一口气,“我和长昀是无罪之身,更是年年向朝廷赋税,生意上连假账都不做一笔,衙署更无迟到早退的记录,所以那件事想必用不到我们身上,所以……”
“我自己写的农耕经注,加上那件事,这般可否算二换二?”
旁边李首辅听到此话,脸色一阵青一阵白,看姜宁的眼神像是在看一具尸体。
这般顶撞天子,也跟尸体差不多了。
赵岐身上的怒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