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秋哥儿还真厉害,说要做香包生意,便做起来了。!j+j·w\x¨c¨.,i¨n^f-o.”姜宁想到赵秋卖的香包,“只是这物件不像食肆,人每天都要吃饭,香包能用好一阵。”
卫长昀见他还有心思操心这担心那,不由摇摇头,“那你打算再帮他们想办法?”
然而姜宁却摇头,抬眼看了看他。
“这事儿得他自己想办法,做生意又不是照本宣科,一比一复制或者按步骤去做就能成的,得自己变通。”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他相信赵秋能做到。
早饭过后,天色渐白。
姜宁和卫长昀简单收拾一下,拿起三个包袱,准备启程。
俩人一块走出房间,便见周庚拿着两张饼站在院子里,有些手足无措,又强行镇定地站着。
朱红和小小、小宝也起了,不过看着是打算送完他们就回去睡。
“又不是不回来,每回都送啊。”姜宁接过烙饼,看着一家子人,“只送到家门口,可不兴送远了。¢w′o,d!e*s¨h^u-c′h¢e.n`g?._c?o?m′”
卫长昀肩上挂了两个包袱,看了一眼兄妹俩,又看向朱红和周庚,“家里的事,有劳你们多照看。”
朱红道:“一家人还说这些,你们一路小心,有空便捎个信回来,小小和小宝能看得懂不少字了。”
卫小小和卫小宝忙点头,表示自己能看得懂。
“二哥,宁哥哥,你们要好好的啊,我们在家也会好好的。”
小孩说话有些黏糊,却显得天真可爱。
姜宁和卫长昀听见后,不由相视一笑。
今天要赶到第一个官驿,不能耽误启程的时辰。
一家人在门口说了几句话,又交代了一些事,姜宁和卫长昀并不多唠叨,拿好包袱便朝着镇口去。
只是二人未想到第一天到官驿,就碰到了事。
“我们是赴考的士子,这是——”卫长昀和姜宁进了官驿,正要出示公卷,忽地有人跌跌撞撞从门外跑进来,一下倒在地上。!3^8+看?书~网? +首\发\
赶了一天路的姜宁被吓到,往旁边挪了挪,盯着地上的人,扯扯卫长昀的衣服。
踮脚附在他耳边低声道:“身上不见血,不知道怎么回事。”
卫长昀摇头,弯腰打算把人扶起来,被一旁的驿户拦住。
“举子且慢,我们来罢。”驿户上前,把来人扶起来,探了探鼻息,道:“不要紧,应当是饿晕了。”
姜宁一愣,看向卫长昀,犹豫着问道:“还未过完年,怎么会有人饿晕,难道是附近——”
永安镇周边并无什么灾情,收成都还够自家口粮。
驿户扶人坐在凳子上,“小公子不知,去年这一片遭了蝗灾,百姓大多都收成不好。”
姜宁听完,正欲从包袱里拿点干粮,就见卫长昀已经拿了出来。
“这是我们带的干粮,先给他吃吧。”卫长昀道:“我们一路还能补给。”
驿户倒也不客气,接了过去,“朝廷赈灾一直未到,远水救不了近火,希望今年能好过些吧。”
“对了,你那公卷无误,楼上左边还有两间空屋子,你们自行选一间住下就好。”
姜宁和卫长昀点点头,拿上包袱往二楼去。
第170章 第 170 章 认识新朋友。
燕朝历经一百多年, 王朝趋于稳定,大多数官驿修建时间都较早,要是州府衙门有充盈, 官驿自然会多修补、翻新。
然而黔州地处偏远, 州府衙门并不宽裕,官驿已有十几年未修补,能遮风避雨足矣。
姜宁和卫长昀到了二楼,按照驿户所说选了一间房。
尽管疏于修补, 但房间内收拾得干净,几乎闻不到什么灰尘堆积的味道。
卫长昀拿出火折子,把桌上的油灯点着,漆黑的屋子瞬间亮起来,感觉一下暖和不少。
“一会儿我去问问在哪里烧热水,你先歇会儿。”
姜宁点头, 把包袱拎到床里侧放好。
“房间还挺干净的, 被褥看得出来也干净。”
卫长昀走到门口, 检查了门闩, “夜里脱了外衫就行, 外面的被褥到底不是家里的。”
尤其冬日潮湿,穿着中衣也免了睡得不舒服。
“我们今天走了有五十里吗?”姜宁坐在床边,有些困, 还有一点累。
为了赶到官驿,他们途中就休息了三次, 而且每次都是坐一会儿又继续走。
从前觉得小河村到镇上的山路难走,今天走了这么远,姜宁才知道什么叫难走。
卫长昀回身,看见姜宁一脸困倦, 走过去托住他的脸,“困了?”
姜宁嗯了声,眼睛都快睁不开,往他手上一靠,“困。”
“……烧热水正好可以泡脚,不然明天都起不来。”
“到了这边,会有一些车队、商队,到时我们搭车会快一些。”卫长昀用指腹摩挲着姜宁的脸,“等到了岳州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