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分明是一张有些清丽的脸,却因为一双眼睛,笑起来时就格外柔软。-三^叶¢屋` *无?错~内-容·
姜宁望着头顶的树,忽然道:“长昀。”
“嗯?”
“下次我们弄个梯子来吧。”
“……”
卫长昀瞧着姜宁明显愉悦的后脑勺,心想,往后再长结实一点、长高一点,这样才能稳稳地托得更久些。
第43章 第 43 章 “我只是怕你会受伤。”……
“去镇上啊?”
“啊, 去送点东西,顺道买点材料,家里东西旧了, 得修。”
“难怪用驴车呢, 路上小心啊。”
“知道了,婶,您干活也当心点。”
姜宁和卫长昀自己驾车去镇上,一人一边车板上, 路过村口时有人从山里下来,跟他们打招呼,姜宁笑着答应。
住在小河村久了就会发现,其实除了讨厌的那极少数人,大家都是热心肠的朴实人。.精?武.小+说.网′ .更\新?最^快¨
路过谁家地里,要在摘菜, 都会硬给他塞一点, 生怕他手里是空的。
至于有些人看不上, 或者觉得寒酸的习惯, 无非就是聊聊八卦, 瞎掰掰几句。
姜宁一直觉得,人大多都是八卦的。
只要不太过分吧,听过也就算了, 总不能堵住人家的嘴。
人嘛,好的差的一面都有。
姜宁一直特别讨厌有些人, 极端丑化穷人,尤其是农村的穷人,好像他们就一定贪小便宜、手脚不干净、生活邋遢、尖酸刻薄一样。
每次看到这种话题,还有影视角色塑造, 他就特烦。
“今天要多耽误些时间,还好出门的时候跟阿娘说了,别等我们吃饭。”
姜宁捏了一根稻草在手里,左右晃着,“易安楼的大厨也不知道什么模样,我年纪小,瞧着确实没什么信服力。”
卫长昀一条腿曲着搭在板上,手臂搭膝盖上,牵着绳索。?咸?鱼/看¨书¢网? ?最-新*章!节¨更′新,快_
“能让顾家和秦掌柜都赏识,还留下多年的人,多半也是好相与的。”
“那也是。”姜宁一听觉得有道理。
顾苗和秦掌柜的性子,虽然完全不同,但两人都认可的人,不会有什么原则性问题。
去镇上路途不算太远,也不是赶集的日子,路上安安静静的,他俩只能说话解闷。
“对了,等忙过这一阵子,能攒下些钱了,我们把家里重新刷一遍?”
姜宁忽地想起这事来,盘算了一下手里的钱。
他算了,现在的成本都还是人力成本,就他俩,不花钱,所以没开支。
其他的材料也还没有到从外面买的地步,除了打酒、打油的钱,从外边赚的那就是纯利润。
攒下来的,其实快有二两银子了。
这才五月,哪怕他们有支出,算上八月的赋税,若是易安楼生意好,那必定是有余钱的。
“刷墙吗?”卫长昀接过话,“可以刷成白色的,亮堂一些。”
姜宁眼睛一亮,靠在背篓上,扭头微微扬起下巴看他,“不觉得我乱花钱啊?”
“为什么会是乱花钱?”卫长昀诧异地看他,见他表情,想了想道:“不偷、不盗、不抢,有何不能花?”
姜宁眨了眨眼,唇角上扬,“长昀,你这个人的思想,似乎不太一样。”
卫长昀拽了拽绳索,道:“嫂嫂不也不一样吗?”
彼此彼此。
都不像是他们一开始心中想象的那样,可以说是天差地别。
姜宁不加遮掩地笑起来,笑声清脆,如山间溪流般,悦耳得很。
“那就等等吧,赶在秋天来之前。”
初夏才至,山青草绿、繁花似锦、河清天明的季节,才刚刚到来,好日子也才开头。
日子还长呢。
-
易安楼在西街,驴车从桥上过去时,姜宁和卫长昀特地留意了下戚远的药摊。
不知道是不是不赶巧,今日戚远也没在。
姜宁好奇问:“你说戚大叔是想通了,又继续做游医了?”
卫长昀控制着绳索,怕装着路人,尤其是在街上玩闹的小孩,“应当不是。”
姜宁不解,“为什么?”
“药摊上的药材有一些是新换的,上次来没见过。”卫长昀读书好的一个原因就是他记性好。
从前看书虽不到过目不忘的地步,却也是两三遍就能记得差不多。
“不知他家在何处,不然还能打听下。”姜宁倒不是多管闲事的人,只是上次戚远帮了忙,如今总不见人,不免心生担忧。
姜宁撇撇嘴,很轻地叹了声。
独居的人,一旦好些天不见,联系不上,总是叫人担心的。
“或许一会儿能托顾老板问问,顾家在镇上待得久了,应当认得戚叔。”
卫长昀看了眼不远处的易安楼,“虽说有些不妥,但也能安个心。”
姜宁摇摇头,叹了口气,伸手戳戳卫长昀的肩膀,从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