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第章
带着人和战利品回到平安郡, 夏文君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发布考试的公告,第二件事就是安排投靠过来的红巾军。0·0¢晓*税,徃! /追?醉.辛¢漳~截`
有霍长安这个活人坐镇, 吴大这群心腹将军都还挺好说话的, 他们带来的红巾军, 都任由夏文君安排。
哪怕这批投降的红巾军,被夏文君打散了处理, 也没人找事。
他们自己心里都清楚,这十万精兵不安排清楚, 夏文君不敢用, 这批红巾军也融入不了夏文君的势力。有反水风险的降兵降将,有危险会被最先利用和抛弃。
只是霍长安不在的话,为了安抚吴大他们这群降将, 夏文君可能会花个一两年的时间慢慢收拢人心。现在有霍长安在中间做润滑剂, 事情就好办多了, 夏文君直接快刀斩乱麻。
大部分红巾军,都被夏文君安插到自己人手里, 但她还留下了一小部分精锐,没有对他们做任何安排,算是她对霍长安的投桃报李。
“这批人马, 当初都是你的亲兵, 我都交给吴大带着了。要是有个万一, 你只要露个脸就能叫得动他们。”夏文君说得贴心。
人家投靠过来,总不能把自身性命系在她的良心上。良心这玩意儿,可不太好说。
她不给霍长安留点保障, 霍长安肯定会为自己谋划。他会为自己谋划到什么地步,那就不是夏文君能控制的了。
霍长安给她送了那么大个礼, 她给霍长安留下保命的底牌,算下来还是她赚大了。
对夏文君的安排,霍长安不置可否,淡定的道了声谢,说道:“我既投靠了你,我自是信你的。”
两人这种合作程度,信任度不达标可做不到。
夏文君给他留了队亲兵,但在霍长安看来,他根本就用不上这队兵马。
做夏文君的谋士,躲在夏文君的府上,就是躲在了最安全的地方。真到他用上那队亲兵的时候,事态肯定都已经烂到没救了,一队亲兵也抵不了什么作用,最多能保下他的命。但没有夏文君这个带他翻盘的人,他茍活着也没意思。
世界上已经没有‘霍长安’这个人,他出现在人前,都得戴面具斗篷遮掩。,6?1+看+书?网′ \首!发,
夏文君带着一群官员开会商议的时候,他以前只能躲在幕后旁听,不到关键时刻,都不会发表自己的意见,大部分的建议,他都只能私下对夏文君提。
连在自己人面前,都需要藏着掖着,更别说接待外头来客这种事,霍长安一贯都是不参与的。
现在的他只能活成一个影子,也就只有在夏文君面前,能放开了做自己。
瞧他一副顾影自怜的模样,夏文君忍不住吐槽道:“谁叫你给自己取个‘贾仁’ 的名字。光听着就让人心里犯嘀咕。”
尤其是最近霍长安刚死,一个叫贾仁的黑衣人就出现在自己身边,那也过分巧合了,容易惹人怀疑。
再过段时间,霍长安就可以稍微放开一点行事了。
听到夏文君嫌弃自己的名字,霍长安敲了敲自己的面具,傲娇的问道:“仁义礼智信,这个名字哪里不好?”
“姓不好,谁叫你姓贾的。”
“那我总不能姓‘甄’吧。”
夏文君辣评,“甄仁更难听。”
“反正也没多少人叫我名。”霍长安撇嘴。夏文君府上的下人,统一称呼他为先生,还莫名其妙的都叫他黑先生,就因为他天天穿着一身黑衣服,戴着个黑面具。
时间久了,连夏文君也跟着叫这个绰号。贾仁这个名字说出来怪怪的,还不如叫黑先生呢,没有外人,私下闲聊的时候,连‘先生’那两个字,夏文君都能直接省掉。
“嘿!昨天我让你看的考试报名的名单你看了没?”
“看了。”霍长安一边拿帕子仔细擦拭面具,一边说道:“你这次考试,报名的世家子弟数量,有些超标了。”
夏文君安排红巾军的时候,就是考试报名的时 候。
估摸着消息传播速度,还有读书人赶路的速度,夏文君预留了两个月的报名时间。报名刚截止,学生的名单就交了上来。
学生报名,不止要留自己的名字,还要留籍贯,和现在的住址。?秒′章!节_小~说′网′ ~追`最*新¢章`节,虽然报考的都不是什么名人,但一看他们的姓,字辈和籍贯,大概就能猜出他们的身份。
除了真底层的人家,前些年稍微有点人脉的家族,都得背诵一下那些有名世家的情况。这东西就像是常识,就像如今夏家和平安郡绑定在一起,提到某个地方,就能想到某家的人。赴宴的时候,不知道这些,还会被笑话。
现在来夏文君治下考试的,就有很多大家族的子弟,当初霍长安灭门的漏网之鱼。
“以前这些年,好的老师,还有好的书籍,都掌握在世家手里。哪怕不拼家世,只拼真才实学,大部分寒门的学生也斗不过。”夏文君无奈道:“我自己都没料到,还真有那么多世家子弟会来投奔我。”
“我抢来的书不都留给你了吗?都是各家的珍藏。你想要什么书籍,自己印,自己抄呗,过个几年的时间,寒门子弟底蕴不足的情况就好转了。到那个时候”
霍长安呵呵一笑,伸手弹了弹自己的面具,冷酷的说道:“到那个时候,提拔上来的不听话的世家子弟,就可以宰了。”
人才储备不够的时候,就先用着人家。人才储备够了,就把人给弄死。
“也不怪人家叫你黑先生,你心黑得没边了。”夏文君一脸的无语。
“那群人跟我们可不一样。哪怕我把他们祠堂烧了,族谱都给烧了,留下的大部分都是旁支边角料,但他们依旧想恢複家族的荣光,可笑得很。”不做红巾军首领了,霍长安对这群人依旧有十足的偏见。
这群人的做法,夏文君倒是能理解,不过是思维惯性罢了。
以前他们的荣耀都是靠家族得来的,无论是名望还是官身,都得靠家族,他们理所当然的会维护那个家族。如果以后只能靠自己,那家族的影响力就大大减弱了。
但双方的仇恨可不是说着玩的,不可能脱下某一个身份,就直接放下。都灭了那么多家族了,弄死几个世家的学生,在霍长安眼里都不算事。
不过他现在不是‘霍长安’,是夏文君的谋士‘贾仁’,不能只顾自己的想法,得考虑大局。
夏文君虽然在大力提拔寒门子弟,但也没有堵死世家子弟的机会。
他出主意道:“我知道你看得深远,想从一开始就把公平的规矩立好,也不像我一样排斥世家。既然考核的过程,你力求公正,那你就在出题上多费些功夫好了。”
像是想到了什么好主意,霍长安眼睛一亮,提议道:“咱们这考题,就该紧跟时事。考考大家对红巾军战败,霍长安身亡的看法!”
“你这主意不错,这题确实能筛选出一部分立场不一致的人。”夏文君瞄他一眼,说道:“考试的事,你也不用太操心,我心里有数。”
她能管出题,但管不了学生写的答案。
以霍长安现在名声,肯定是骂他的人居多。她怕霍长安看了试卷,在心里默默记仇,那一溜学生,可禁不住霍长安玩。
来平安郡城参加考试的人很多,但夏文君以前就组织过类似的考试,所以负责考试的官员,只需要按照以前的规矩办事,忙归忙,但节奏一点没乱。
工作量是比之前大了一点,但还不至于给官位官员带来负担,影响他们生活的,是各路学生投到门房的卷子和文章。
下值回家就看到门后放着三大筐文章,杨高朗头都大了,直接对门房吩咐道:“先放着,等考完了再处理。”
这么多,他肯定是看不完的,索性一个都不看。
不看可以,但学生送上来,他不收不行。天下可不止他们一方势力,夏文君这边的官员要出传出看不起人名声,那就太赶客了。
考前的关键时刻,杨高朗也怕自己行差踏错,带累主公的名声。
对外谨言慎行,和自己人在一起,他就没那么客气了。
他在衙门办公的时候就吐槽道:“这盛况,和我当年赶考一样了。当年去京都考试的时候,我也挨个给京都的官员投过卷子,光是给门房塞的钱,都够我买十几亩地了。我虽叮嘱了家里的门房不许收钱,但架不住人硬塞啊,丢下钱就走,就为了门房能提一下他的名字。”
不过塞钱的人目的也到达了,门房确实诚惶诚恐,每日都得和杨高朗交代,收了谁的钱,收了多少。
但就算这名字,给杨高朗留下了印象,用处也不大,考得差,照样上不了岸。
外头的考生分析起了衙门里的诸位官员,杨高朗他们也在蛐蛐外头的学生。
“他们这些招数,跟我们一起考的那批人都用过,明明都知道不管用了,他们还用,跟傻了似的。”琉璃忍不住吐槽。
“就想赌那个万一呗。谁知道今年的考试标准是什么?万一主公嫌麻烦,不糊名阅卷,又恢複以前的规矩,看中名气挑人了呢?平安郡这才考第二次,还没成定例。”
“反正他们有钱,就让他们花呗,试过就知道好歹了。”姚若云乐呵呵的吃瓜。她当年淋过雨,现在看人家淋雨,也挺有意思的。
“可不单单是砸钱呢。前两日还有个崔家的人上门,说要与我联宗,他也不看看他是谁,居然敢打出崔家新家主的招牌。别说他不是,就算他是,我也不敢联啊。如今的崔家,可给我带不来什么好处,多一些族人,我还多一些掣肘。”
他们这群官员入职是考试上岸的,升职也有各项考核,家人也是考核的一项标准。
要是族人仗势欺人,别说升职,多高的职位都能被撸下来。要是族中有人是高官,关系远还好,关系要是亲近,那两人必定会被隔开,工作地点一个南一个北,工作内容也是大不相同,不会让他们处在一个系统,除此之外,有人的职位高到一定地步,剩下的人就爬不起来了
都有前车之鉴了,夏文君肯定不会再踩同一个坑。为了防止家族做大做强,她做了许多限制。
她麾下的官员,大部分都是自己爬起来的,没有依靠过家族的助力,现在有世家来找他们示好,他们的第一反应也是觉得麻烦,而不是觉得惊喜,说起来都带着点嫌弃。
“有个什么钱家也来找过我。我也给拒了。”
“我也是,我也拒了。”
“哟,原来你们都遇上过这事?我还以为世家找我攀关系,很稀奇呢。”
几位同僚互相对视一眼,眼神都有些震惊。
他们以前是什么檔次啊,世家是什么檔次啊,现在居然都轮到世家来找他们攀关系了。
虽然不知道找上门来的人,是不是真的世家贵子,因为人证物证都快被霍长安给祸祸完了,很难证明。但曾经高不可攀的东西,突然变得烂大街,也挺让人唏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