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第章
夏云林很有自知之明, 对自己的才能非常有数。秒蟑踕小说王 最辛漳节耕芯筷十年前夏文君刚读书没多久,就已经对他的自信心造成了打击,让他深刻认识到了天赋的参差。
做到郡守这一步, 他就已经很吃力, 再做大做强, 他是真扛不住,也压不住底下那么多能人。
“反正郡内大部分事情都是你在管, 你就略过我,直接称王算了。”夏云林摆烂的说道:“时机合适的时候, 我们就得找个可靠的势力投靠, 你跟我谁称王,都无所谓。咱们亲父女,不讲究这些。”
就算最后投诚的时候, 顶着平安王头衔的夏文君, 得到的奖赏会更多, 夏云林也不在意。本来夏文君花费的心血就比他多,他们夏家能一路往上走, 全靠夏文君在背后谋划,她拿最大的好处也是应该的。
“父亲,我现在这身份, 没你方便!”夏文君苦口婆心, “你就占个名头, 也不让你干什么。”
“但我就是怕啊!”夏云林的脸上戴上了痛苦面具,握着夏文君的手,真诚的说道:“闺女啊, 你现在这个身份方便的,很方便。你的名声可比你爹大多了!底下的一衆官员百姓都服你!真的, 你可以的!你扛得住,爹扛不住呀~~~”
亲爹扶不起来,夏文君倒也没想过去扶两个哥哥。以后要真成事了,从亲爹手里继承的权利是名正言顺,但兄长会有自己的孩子。所以夏云林不上,夏文君就只能亲自上。
夏文君越过夏云林称王,平安郡内的人,都没什么反应,淡定的不得了。
以前就是夏文君在管事,现在只是名头变了而已,流程一点没变,大家都适应良好。
适应得最好的就是夏云林了,郡内的公务是一点不沾了,直接撒手,天天就开心的跟人钓鱼赏花,回归到了以前的咸鱼生活。¢x¢n*s-p¢7^4¢8,.~c¢o·m/
这几年被推着往前走,可真是把他给累惨了,开始躺平之后,人看着都年轻了好几岁。
他们自己内部都没什么问题,外头的人议论了几天,也就没管了。
因为自古以来,平安郡就是诸位大哥的忠实小弟,无论是谁最后取得胜利,平安郡都会送上最真挚的祝福,
周边势力也就只有没钱没粮的时候,会想到平安郡,来勒索一下,其他时候,都把平安郡抛在脑后,打架的时候,都没谁想起它。
外面都打成狗脑子了,夏家还搁平安郡这儿搞经营,老老实实的安排自己地盘的百姓春耕夏收。
“日常训练要做,但地还是要种的。不种粮食,不种桑麻,大家吃什么穿什么?大家都不种地了,大家想去抢都没地方抢去。”
“让各村都找好藏粮食和藏人的地方。情况不对,就撤到山里面去,不要硬扛。他们点燃狼烟,城中军队和巡逻的军队赶去,也要好一会儿。”
夏文君在各村都安排了两名训练得不错的兵,让他们把各村的村民都当兵来训练,每家都还配了武器。
平时大家就拿起锄头种地,敌人一来,村里的人都能当兵使。
那些流寇都是来抢粮食的,自己不拿起武器反抗,几个月的努力都会白费。所以哪怕是普通村民,真打起来的时候,战斗力也爆表。
对待那些来骚扰的小势力,夏文君和底下的百姓倒是挺硬气的,但面对新朝廷发出的命令,夏文君就怂得很快。
新朝的第一个命令,就跟大家预料的差不多,就是让各郡县把地分给百姓。他们红巾军拼这一场,也该享受胜利果实了,每个人都要分地,京都周边的地,都分给了攻打京都的红巾军们。>!ˉ如t文¥#网]a °!?追¢最<新′>·章~|节??°
除了自己带领的红巾军主力,外头的各路红巾军,霍长安也认。
只要你打出了红巾军的旗号,那你就是为帝国大业出过力的功臣,分地就该有你的份,当地的官员要是敢不执行,立斩不赦。
违逆的官员要是还敢反抗,霍长安能带几十万大军过去给人撑腰,踏平那个地方。
霍长安说得足够霸气,此事又与天下的所有百姓息息相关,消息很快就扩散开来。想要土地的百姓,都打起了红巾军的旗号。哪怕他们以前不是红巾军,现在也是了。
而且霍长安也没说假话,他真带兵出征,给人撑腰去了,一出手就灭了当地世家满门,把有主的地全都腾空了分出来。
此举一出,诸位反王都在唾骂,且疯狂绞杀郡内的红巾军。
就夏文君举旗投降,公开声明,她平安王治下的地盘,是按照红巾军的规矩办的,每人都均分了一块地,连夏家也没有干出侵吞上千亩土地的行为。
她认怂的意思很明显:你打了别人,可就不能打我了哦。
其他人一边骂夏家怂,一边又觉得正常。夏文君出身于平安郡,干出这种事情来不稀奇。
只是看夏家这么干,大家都有些无语,这牆头草的行为,也太明显了点。大家反朝廷的时候,夏文君也跟着称王,和朝廷作对。看霍长安带兵灭了一个小势力,夏文君又立刻表明,她虽然称王了,但她是跟着红巾军的步子走的。
这企图两方都不得罪的作风,还真是两方都没得罪。
哪怕夏文君都已经按照红巾军的规矩来了,把地都均分了出去,诸位反王也没仇视她,把她当红巾军看待,而是集体无视了她。
“这就是口碑的力量啊!”夏文君觉得,自己这平安郡人的身份,也不是没有好处,一出去就自带标签。
“您这口碑,我们也是出了大力气的,我天天搁外面夸您脾气软好说话,心还善,郡里的百姓也都这么夸您。”杨高朗催促道:“我们底下的官员这么努力,您是不是也得表示一下,多找几个人来替我们分担?”
夏文君看他一眼,叹气,“现在这个时机,实在不适合我大张旗鼓的收拢人才,只能内部考试提拔。”
整个天下都公认夏文君是个软柿子好脾气,但对周边的势力,夏文君可不是这个形象。
借着红巾军搞事的由头,夏文君接连吞并了周边几块地盘。
她就这么窝窝囊囊的把原本的地盘扩大了一倍,然后窝窝囊囊把内部不服的人员全都捶扁了
无论是残存的世家势力,还是借着红巾军旗号搞事的流寇,夏文君都不留情面,全都逮去富宝郡挖矿炼铁她的势力范围内,没有世家冒头,不仅是红巾军给力,她也暗中动了手。把世家的根基都拔除得干干淨淨的,她才好办事啊。
地盘扩大,本就容易引起别人的警惕。她要是还大张旗鼓的搞科举,挑选出一溜的寒门官员,那群世家很快就能把她这个混在里面的内奸挑出来。
本来就是个混进去的局外人,她要是不遮掩一下,被识破了多尴尬啊。
现在正是她积攒实力的时候,要是被迫倒向霍长安的阵营,那她也离完蛋不远了。
不敢明目张胆的科举选人,夏文君就只能让各县自己招聘小吏,不管是谁,都先从基层干起。
一般干个两三个月,就会有块新地盘需要新人去打理,这个时候,就是内部考试的时机。
只要是真有才能的人,两三个月的时间,能从县衙写文书的吏员,成为县丞,县令,一路往上升职。
非常时期,根本不存在熬资历的说法,有才你就上。
因为内部晋升的速度很快,愿意去县衙做基层小吏的人也多,可这只能消耗内部的人才,吸引不了外面的人。
搞得杨高朗他们这群官员,老是眼巴巴的看着外头的人才流口水,尤其是寒门出身的人才,诸如贺老之类带着光环的人物,好像招揽了他们,他们会带着大家起飞一样。
“只靠我们自己,治下的百姓也能安居乐业,其实也没有必要一定要向外求人才。”夏文君拍了拍杨高朗的肩膀,灌鸡汤道:“时势造英雄,你怎么就知道,你以后不会成为别人眼中的国士无双?求人不如求己啊!”
“嗯?”国士?求己?
夏文君一脸真诚的说道:“其实你在我心中,已经是国之大才了,论起匡世济民,你没有一点比人差”
杨高朗刚开始还在心里嘀咕,觉得夏文君是在安慰他,但不知道怎么回事,他就是越听越激动,越听越上头,就跟打了鸡血似的,非常想大干一场!想证明一下他的实力!
“您说得对。累点就累点吧,咱们现在这情况,很多事还是要自己亲自过一遍才放心。”光是想了一下子自己最近的工作安排,杨高朗就觉得自己待不住了,他得忙去了。
人人都在忙碌,包括夏文君也是如此,所以也没人会觉得不平衡。
已经被卷出局的夏云林,一看大家这情况,就觉得自己英明,庆幸自己跑得快。
他要是做了那个平安王,不仅自己干得难受,还影响底下官员的干活心态和效率。他和自家闺女不同,他就是个坏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