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第章
在上层眼里, 红巾军杀人如麻,但在底层百姓眼里,红巾军人还不错, 又没杀他们, 还替他们报仇了, 多好的人啊。*如′文^网` ^最¨新/章·节\更′新·快,
也就是红巾军不在他们平安郡本地活动,不然早有人通风报信去了。
夏文君其实也想给人通风报信来着, 但她都不知道霍长安人在哪儿,根本就联系不上。
“霍长安死了就死了吧。大不了回头多给他烧两柱香。但你大伯可不能死啊, 他可是我亲大哥!!”夏云林头疼的念叨, “早就写信让大哥回来了。他怎么还没回啊。”
夏文君也觉得奇怪。大伯任职的地方,就在仙河县隔壁,挺近的, 骑马一天能跑个来回, 不至于两三天还没消息。
“总不能让人给围堵在县城里, 出不去了吧?”夏文君皱眉道:“朝廷大军都来了,红巾军不可能这么嚣张。”
知道家里人会担心, 夏云华也没敢耽搁,脱困之后,就给家里写信报平安。
他还活着, 暂时没事, 只是想留在南井县, 先不回来。原因很简单,他要对相信他的百姓负责。
衆所周知,当地的百姓起义, 第一个拿来祭旗的,就是官员的脑袋。前任南井县令的脑袋就是这么没的。
夏云华的脑袋也差点没了, 但有人闹事围堵县衙的时候,却有更多的人站出来,替他说话,不准叛军动他。
本来以为自己已经完了,没想到还有人舍命救他。挡在他前面的百姓,宁愿自己死,也要保护他,大悲大喜之下,夏云华当场就落泪了。
他何德何能啊!怎么担得起大家的舍命相助。
被堵在县衙之前,他的行李都已经收拾好,准备跑路了。现在留得一命,他也不好意思跑了,他跑了,那群帮他的人怎么办?他们会被人唾弃,被人指指点点的。′歆+捖^夲`鰰?栈. .更¢芯*最.快/
夏家跟以前也不一样了,有点小名气了,夏云华也怕夏家也会因他蒙羞。哪怕银江郡如今危险,他也想再坚持试试看。
因为他身处漩涡中心,所以夏云林倒是知道了银江郡红巾军的内幕。
这股叛军,打的是红巾军的旗号,做事风格,也跟之前霍长安他们一样,但他们是新组织起来的,不是霍长安带领的队伍。
新的红巾军办事,照着霍长安他们来,不滥杀无辜。夏云华的官声不错,在很多人眼里都是个不错的县令,所以他逃过了一劫。过了这个坎,后面应该也不会很危险。
“新的红巾军?”拿着大伯报平安的信,夏文君都被这消息惊了一把。
夏云林忍不住‘啧’了一声,表情有些幸灾乐祸。
“朝廷搞这么大阵仗,结果灭掉的是扯虎皮做大旗的假红巾军,朝中那群大人知道了,得气死。听说这次大军出动的粮草,都是各大家族捐出来的。”
国库空虚,筹措不出粮草,怕这次镇压叛军又跟上次一样,磨磨蹭蹭,拖个半年一年。那些恨红巾军恨得牙痒痒的家族,全都自掏腰包,就为了弄死霍长安。
杀到现在,谁家都跟霍长安带点仇。这次朝廷大军出动的效率,快得惊掉人眼球。
虽然霍长安不在银江郡,但夏文君还是说道:“哪有什么假的红巾军。他们守红巾军的规矩,他们就是真的红巾军。又不是只有霍长安才是正牌货,大家都是。”
“但大家想杀的是霍长安啊!”夏云林说道:“不知道崔郡守知不知道,霍长安不在银江郡。”
“估计不知道。他崔家也捐了大笔的钱粮,他还不至于坑自己的家族。”夏文君猜测道:“这次银江郡叛乱的声势,和霍长安在银江郡搞事的时候差不多。崔郡守看不透也是有可能的。”
这次银江郡叛乱的原因,也很简单,还是因为粮食和土地。¨零^点·看^书¨ +追^最\新/章!节~
红巾军没能攻破郡城,但小县城城牆低矮,防守的人又少,霍长安是挨个攻破了的。他烧了县衙,把田地都分给了县中百姓。
但在银江郡,红巾军斩草没有除根,根都在郡城内躲着呢。分完地的红巾军前脚刚走,土地的原主人,后脚就闹着要拿回自家的东西。
崔郡守是大家族出身,从小就锦衣玉食,自家都有万顷良田,上千奴仆,从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对。而且银江郡内被抢了土地的家族,很多都和崔家沾亲带故,他自然是站在世家那边。
不管当初红巾军是怎么分的地,反正他们朝廷的官员不认,百姓吃下去的那些土地,怎么吃的,就该怎么吐出来。
夏云华就是只个县令,他也不敢反抗,自然是上面让他怎么做,他就怎么做。但红巾军分地的时候,他也在仙河县围观过,也听夏文君讲解过此举的厉害。
“崔大人这么搞,这不是想要我的命嘛!现在这世道也是变了,连县令都不好做了”夏云华一边骂骂咧咧,一边中间和稀泥。
县里活着回来的大族人家,只要手里拿着地契,夏云华就把原本属于他的土地还回去,然后又从别的地方挪一块地,还给失了地的百姓。
银江郡闹这么多回来,总有死绝了的人家。这些人家的土地,夏云华就用来补贴给普通百姓了。
拆东牆补西牆,就这么糊弄呗。夏云华两头哄着,南井县还算安稳。
但这个世道还是坏人多,其他县令可不像夏云华这么好说话,有的人甚至想趁此机会,多吃多拿多占,拿回自己原本的土地还不算,还抢百姓手里的地。
抢到最后,拿回来的土地,是自家原本土地的两倍。
还是其他县的红巾军闹到南井县来的时候,夏云华才知道,居然还有这种事儿,写信给家里说的时候,信中都掩盖不住他的震惊。
“果真是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夏云林看了也震惊,“他们的胆子是真大啊!什么财都敢发。”
朝廷口中的‘叛军’,没抢百姓家里的粮食牲畜,没欺辱家中妇孺,还给他们多分了十几亩土地。
反倒是朝廷正经的官员,顶着名门望族的头衔,屈打成招逼人签字画押,借此抢百姓家中的地。
大家忍到冬天,忍到家中真有人冻死饿死的时候,终于爆发,学着之前路过的红巾军,自己替自己找回公道。
人贵自救,红巾军的人,之前也都是修运河的民夫,现在不也一样令人闻风丧胆。
这股自发组织起来的红巾军,杀伤力不比霍长安的队伍差,仅仅半个月的功夫,银江郡就差点沦陷。
要不是郡城的守军警觉,混进城的内应,半夜差点就把城门打开来,让郡城成为第一个被打下来的地方,吓得崔郡守连夜向各方求援。
夏云华老老实实的,一点便宜没敢占,还努力找补。他的表现都被本县的百姓看在眼里,所以出事之后,大家都护着他。
有百姓护着的时候,夏云华不怕红巾军。现在朝廷大军来了,他也不怕了。
朝廷的大军倒也不是吃素的,一出手,就让红巾军中了埋伏,坑杀了一支三千多人的队伍。
但一战大捷之后,红巾军就跟鑽地洞了似的,突然消失,没有任何消息传来。
“红巾军没从平安郡偷偷离开”“红巾军也没从我驻守的关卡离开”
围追堵截的诸位将领一对口供,都觉得有些摸不着头脑,不死心的派了很多支队伍去探查。
“不可能啊。几万叛军,不可能消失得无影无踪!到底躲哪儿去了。霍长安人呢!”
夏文君倒是猜到红巾军干啥去了,红色的布条子一扯,老实回家过年去了呗。
这次的红巾军都是当地百姓,被惹急眼了,拿起武器就成了红巾军,把欺负他们的人掀翻了,把土地又抢回来了,他们的目的就已经达到。
中埋伏死去的那三千多人,让他们发热的头脑冷静了下来,也不惦记着什么做大做强,斩草除根,报仇雪恨了,立刻和红巾军撇清关系,做回自己的正经老百姓。
这次闹起来的红巾军,规模有几万人。这么大的规模,很可能各村都有人参加。
人人都有问题,那就是人人都没问题。
找不到红巾军和霍长安的踪迹,朝廷大军只能灰溜溜的走人。不走不行,军队外加送粮的民夫,粮食的消耗简直就是巨量,朝廷那边本来手头就紧,禁不起这么折腾。
虽然没抓到霍长安,但这次行动,好歹灭杀了三千红巾军,把霍长安杀得不敢冒头,大军回朝的时候,用的还是‘大捷’这俩字,显得朝廷大军威风赫赫。
除了银江郡和周边的本地百姓知道具体情况,其他地方的官员,看到朝廷那边发出来的战报,都以为霍长安吃了个大败仗,狼狈逃窜了。
在霍长安本人都不知情的情况下,他就这么惨败了一次。他自己本人看到这个消息,都震惊了一下。
在他眼里,银江郡的百姓还挺老实的,所以霍长安第一个怀疑的对象就是夏文君,他直接写信给夏文君打听。
“你干的?我猜就是你!”
“???什么意思,这什么意思!”夏文君拿到这信,想解释都不知道该往哪儿寄信,气得牙差点给咬碎。
这次真不是她干的!她是一点没掺和,纯纯是银江郡的百姓自发组织的。
朝廷的大军一走,银江郡的百姓也没欢呼雀跃,安安静静的把年过完,然后就冷眼看着郡中大族的表现。
上次的地,是霍长安带领红巾军分给他们的。这次的地,是他们装作红巾军自己分给自己的。
他们倒是要看看,这次郡中大族还会不会把地抢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