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4看书 > 玄幻 > 我在乱世卷成王(基建) > 第34章 第 34 章
下载
本书最新章节内容未完,更多精彩内容手机请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app。小说更全更新更快。百万小说免费阅读。网上找不到的内涵小说这里都有哦!

第34章 第章

甭管自己实力怎么样, 读过书的都觉得自己有希望。·w-e.n·x~u\e!t¨x?t-.*c`o\m.

等了多少年了,才等来这么一个机会,不试一试怎么行呢。

整个夏家, 除了夏云林他们已经做官的两兄弟, 其他的兄弟叔伯, 全都重新拿起了书本。

“这才像书香世家,以前大家那游手好闲的模样, 像个啥嘛。”夏文君对这个结果非常欣慰。

要是后世那种人人平等的环境,躺平也能好好生活, 夏文君也不会替家里的咸鱼觉得焦虑, 偏偏现在的底层人,生命都得不到保证,不往上冲, 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脑子聪明的都那么努力, 笨鸟怎么可以不动弹。

不说其他地方的人, 光是来贺老院中蹭课的年轻人,各个都不简单。

夏文君看书看几遍就能记住, 李十一郎更甚,他过目不忘,只是夏文君从小时候就十分自律, 显得知识的积累更多而已霍长安则是精力旺盛到可以不怎么睡觉, 哪怕累了一天, 闭上眼眯一会儿,再睁眼就是精神抖擞吴六娘不用费心练字,字都写得极好, 过些年必定会成为一个书法大家

连这群有天赋的人都在努力,没天赋的人不拼一把, 那是肉眼可见的完蛋。

被夏文君带到贺老院中旁听的几位族兄,被大家这么一刺激,都进入了废寝忘食的学习状态,天天都抱着书啃。

这几个族中的小郎君,是夏文君特意挑出来的,学习成绩好的,有点希望的。科举通知没下达地方的时候,大家不觉得有什么,如今知道要科举了,族中其他人也着急起来了。

几个年纪大点的叔伯,还特意来找夏文君说情,“六娘,你看我们这样的,能去贺老院中旁听吗?”

“不能。”

夏文君拒绝的过分干脆,听得族中几位叔伯的心都快碎了。

“真不能吗?那么多人都在贺老那儿旁听。”

夏文君瞄了一眼对面几人的胡子,有人的胡子都快白了,这些年又被杂事耽搁,水平还比不上族学里的小孩,真当贺老不挑啊?

“贺老院子不大,能去旁听的人本就不多,我的面子最多能带几个族兄去,再多就不能了。科举考试主要考时事政务,咱们在家里好好看书,多去替我爹帮忙,也是一样的。”

家里有当官的人,在时政方面,肯定要比普通家庭好一点。

连夏家都开始努力了,更别说其他家族,都一窝蜂的想去贺老那儿求学。

怎么说人家也是当世大大儒,跟他学,考上的效率更高。

人一多,仙河县的经济立刻就起来了,夏文君名下的酒楼,天天都是满员,农庄那边新出栏的鸡鸭都不用往郡城送,仙河县就能消耗完

她倒是赚钱赚得喜笑颜开,又没有考试的压力,天天都笑嘻嘻的。贺老却被愁到了。来找他的人太多了,就跟苍蝇似的,赶都赶不走。

这可是自己现在最大的靠山,一看情况不对,夏文君立马出谋划策。

“老师,这几日来求学的学生太多,不如老师移居到夏家的院子,地方大,也能容纳更多的学生。老师心善,但也不能什么学生都收,不如您设置几场入门的考核,能考过,才能入院旁听。”

只是去学生家中闲置的院子里暂住,不是收礼,贺老对此接受良好。入门考核的事,他也觉得不错。

“那就按你说得办。这段时间你几位师兄也要吻戏功课,这事儿就交给你来做吧。”

在当地有地头蛇照顾的好处就是,不用贺老操心,夏文君立刻就把县里的衙役派来干活,维持秩序。

所有想入院旁听的人,无论家世,都得参加考核,得了夏文君的叮嘱,丁大壮他们这群人说话也挺好听。

“科举考试不就是这样考的吗?现在来求学的人,肯定是想去参加科举的,咱们就当是提前考一场了。”

“来这么多人,贺老也教不过来。县学那边也有老师授课,基础差点的,咱们可以去县学嘛。县令大人体恤,特意请了好几位老夫子在县学授课。”

院子外面有遮阳的棚子,备着有清热的金银花茶,甚至还有免费的纸张以供大家做题用。

夏文君这么大方,也是为了维护夏家跟贺老的好名声。

这个世道权势只掌握在那百分之一的人手中,剩下的都是底层百姓。按照这个比例,来贺老院外求学的,大多是寒门子弟,有的人背着个书箱,但书箱里却没有多少纸,能读书就已经是不易了。

他们听说贺老在仙河县教学生,还允许外人旁听,千里迢迢的跑过来,十分不容易。

而这群没有靠山的寒门学子,正是贺老想扶持的。在教学生的时候,他一点藏私的想法都没有,上课的时候倾囊相授就算了,他每日上课的内容,还都会流传出去,任由没能听课的学生传阅。

这个时候,夏文君名下的造纸作坊,简直是火力全开,甚至都不卖30文的半价纸了,直接上了最便宜的纸,20文一刀。

“来咱们仙河县求学的学子,都算夏文贺老的半个学生,算我家六娘子的半个同门,今日我家书铺就不挣钱,只为给大家行个方便。”

这价位,哪怕是兜里没多少钱的读书人都想买来囤点了。?x-q^k-s¨w?.\c^o′m′

“这纸我们不多卖,一次只能买三刀。赔本赚吆喝的事,不能让倒卖的人鑽了空子。”

书铺掌柜说的话,大家都能理解,每次买纸都老实的只买三刀。夏家的三刀纸才60文,和别家书铺一刀纸的价格差不多。买到就是赚到。

卖便宜纸的书铺外头排着长队,有家底的人都不乐意耗费这个时间,宁愿去买贵纸。

他们虽然不买,但也忍不住赞叹夏家的大手笔。

“甭管夏家这么干是为了什么,至少干了实事,来仙河县的学子,都会念夏家的好。等科举过后,夏家仁义的事,就能传遍天下了。”

名声口碑上来了,家中再出两代杰出的弟子顶上,这个家族也就起来了。

因为做着这个美梦,夏云林这次倒是不怕苦不怕累了,天天老实的在衙门坐班断案,县中人多了,纠纷就多了,他忙得头发掉了大把。

“外地来的学生,租住了一个大爷的柴房,柴房里有蛇出没,把那个学生吓一大跳,一棍子把蛇打死了。那老大爷就不乐意,说那是看家蛇,打死了会影响家中的运势,让那学生赔钱”

说着说着,夏云林的话题就歪掉了,说起了这个老大爷的家庭情况,儿女是干什么的,又说起来这个外地来的学生,家境贫寒,家中老母常年吃药,年年都要靠族里的接济。

因为租房引起的纠纷,夏云林不知道断过多少起,这些八卦,夏文君的耳朵都快听起茧子了。

“好不容易仙河县来了这么多人,大家都有钱挣。也不知道好好经营口碑。”夏文君恨铁不成钢。学生的钱是最好赚的,若是仙河县能依靠学院的优势,以后也不会愁经济发展了。

夏文君提议道:“这钱他们要不乐意赚就算了,县里可以修几个大通铺,很快就能修好,也能住很多人。”

能租到房子的,还是来得早的学生,来得晚的,根本就租不到房子。到时候有钱的就租民户,没钱的就住大通铺。

县衙养的人多,只要奖金给够,丁大壮他们有的是力气和手段。

不过是几天的功夫,房子直接拔地而起。现在是夏天,不比冬天麻烦,房子有牆有屋顶,能挡风就行,房子里的床也格外粗糙。

大通铺胜在房租便宜,刚开租,立马就租空了。

原本以为这又是赚名声的行为,但夏云林一看账单,发现自家居然还能赚钱。

“刚租一个月出去就能回本。那以后岂不是纯赚。”夏云林搓了搓手,说道:“还真是一点也看不出来啊,那一排大通铺简陋成这样,居然还有这么多人住。他们也真是不挑啊。”

夏文君瞄他一眼,忍不住说道:“什么条件啊,还挑上了。仙河县有五万人口。数得上号的有钱人家,不超过一百户。哪来那么多有钱人。”

“但能读得起书的人,家底总不会差吧。”

“那也禁不起祸祸。现在求学要钱,以后赶考要钱,不省着点用怎么行。很多人读书,不是因为有钱才读书的,是因为读书能改命才读的。”

时隔多年的科举,让许多寒门子弟的心都活了起来。

别说平安郡了,连隔壁刚叛乱过的银江郡,都沉浸在了读书的氛围里,显得格外的祥和。

今年考完,三年过后又继续考 只要这个公平的选才渠道一直坚持下去,皇帝也不搞骚操作了,以朝廷的底子,用不了十年,乱象就会平息。

考虑着以后可能会有的变化,夏文君对丁大壮他们的培养思路,也稍稍的转变了一下,开始狠抓他们的种田、养殖和做工的技能。

“也是奇怪哈,我从小就在地里长大,种了那么多年的地,结果论起种地来,我们还比不上老大。”

夏文君冷笑一声,“那不是应该的吗?让你去读书,你要去喂猪。很多知识农书中都有,特意给你们准备的书,你们翻都不翻一下。”

“我家里的地,哪有您农庄的地那么讲究。”丁大壮忍不住挠头,辩解道:“而且我们自己家里也没那么多猪和鸡鸭,没那么多好肥料。”

什么时间该松土,什么时候该堆肥,什么农作物该套种,农庄都有详细的时间安排。

跟着夏文君混一段时间,丁大壮等人觉得,自己连种地的技能都有所提升。不仅如此,家中女子养蚕织布的水平,也肉眼可见的提高。

在仙河县学子们重心都放在学习上的时候,夏文君的重心就放在了搞钱上,科举还没开始呢,她就已经赚得盆满钵满。

因为赚的钱足够多,在大家都各自回家准备考试的时候,面对冷清的教室,夏文君还笑得出来。

她笑就算了,没能去考试的霍长安也跟着笑,看得夏文君都愣了两秒。

“你在笑什么?”夏文君好奇的询问。

“开心啊。那么多一起读过书的同学去考试了,他们要是为官做宰,说不定哪天就向皇上举荐我了呢。”霍长安还挺会往好处想的。

他早就知道自己身份没法参加科举,心态放得挺平的,对其他去考试的同学,有羡慕但没有嫉妒,甚至巴不得他们考个第一,以后混成宰相。

“这倒是。为官的同学朋友越多,你被举荐的概率就越高。不过就是再熬几年的事,反正咱们还年轻。”

“是啊,我们还年轻。以你的资质,熬几年,也能成为当代算学大家,连贺老都夸你这方面的资质超绝,极有天赋。”

虽然他们同病相怜,一个因为身份不能科举,一个因为性别不能科举,但他们都有绝佳的天赋和超绝的自律和努力。

两人商业互夸一通,都觉得自己有美好的未来,笑得更开心了。

科举夏文君虽然没参加,但仙河县的考场纪律,却是她亲自盯着的。

要不说科举劳民伤财呢,光是休整破旧的考场,仙河县就支出来不少经费。

夏云林还算老实,把仙河县当自家老巢了,没下狠手捞钱,平安郡的其他官员,基本上都会借此机会捞一笔。

因为不敢惹事,也拿捏不准朝廷对这次科举的态度,这次平安郡的考试,既没有抄袭,也没有徇私,一点幺蛾子也没闹,选拔出来几位学生,都是平时颇有才名,有真材实料的人。

“我们夏家的子弟,一个都没考上。”夏云林惆怅的叹口气,“这代怕是又废了,只能培养下一代了。”

“我早就提过,族学里的那群小崽子,就该管严一点。”夏文君一脸冷酷的说道:“正是读书的年纪,就该好好读书。一天天的撒了欢的玩,像什么样子。”

她正准备重新定制一下族学的课程表,霍长安就向她发出邀请,请她明年一起去京都凑热闹。

“我就不去了,我族中都没人去京都赶考,我去了也没意思。”

现在出远门,风险还挺大的。

上次离开家,不过是路过银江郡,就遇上了叛军造反,折腾了几个月才能回家,都给夏文君整出心理阴影了。

万一去京都又遇上点什么,那可真够折腾人的。

她虽然没去京都,但却时刻关注着这届科举的最终结果。

二月京都最后那场考试一过,夏文君父女俩就眼巴巴的等着京都的消息,夏家虽然没人考中,但来仙河县旁听的学生那么多,无论谁中了,他们仙河县都能沾点光。

但等了大半个月,夏文君看到朝中传来的信息,人都傻了。

“这次科举,一个也没中?朝廷花了那么多钱,兴师动衆的搞这么一次科举,是搞着玩的吗?他们把人当什么了?”

夏云林的怨气慢慢,笑容勉强,阴阳怪气道:“谁知道呢。人家说了,野无遗才。真正的人才都在朝廷做官。参加科举的,都是庸才。”

与其给了人希望,又让希望破灭,还不如不给人希望。

这一出又一出的操作,看得夏文君两眼发黑,她有些怀疑的说道:“朝廷这么搞,京都现在还太平吗?被这么玩弄,寒门子弟哪怕不大发雷霆,也会小发雷霆出出气吧。”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