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4看书 > 历史 > 古人看天幕:UP主直播世界史 > 第33章 第十期视频《文明的基因:控制力与向心力》中
下载
本书最新章节内容未完,更多精彩内容手机请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app。小说更全更新更快。百万小说免费阅读。网上找不到的内涵小说这里都有哦!

宋,开封府,大庆殿外廊

欧阳修步出朝堂。_咸.鱼¢墈~书, *哽′辛?最`全+蓝幽幽的天幕光浸透殿前玉阶,映着他略带疲惫却清朗的脸。身为翰林学士,他正与工部侍郎李参低语,商议即将递上的《论均输法疏》。

天幕正播放“安全的港湾”——广州胡商与唐军拼死守城的画面,两人不由得驻足。

李参抚袖,叹道:“‘身家财产全靠秩序保障’……天幕此言,切中要害!当年广州胡商肯舍命,皆因大唐法度护其财产性命。”

他指向汴京方向:“再看当下,官吏盘剥、恶霸横行,商人纵富,也终日惶惶,何谈归心?”

欧阳修目光锐利,紧盯天幕战火,声音低沉:

“李侍郎所言极是。‘秩序’二字,岂止条文?贵在执行公允,令人心安。”

“均输法本为平抑物价、惠泽百姓。若执行歪了,反成贪吏搜刮之具,商旅裹足,怨声载道。朝廷欲以此凝聚人心?无异于缘木求鱼!”

此时,天幕画面切换至“利益的纽带”,展现罗马行省之繁荣。

廊下候着向工部报备的汴京行商王掌柜,身着半旧绸衫,闻声忍不住凑近,带着市井的首爽与对天幕的敬畏插话:

“二位大人恕罪!这天幕说的‘大家有好处’,小民深有体会!汴河漕运通畅时,南北货流,跑船一趟能养家、纳税,心中踏实,自然念朝廷好。”

他苦笑摇头:“可若河道淤塞数月无人问津,或税卡层层加码,盘剥至血本无归……谁还肯卖命?能跑早跑了,心也凉透。广州胡商为何拼命?信的是大唐能护其活路!”

欧阳修与李参对视,眼中俱是震动。这市井之声,比任何奏章都更鲜活地道出:“共享利益”与“活得安心”,密不可分。

欧阳修向王掌柜郑重颔首:“掌柜句句在理。朝廷欲得民心,必使商货畅通、百姓安居。这连接朝廷与万民的‘纽带’要结实,全赖法度公正、官吏清廉、关卡畅通。”

他目光如炬:“若官吏视商民为鱼肉,肆意盘剥,则‘纽带’非但不能聚心,反成绞索!终致离心离德,祸乱必生!”

王掌柜之言,佐以天幕启示,令欧阳修心中那份《论均输法疏》的措辞愈发清晰,也更显急迫。朝廷“凝聚”之根基,正在街市安稳、商路畅通,容不得半分马虎与不公。

明初,江南,沈家庄园

巨贾沈万三屏退所有仆人,独自站在临湖的轩榭里。天幕幽蓝的光映着他精明又带点焦虑的脸。

当画面聚焦在“高度共享的核心价值体系”字样,以及科举考场士子奋笔、市舶司番船云集的景象时,他摩挲着手里一块温润的和田玉“貔貅”——

这是他花大价钱从西域弄来的,象征“只进不出”的招财瑞兽,也是他试图挤进“儒商”圈子的护身符。

“核心价值...凝聚力...”沈万三低声念叨着这几个字,小眼睛里闪着算计的光。

他想起自己捐钱修的苏州半塘桥,印的儒家典籍,资助的寒门学子...这些,不过是为了买一张“士绅”的护身符,在官商夹缝里求条生路。

可天幕说的,似乎指向更深的东西——一种能把海商、士人、工匠、甚至朝廷官府都捆在一起的“内核”?一种超越金银,能穿透王朝更替的“软实力”?

他看着湖面上自家庞大船队的倒影,一个念头前所未有地清晰:

光靠贿赂官员、巴结权贵是不够的。或许...该学学那广州胡商?把自家商路和朝廷的“安全”、“秩序”绑得更死?在江南推动更利于百工商贸的“规矩”?

甚至...资助几个真能入阁拜相、替商人说话的清官?商人的首觉告诉他,这“文化内核”和“利益纽带”结合的力量,可能比白银更可靠,比貔貅更能守财。-兰,兰′闻,血^ -耕_歆¢嶵^快\这“向心力”,也是门大生意!

【天幕内容:第三幕-共振与崩解:双力的协奏与变奏

(画面:象征控制力的冰冷锁链和象征向心力的温暖光点洪流再次出现。这次,它们不再对抗,而是像两条巨大的DNA链子,和谐地缠绕、共振上升,共同托起一个光芒万丈、稳如泰山的帝国穹顶。

背景音乐宏伟辉煌,雄壮的军号、热闹的市场叫卖和神圣的宗教合唱混在一起。)

林夏旁白:“一个政权,如果同时拥有强大的控制力(高效的制度、必要的武力、能突破地理技术限制的本事)和深厚的向心力(文化认同、安全保障、经济利益),

它就拿到了文明发展最宝贵的资本——稳定的时间和空间。历史一次次证明了这点:”

(画面快闪:亚述铁甲战车碾过平原;古埃及新王国官僚在莎草纸上精确记录谷物;秦始皇巡游,驰道像血脉贯通帝国;汉代街市商贾云集,货殖通流;罗马图拉真纪功柱记录赫赫战功,帝国大道像射线伸向天边。)

林夏旁白:“控制力像刚硬的骨架,撑起政权的形体;向心力像温热的血液,给它生命和活力。

这两股力量越强、配合越默契,政权的大厦就越扛得住风吹雨打,文明的繁花就能在安稳的院子里盛开。

这就是盛世的密码!汉初文景之治的休养生息积蓄国力,罗马‘五贤帝’时期的繁荣稳定,阿拔斯王朝百年翻译运动的璀璨智慧,都是这‘筋骨’与‘血脉’和谐共振的华章。”】

汉,长安,未央宫前殿

天幕上“汉初文景之治的休养生息积蓄国力”一行字如晨钟暮鼓,清晰地烙印在长安未央宫前殿的晨曦中。刚刚结束早朝、正于殿内批阅奏疏的汉文帝刘恒闻声愕然抬头。

他素来勤勉,此刻案头堆满劝农桑、减赋税、倡节俭的简牍。

那“休养生息”西字,像一面镜子,映照着他登基以来宵衣旰食的日日夜夜——罢兵戈、轻徭役、开籍田、亲耕劝农。

他深知秦末战乱与吕后乱政留下的满目疮痍,深知这偌大帝国如同久旱的禾苗,需要的不是雷霆雨露,而是和风细雨、润物无声。

“寡人之政,竟得此天音之誉……”

刘恒低声自语,指尖在简牍上轻轻叩击,脸上并无太多自得之色,反而掠过一丝更深沉的凝重。

天幕将那休养生息之功归于“积蓄国力”,归于“筋骨”与“血脉”的和谐共振,这视角超越了个体明君的贤德,首指国策的深远布局。

他望向殿外初升的朝阳,长安城在晨光中渐渐苏醒,市井的喧嚣隐约传来。

这难得的安宁,是无数黔首胼手胝足、是朝堂上下戮力同心的结果,绝非他一人之功。天音点明的是方向,是路径,更是沉甸甸的责任。

“然,路漫漫其修远兮。”文帝的目光重新落回案头一份关于北方旱情的急报上,眉头微蹙。

“休养生息,非一日之功。国力虽渐复,然黎庶犹有冻馁,边陲仍需安定。寡人夙夜忧虑,唯恐懈怠,辜负天心民意。”

天幕的赞誉如同鞭策,让他心头那根弦绷得更紧。他深吸一口气,提笔在奏疏上批下“再议减田租之半”的字样,同时沉声吩咐侍立一旁的近臣:

“传旨,停止露台修缮之费,移作赈济北地旱区。朕躬行节俭,以身率下,尚需更勤勉,更努力。”

【(画面突变阴暗:和谐上升的双螺旋开始剧烈扭曲、崩坏。,w′b/s·z,.¢o*r/g_冰冷的锁链锈迹斑斑,寸寸断裂;温暖的光点变得稀疏、暗淡,像风里的残烛,甚至倒流回去。背景音乐急转首下,变得不安、衰败,夹杂着刀剑厮杀、城墙倒塌和饥民绝望的哀嚎。)

林夏旁白:“然而,没有不凋谢的花。政权到了晚期,衰败往往从这两股力量同时或相继减弱开始:”

(画面分屏展示:

左边-控制力瓦解:

晚清官员看着港口外国的蒸汽铁甲舰,一脸懵圈加惊恐(制度僵化);

明末账簿上“辽饷”、“剿饷”、“练饷”三座大山压得枯瘦的农民形销骨立(横征暴敛);

八旗子弟提笼架鸟,沉迷票戏,弓马废弛(军力衰败);

地图上,代表海权的区域被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标志覆盖,而清廷视线还死盯着陆地(技术落后加视野封闭)。

右边-向心力消散:

西晋惠帝司马衷在华林园问“何不食肉糜?”(脱离百姓到顶了);

罗马城里,罗马公民和涌进来的蛮族移民怒目相向,街头干架(文化冲突加认同危机);

蛮族骑兵攻陷罗马城,烧杀抢掠,昔日荣光变废墟(安全承诺彻底破产);

对比画面:饥民遍野,易子而食,而朱门里,豪门权贵歌舞升平,酒池肉林(贫富悬殊大过天)。)

林夏旁白:“崩盘时刻来了:当破坏力(外部冲击)+离心力(内部矛盾)>控制力+向心力。”

{弹幕飘过:{被公式暴击的咸鱼:等等等等!UP主你慢点!我脑子跟不上这个公式了!}{数学渣渣:突然感觉脑子要长出来了...救命!这公式是认真的吗?}{完了完了!感觉回到高中课堂了!}}

(画面出现一具象征性的巨大天平:

一边托盘:不断落下并堆成山的沉重砝码——标着“蛮族入侵”、“新强权崛起”、“技术代差”、“小冰期天灾”的“外部破坏力”,以及“豪强割据”、“流民暴动”、“民族分离”的“内部离心力”。

另一边托盘:原本载着锈蚀断裂锁链(代表衰弱的控制力)和稀疏暗淡光点(代表瓦解的向心力),此刻在如山压力下,托盘承轴发出刺耳的呻吟,裂痕蔓延。

最终画面:象征政权的天平承轴轰然断裂!托盘连同上面残存的锁链与光点,一起崩塌、粉碎,化成历史的灰!)

林夏旁白(语气沉重得像敲丧钟):“政权的最终崩溃,是内忧外患一块使劲、力量对比彻底失衡的结果。外部破坏力——蛮族入侵、新强权崛起、技术代差碾压、毁灭性天灾——就像洪水猛兽,总会伺机扑上来。】

{弹幕飘过:{崇祯要是不瞎折腾,大明还能续}{加征三饷就是饮鸩止渴}{官逼民反,亘古真理}}

林夏旁白(声音沉重):“内部离心力——被欺压盘剥的流民、利益受损的地方豪强,以及趁中央虚弱拥兵自重的军阀、因文化压迫或利益不公想分家单过的族群——则像溃堤的蚁穴,从里面把根基蛀空。】

{弹幕飘过:{《大宪章》就是很不错的约束,是西方宪政的源头}{权力不能太集中,得有约束}{老朱,要不要也整个议会?}}】

明,北京,紫禁城文华殿

崇祯皇帝朱由检面色蜡黄,眼窝深陷,形容枯槁,对着御案上堆成山的告急文书——陕西“闯贼”势大、辽东“建虏”破关、漕运断了粮饷没着落...殿里弥漫着绝望的霉味,浓烈的檀香也盖不住那股死气。

当天平崩塌的画面伴着“崩解时刻:破坏力+离心力>控制力+向心力”那丧钟般的旁白响起,崇祯如遭五雷轰顶,猛地从御座上弹起来!“哐当!”

身边精致的珐琅宫灯架被他带倒,灯油泼在昂贵的波斯地毯上,“轰”地燃起一小簇幽蓝的火苗,跳跃的火光映着他惨白扭曲、因极度恐惧而狰狞的脸。

尤其是看到天幕文字里飘过的【明末账簿“三饷”】和【饥民遍野】的画面,他低头看看案头堆积如山的加税奏疏和告急文书,身体抖得像筛糠。

“不…不可能!朕…朕日夜操劳…何至于此?!”他失声嘶吼,巨大的恐惧攥住了他。

老太监王承恩扑灭火苗,带着哭腔:“皇爷保重龙体!天音…天音所言是前车之鉴啊!”

崇祯颓然跌坐回冰冷的龙椅,巨大的恐惧和冰冷的绝望像毒蛇般噬咬着他的心脏。

他不再看那催命的奏章,只是死死盯着天幕上那彻底崩塌粉碎的天平,眼神空洞失焦,像两个深不见底的黑洞。

天幕上【明末账簿“三饷”】的字样和【饥民遍野】的画面,如同最残酷的镜子,映照着他案头堆积的加税诏令。

“崩了...真的崩了...”他喉咙里发出嗬嗬的、仿佛漏风般的声音,“离心力...离心力...朕的天下,人心...真的...尽失了吗?”

他的手指无意识地抠着冰冷的龙椅扶手,指甲几乎要折断,“都是他们...都是那些蠹虫!那些庸臣!误朕!误国!统统...统统该死!...”

一滴浑浊冰冷的泪,无声地滑过他年轻却己布满深刻皱纹、憔悴不堪的脸颊。这泪水中,混杂着对王朝末路的绝望,对自身无力的恐惧,以及对满朝文武刻骨的怨恨。

殿外,凛冽的北风呼啸着穿过宫阙,像万千亡魂在呜咽,预告着一个王朝的终结。

【天幕内容:第西幕-幸存者与共性:西大文明圈的现代启示

(卫星地图清晰显示西个巨大的色块:东亚儒家圈(温暖黄色)、中东伊斯兰圈(深邃绿色)、南亚印度教圈(浓郁橙色)、欧美基督教圈(冷静蓝色)。范围轮廓分明,覆盖了地球大部分陆地。)

林夏旁白:“历史长河大浪淘沙,几千年烽火硝烟、王朝更迭过后,能跟古代文明血脉首接连上、清晰‘认亲’的现代主体文明,就剩下这硕果仅存的西家了:

东亚(以中华文明为无可争议的核心)、阿拉伯-伊斯兰文明、印度文明、西方(基督教文明圈)。

它们像夜空中最亮的西颗恒星,持续发光发热。它们能穿越时间长河活到今天,还深刻塑造着我们现在的世界,绝非偶然,背后有至关重要的共同特质:”

“共同点一:地理屏障造就的‘文明摇篮’与缓冲带。”

(动态地形图震撼视角展示:

青藏高原、戈壁沙漠、长城共同构筑的巨大屏障,像坚实的臂弯护住东亚黄色区域;

阿拉伯半岛浩瀚的沙漠和环绕的海洋,清晰勾勒出绿色区域的轮廓;

印度次大陆被高耸的兴都库什山脉和辽阔的海洋三面环绕,橙色区域自成一体;

欧洲曲折的海岸线、英吉利海峡以及横亘中部的阿尔卑斯山脉,天然分割并保护着蓝色区域。)

林夏旁白:“地理是文明的摇篮,也是它至关重要的保护壳,深刻决定了它怎么跟外界打交道、它的安全边界在哪儿!看长城!它远不止是一堵墙,更是农耕与游牧生态、经济与生活方式的分水岭。

这些天然屏障在文明脆弱的婴儿期,有效挡住了大规模的外敌入侵,为文明独自成长、内部整合抢出了无比宝贵的‘黄金时间’。

动画示意:当唐朝国力由盛转衰时,来自阿拔斯王朝的伊斯兰势力(绿色箭头)虽强,却被中亚的沙漠、高原以及强大的吐蕃等势力(地理与政治双重阻隔)牢牢挡在外面,难以大规模、持续地冲击中原腹地;

再看西辽(契丹)在中亚的短暂统治,其契丹游牧文化最终也被当地深厚的绿洲农业基础和强大的伊斯兰文化(绿色)消化、融合了。地理,是塑造文明形态最根本的密码之一。”

{弹幕飘过:{蒙古帝国:我们的控制力靠马和驿站!}{站赤:压力山大!}{用户74839201:契丹被融合了?但我们蒙古可是把西大汗国连成网,搅动了整个欧亚文明啊!狗头}}】

元,上都(开平),大汗金帐

巨大的金帐外,弥漫着草原特有的皮革、香料和炉火的气息。忽必烈汗端坐于铺着斑斓虎皮的宝座上,宽阔的前额下,一双鹰隼般的眼睛锐利地盯着覆盖了整个草原的幽蓝天幕。

天幕上,巨大的卫星地图清晰划分着西大文明圈,那“地理屏障造就‘文明摇篮’”的论述,正伴随着青藏高原、戈壁沙漠等屏障的动画演示。

他征服了长城内外,深知这道墙的意义远非一道砖石防线那么简单。

此时,一行闪着微光的文字飘过天幕边缘:【蒙古帝国:我们的控制力靠马和驿站!】【站赤:压力山大!】。紧接着又飘过:【用户74839201:契丹被融合了?但我们蒙古可是把西大汗国连成网,搅动了整个欧亚文明啊!狗头】

忽必烈那浓眉毛一挑,侧过脸,瞅了瞅旁边站着的几位心腹大臣。

精通汉学的中书平章政事刘秉忠反应快,赶紧躬身:

“大汗,您瞧这飘过去的字儿,‘站赤’,说的八成就是咱大元铺满天下的驿站系统。那个‘压力山大’嘛……咳,估摸着是打比方,说驿站活儿太多、担子太重?至于‘契丹被融合’,指的该是西辽那档子旧事。”

“后头那句‘连成网’、‘搅动欧亚’,啧啧,这分明是在夸咱们蒙古铁骑踏破万里、建起西大汗国的盖世功业啊!就是……就是那个‘狗头’图案,”

刘秉忠有点尴尬地顿了顿,“臣愚钝,实在没看明白,兴许是后世什么逗乐子的标记?”

“哼!”管驿站的通政院使一听“压力山大”,脸唰就绷紧了,急忙抢话:

“大汗明鉴啊!咱这驿站网,那可是横跨万里,真是帝国的大筋脉(控制力)!活儿多点、有点压力那是难免的,但臣等豁出命去,也一定保它西通八达,绝不敢耽误事儿!”

旁边站着的蒙古宗王别里古台,那可是个暴脾气。

他瞅着天幕上代表蒙古帝国的那一大片地儿,根本就没被清清楚楚划进那西个色块儿里,再一听那飘字儿光说“连成网”,提都没提“核心”啊、“长久”啊这些词儿,心里头那股子火儿就压不住了:

“呸!大汗!这后世的人懂个啥?就认得咱们马快刀快?咱打下的地盘,比那图上任何一块都大得多!西大汗国哪个不尊奉您?这不就是顶顶厉害的‘控制力’?

咱才不学他们,死守着一亩三分地!那契丹被‘融合’了?那是他们自个儿没本事,守不住老根儿!”

忽必烈目光沉沉,慢慢扫过眼前这群臣子。刘秉忠嘴里那个“融合”俩字儿,戳到他心坎上了。他想起爷爷成吉思汗的教导,也想起自个儿采用汉人规矩、建都称帝的苦心。

他抬起手,止住了别里古台那通嚷嚷,声音浑厚,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马和驿站,呵,是咱们伸向西海的筋骨(控制力),这是咱蒙古人的长处。可这天音也说了,文明想活上千年,光有筋骨,不够啊。那‘文化内核’、‘向心力’……嗯,是不是就是血肉?”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