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国相国太成午来大梁还有一些日子。-p′f·w^x¨w`._n?e/t\
魏璟一首把赵使的求见置若罔闻。
赵使心里委屈,他出使各国,还是头一次迎上这样强横的君主。
他又没有办法,毕竟有求于人,只能卑微等着求见。
此时的魏璟,率领百官出城迎接犀首公孙衍。
公孙衍和齐国对阵,用兵如鬼,以微小的代价杀伤齐军,大涨魏国门面。
公孙衍接近城门,远远看到魏璟出城迎接,这是莫大的荣耀。
将士们在外拼杀,博取的不就是光大门楣吗?
“拜见君上,公孙衍不辱王命,击垮齐军,特来复命。”
看着跪在地上的公孙衍、公孙羽和阳武等几位将领,“快快请起,齐国屡次和我大魏作对,犀首大胜而归,给寡人解气呀。”
“过誉了,这次能战还能胜,全凭王上的奇兵。”
“不是爱卿精通兵法,再强大的军队很难和田忌孙膑取胜,你有吴起之才,此战过后,扬名天下啊!”
“王上所言让公孙衍无地自容。”
魏璟收到不良人的情报,魏军和齐军在东线等待战机,公孙羽和阳武多次请求出战。
他看向两人,“你们二人是不是给犀首造成麻烦了。”
公孙衍抱拳道:“两位将军作战勇猛,没有二人身先士卒,全力配合。”
“是这样的吗?”魏璟向公孙羽和阳武道。
“禀王上,我等不懂时机,险些坏事,请王上惩戒。”
魏璟点了点头,当时自己深陷楚国,两人着急,想要及早克敌制胜。*x-i,n_x¨s¨c+m,s^.¢c\o′m\
而公孙衍按兵不动,等待齐军暴露阵脚。
好在他们最终听从调动,没有坏了公孙衍的歼敌计划。
“你们给犀首麻烦,要谢罪也要向他谢罪。”
公孙羽和阳武向公孙羽请罪。
“请将军严明军法。”
“如何使得,两位将军请起来。”
公孙羽拱手,“经此一战,以后将军指挥羽林骑,公孙羽唯将军马首是瞻。”
“我等都是为君上效力,不用那么见外的。”
将帅和睦,魏国大兴。
“李牧将军在班师回朝中了,只是杨将军恐怕要逗留一段时间。”在一旁的张仪道。
中山使臣来大梁后,大魏君臣一致赞同,表示愿意暂时和中山国结盟。
不但如此,只要在代价承受范围之内,魏国可以适当援助,用来转移赵国的注意力,然后魏国攻城伐地少一个后患。
“哈哈哈,我大军停留边关,难道单单图谋一个中山国,未免太便宜了。本王己经收到不良人的情报,赵王派了他的相国和寡人谈判,我看赵王能开出什么价码?”魏璟笑道。
“赵国内忧外患,这时候向魏国妥协,虽说是韬光养晦,暂时屈服,我大魏下一步大计,有赵国这步棋好走点。”张仪道。
魏国处西战之地,攻打别人容易,但别人打你昭阳简单。
立国以来,开疆扩土最大的限制就在这里。-白~马?书·院~ .嶵_辛?蟑¢劫~哽\新^筷`
六国合纵,损失最小的又是赵国,还有较量的实力。
“给我老实一阵子,否则要他好看。”
之后,魏璟返回王宫。
王宫早己经准备好大餐,犒劳起将军。
“诸位爱卿,列国攻魏,好大的手笔和气势,但我大魏不能坐以待毙,任由下次列国再次合纵,诸位请畅所欲言。”
丞相张仪站出来说:“大王,这次大胜之后,列国短时间无法合纵。请求大王发兵南下,先把韩国灭了。
等韩国灭了,我们再北上出兵,把三晋之地统一起来,这样大王您称霸的基础就有了!”
魏璟想了想,有点犹豫:“灭韩国、统一三晋,听起来是不错。但秦国怎么办呢?
现在秦国正虚弱,正是灭它的好机会。要是灭了韩,过上几年秦国缓过劲来,再想收拾它可就难了。”
张仪解释道:“秦国位于边陲,交通闭塞,只要守住要塞,十年内秦国断然不会东出的。
臣请王上伐韩,盟楚国,使其首尾不能相顾,魏国再攻下宜阳和南阳,临西周和东周,周室危而不能自救,必然臣服魏国。
届时,魏国挟天子以令诸侯,成就一番霸业。”
一首坐在桌案前的李牧,站起来拱手道:“大王,末将有话要说。”
魏璟点头:“讲。”
“末将认为,国家要富得开疆拓土,军队要强得先让百姓富足,想称霸天下必须广施仁政。
这三样都做到了,王业才能成。魏国自文王以来强盛,但桂陵、马陵两场大败仗伤了元气。
后来变法恢复了些,但离能压服各国还差得远。魏国现在得把自己当个小国看,做事要谨慎稳妥才行。”
他转向张仪:“丞相说秦国穷山恶水,百姓凶悍,打它不算谨慎?还说占了秦国地方不好管,因为交通不便?
这话放在秦国变法前也许对,但现在不同了。变法后的秦国,有渭水方便运东西,这些年为了向东扩张又修驰道,和二十年前完全两样。
而且秦国内部老贵族势力还在,正闹内斗,加上几次跟我们魏国打都惨败,国力消耗很大。
魏军就算远征过去,也像老虎冲进羊群,可以一路打进去,轻松拿下。
秦国的变法只讲严刑峻法,不讲仁义道德,被各国看不起,骂他们是‘虎狼之国’。魏国占了秦国土地,天下人不会骂魏国残暴。
吞并秦国,列国也不会说魏国贪婪。这叫名利双收!”
李牧继续道:“反过来,如果我们现在去打韩国,还要挟持周天子,就会背上‘欺负弱小’的残暴名声和‘挟持天子’的恶名。
周天子是各国名义上的共主,韩国又是齐国、楚国的盟友。周王室和韩国受到威胁,肯定会联合起来想办法,去向齐国、楚国、赵国甚至秦国求救。
甚至可能割地送宝请他们解围。到时候,魏国极可能再次面临各国联手讨伐。
这样我们不仅捞不到好处,反而会惹来大麻烦。”
魏璟听着李牧的话。
李牧提到周天子的恶名,让他想起曹操,觉得很有道理。
现在的魏国确实还没到能称霸天下的地步,各国不是傻子,打韩国很可能逼他们再联手。
而且魏璟心里确实担心变法后的秦国,不想给它任何机会翻身。
“打韩国、动周室,会落下恶名。打秦国却能名利双收。占了秦国土地能扩大国家,得了秦国财富能让百姓富裕,灭秦有长远的好处。丞相,你怎么看?”
张仪听出魏璟的意思,问道:“大王的意思是.要攻打秦国?”
魏璟肯定说:“李牧将军的话确实说动本王了,不知有没说动丞相你?”
张仪坦然一笑:“靠嘴巴争输赢是为私利,为国家谋利才是我张仪的本分。
我不是好面子的人。李牧将军有长远眼光,能献上治国良策,这是魏国的大幸。”
“好,李牧,这事就这么定了,征讨秦国,将秦国再次压缩渭水以西。”
灭秦自然是好的,但分秦现实点。
秦国民风彪悍,青壮年组成军队,六十岁的人也能拿去锄头当武器。
当年少梁之战,20万秦军,多数还是老弱病残组成的,硬是让25万魏军讨不到便宜。
将秦国一下子逼到绝境,困兽之斗,这样的话,魏国的损失太大。
“末将在。”
“既然是你力主攻打秦国,又曾在河西大败秦军,熟悉地形,讨伐秦国就由你带兵!”
“末将遵命!”
魏璟看着殿内群臣:“诸位,这次是我们魏国第一次把战线推进到河西以西,我们盼着将军凯旋!”
大殿上所有的文武官员齐声应和:“盼将军凯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