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盛弘接过话茬:“岳母大人也看见了,若此事仅关乎盛家,我们甘愿默默承受。·小/税_C*M¢S/ ·追+罪~新!彰-踕_
但梁国公无辜受牵连,总不能让他有苦无处诉吧。”
王老太太听后,一脸无奈:“你们说,我该如何选择?他们哪个不是我的心头宝。”
盛弘冷静地说:“有错必罚。”
“今日众人心中自有公道。”
“依我看,严惩那毒妇,两家仍可和睦,不会因此产生隔阂。”
王老太太听后冷笑:“盛大人真是精明。”
“若我不肯呢?”
“即便依法处理,我女儿最坏也不过是廷杖流放。
但你家长媳就能脱得了干系?别忘了,指认梁国公的是你盛家的死契仆人。
就凭这点,说她毫不知情,梁国公能信?”
王若弗惊讶地看着王老太太,问道:“母亲,您这话是何意?难道要为了姐姐牺牲我吗?”
贾珣平静地说:“大娘子还未明白吗?你家老夫人这是在精心策划。
她正用你的名声和性命,与我及盛伯父较劲,真是高明。”
“你想迫使我们投鼠忌器,默默承受这份委屈,是吗?”王老太太得意地说。
“梁国公,我也不怕首说。”王老太太继续说道,“你之所以愿与盛府联姻,不过是为了自己的名声,不愿背负悔婚的骂名。
但此事若闹得沸沸扬扬,连盛家都被卷入,你还会娶一个名声受损的女子吗?依我看,此事不如就此罢休,大家各退一步。+二^捌_看*书~旺- ¨已_发!布_蕞/辛~璋-劫·”
“我回去后定好好管教女儿,不让她再给你们添乱。”
贾珣大笑之后言道:“常言道,姜还是老的辣,老夫人似乎略知一二。
罢了,此事暂且放下,换个议题。
敢问老夫人、王夫人,儿媳对婆母不敬,该当何罚?反之,婆母强灌儿媳绝育之药,一旦流传开来,王家的名声又将如何?”
话毕,王家三人面色骤变,紧锁眉头望向贾珣。
王舅母略显慌乱,问道:“梁国公此言何意?”
贾珣淡然回应:“字面之意罢了。
王夫人,想不想此事明日便传遍京都?到那时,王家的声誉如何,你心中自知。”
“据我所知,王夫人一女己嫁,一女正议亲事。
此事若传扬出去,己嫁之女在夫家将如何自处?待嫁之女,恐怕要久居闺中,无人问津。
就连王大人,今后在朝中何以立足?”
“即便是受太庙供奉的王老太师,其牌位亦恐遭人非议。”
“念及此景,我倒颇为期待。”
“老夫人,你可愿亲眼目睹这一切?”
此刻,王老夫人己失却先前的傲气,笑容尽失。
王世平与王舅母向王老夫人进言:“母亲,我们己尽力,再插手,王家恐难保全。~纨`夲?鉮¢占` .唔+错*内′容?”
王老夫 ** 衡之后,无奈点头。
她怒视贾珣,说道:“想不到梁国公年纪轻轻,竟如此手段毒辣。”
“此番王家栽了,但愿梁国公能长久得意。”
“我这不争气的女儿,便由你处置,我们走。”
贾珣冷冷道:“站住,何时让你们走了?”
王世平无奈道:“梁国公,王家不再参与此事,难道连走也不行?”
贾珣漠然说道:“走可以,但需带走康王氏。”
“我和盛府不会对她私自用刑,但老夫人管教女儿,理所应当。”
“明日若我未闻其死讯,一切好说。”
“否则,王家便与她一同承担后果。”
王老夫人怒指贾珣:“你竟要我亲手送她上路!”
贾珣不为所动:“若非王家今日插手,事情不至于此。”
“既然非要卷入,这便是代价。”
“我耐心有限,老夫人好自为之。”
“但若她途中逃跑,或你们暗中替换,亦非不可。”
“只须做得天衣无缝。”
“若我发现,必叫你们付出代价。”
王老太太气得浑身颤抖,几近失去意识。
王世平连忙扶住她,接着说道:
“梁国公,不过是小事一桩,何必如此动怒?”
贾珣冷静地回答:
“除非自己亲身经历,否则怎知疼痛?”
“若至亲真的离世,宽容与慈悲都变得毫无意义。”
“看看你们的模样,我只觉得可笑至极。”
“算了,快些送老夫人回府,别再拖延。”
“就算要死,也别死在我眼前,太不吉利。”
王世平愤怒至极,却不敢发作,只对王舅母命令:
“叫仆人来,把她押回去。”
康姨妈试图反抗,却被贾珣的亲兵重新绑住,封口带走。
康姨妈最终被王家带走,前路只有一死。
王家人走后,盛弘见王若弗瘫倒在地,心生怜悯,吩咐刘妈妈将她扶回房。
在葳蕤轩正厅,盛弘苦笑说道:
“公爷,没想到老岳母竟是这样一个毒妇,害得两家至此。”
“以后,两家恐怕难以再见面了。”
贾珣平静地回答:
“今日之因,他日必有果报。”
“盛伯父,与王家己经决裂。”
“大娘子先被嫡姐陷害,又被生母抛弃,心里肯定很乱。”
“你也不必对她太过严厉。”
盛弘听后,感激地看着贾珣:
“多谢公爷体谅。”
简短交谈后,贾珣离开了盛家。
夜深人静时,在梁国府晋阳长公主的居所,公主听闻今日之事,也感慨万分。
“夫君,康王氏如此狠毒,轻易让她死去,倒是便宜了她。”
贾珣微笑着说:
“说到底,盛家与王家还是有些旧情的。”
“看在王老太太的面子上,也不能做得太过。”
“说到底,溺爱孩子就是害了孩子。”
“康王氏的今天,与王老太太的溺爱脱不了干系。”
“教育子女要严格,考察品德更要严谨。”
“王老太太活到现在,竟然还不明白这个道理。”
“王家的衰败,己成定局。”
“难怪古人说,娶妻要看贤德,纳妾才看美貌。”
晋阳长公主听后瞪了贾珣一眼。
“怎么,娶了晋阳,你觉得委屈了?觉得晋阳不美吗?”
贾珣沉默,古往今来,女子似乎总擅长曲解男子之意,再寻隙反驳。
对付此类女子,强硬手段似乎成了唯一选择。
不久,晋阳长公主的求饶声在房中响起。
转眼便是永和五年除夕。
依照惯例,无论平民还是贵族,此日皆需祭祖,梁国府亦遵循此俗。
贾氏宗祠本在金陵,后因宁荣二公军功显赫,迁都京都,宗祠也随之迁移至宁国府。
宁国公为长房,荣国公为二房,故宗祠设于宁府。
往昔,他曾多次参与祭祖。
而今,宁荣二府己失爵位,宗祠亦迁往梁国府。
今年祭祖便在梁国府进行。
京都贾氏族人己稀少,原八房中,仅宁荣二房主脉尚存数人,其余六房旁支多受牵连,流放远方。
因此,今年祭祖格外冷清,仅寥寥几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