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贾珣将夜宴图交给内侍夏守忠,夏守忠恭敬地献给永和帝。~二′八,看?书*旺, \无+错^内~容~
永和帝瞥了一眼夜宴图,问道:“梁国公,知晓这幅画秘密的人,都还不清楚其中内情吧?”
贾珣点头:“回陛下,她们对此一无所知,只知道微臣的身份。”
永和帝微笑:“你倒是体贴,几个弱女子,朕也不愿为难。”
“既然她们不知秘密,此事便作罢。”
“夏守忠,撤回监视那些女子的皇城司人员。”
“再拿个火盆来。”
“遵命。”
不久,夏守忠端着一盆炭火进入大殿。
永和帝起身,携夜宴图至炭火旁,将其投入火中。
“朕与他们的恩怨,至此了结。”
“尘归尘,土归土,这样的结局,也算圆满。”
“梁国公,晚膳时间己到,皇贵妃欲见你,前往宁寿宫觐见。”
“夏守忠,带梁国公去宁寿宫。”
夏守忠应声:“遵旨,梁国公,请。”
贾珣点头,随一小太监前往宁寿宫。
宁寿宫内,刘妃望着焦急等待的晋阳长公主,面露无奈。
“晋阳,瞧你这副模样,成何体统。”
“尚未婚配,却似痴等夫婿。”
“真要嫁入梁国公府,娘怎能安心。”
“梁国公虽未娶你,却己有两妻一妾。”
“那妾室即将生产,你这般模样,到国公府何以立威。?E-Z?暁-税_枉^ +勉?废+粤!渎·”
晋阳长公主淡然说道:
“母妃,盛六姑娘、薛姑娘等人,您都曾夸赞。”
“赞她们为知书达理,无俗气。”
“既如此,女儿到了国公府,又需向何人立规矩?”
“难道要整日冷面,让众人不悦,连夫君也不喜,才算好?”
“且我自认为身份尊贵,何人敢轻视?”刘妃闻言轻叹。
“孩子,娘并非此意。”
“你嫁入梁国公府,便是当家主母,需掌管府中事务。”
“但你心性纯真,怎能管好国公府?”
晋阳长公主微笑回应。
“娘,那我无需忧心琐事,钱财亦不缺。”
“只要与梁国公和睦,后半生无忧,岂不更好?”
“管家之事繁琐,我曾短暂管理过冠军侯府,便疲惫不己。”
“薛姑娘家为皇商,管家之事想必精通。”
“盛六姑娘受盛老太太教养,想必也会得到指点。”
“如此,我又何必去做那吃力不讨好的事?”
刘妃听后略作思考,认同了晋阳长公主的话。
晋阳长公主乃 ** 独女,身份尊贵。
贾珣家大业大,管家责任自然重。
寻常主母皆欲紧握管家大权,但晋阳长公主无需如此。
无论国公府由谁管家,都不敢让她受委屈。
大周嫁女,嫁妆丰厚。*萝¨拉,小.说· ?埂¢新¢罪`全+
晋阳长公主出嫁时,永和帝所备嫁妆,定会更加惊人。
手握巨资,身份尊贵,无人敢欺。
在此情境下,晋阳长公主专注于夫妻之情,实为明智。
她虽性情单纯,却也聪慧。
母女正谈,一宫女入内禀报。
“刘妃,晋阳长公主,梁国公贾珣己在殿外等候。”
刘妃轻声道:“梁国公,请进。”
随即,贾珣步入,恭敬施礼:“臣贾珣参见贵妃娘娘,参见长公主殿下。”
刘妃笑容满面:“梁国公乃国之重臣,不必多礼,请坐。”
“谢娘娘。”贾珣落座桌边,刘妃随即命人上膳。
此刻,晋阳公主面露羞涩,与之前判若两人。
此乃贾珣与晋阳公主首次正式相见,虽曾数次偶遇,皆是公主暗察,贾珣未曾知晓。
贾珣应允婚事,实为时局所驱。
他敬仰永和帝,认为其才智过人,勤勉爱民,且对自己颇为优待。
贾珣对现有境遇颇为满意,战时英勇,和时享乐,加之京营半数为其心腹,若永和帝有不利之意,他亦可反制。
为安永和帝之心,贾珣愿娶晋阳公主,亦因知晓皇家隐秘——永和帝与忠顺亲王不和,此举可稳地位。
永和帝英俊非凡,必不会亏待自己,虽未见贵妃,贾珣深信如此。
晋阳公主遗传优秀,相貌定佳。
即便她自幼受宠,或有任性之时,但贾珣自信能应对,遂爽快应婚。
今日相见,贾珣确信选对了人。
晋阳公主之美,令他惊艳,娇羞之态,全无任性之气。
永和帝虽宠晋阳公主,却非溺爱,公主品行端正,谦逊有礼。
不久,御膳房呈上简朴餐食,六菜一汤,于皇贵妃与公主而言,颇为平常。
刘妃笑道:“梁国公,陛下节俭,不喜奢华。”
“粗茶淡饭,请勿介意。”
贾珣笑答:“娘娘放心,臣惯于军旅艰苦,干粮冷水常伴,相较之下,此己是佳肴。”
晋阳公主递上手制糕点:“梁国公为国征战,辛劳无比,此乃本宫心意,请享用。”
贾珣感激接过,品尝后称赞:“软糯香甜,殿下手艺非凡。”
公主闻之甚悦:“梁国公若喜爱,本宫再遣人制送。”
刘妃见公主对贾珣之情显而易见,急以轻咳打断。
“晋阳,梁国公,用餐吧,莫使佳肴冷却。”
餐后,贾珣离去。
刘妃望着晋阳公主那留恋神情,无奈地叹息。
她深知贾珣之能,必才智超群,非庸碌之辈。
女儿若嫁入国公府,恐受其辖制。
虽未必为祸,但刘妃仍为女儿前程担忧。
数日后,京都翰林院内,编修欧阳旭正忙于史书。
新科进士一甲三人,分别为状元、榜眼、探花,依例授官。
状元多为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则为翰林院编修。
如嘉靖朝首辅徐阶,以探花入仕,起步即为编修,后步步高升。
翰林院为育才圣地,地位显赫。
官场之中,一甲进士地位尊崇,其次为二甲进士之庶吉士,再次为二甲进士及三甲同进士,最低为捐官与荫官。
欧阳旭为新科探花,于翰林院备受关注。
他高中探花,且与权贵高家联姻,令同僚艳羡。
尽管高家婚事拖延,却无大碍。
欧阳旭正沉浸史书时,翰林院小吏来报:
“欧阳大人,吏部来人,请您前往吏部候调任。”
欧阳旭闻之,面露喜容。
在古代,进士及第并不即意味为官。
须待官职空缺,方能补缺。
进士中,仅佼佼者方能入翰林院,其余多赴六部为观政士,实习治国之道。
即便入翰林院,亦非易事,虽地位尊崇,但终需施展才华。
部分有背景进士能速得实职,如盛长柏,高中二甲第十三后,鹿鸣宴后即入翰林院庶吉士,仅三月,便被调至礼部,任正六品主事。
《左传》提及,国之重事,唯祭祀与兵戎。
礼部负责礼制与教育选拔,选官标准严苛。
盛长柏能在及第后迅速入礼部,得益于盛弘之力,加之吏部鉴于盛家与贾珣之谊,乐意成人之美。
欧阳旭闻高鹄欲联姻,当即应允,并瞒下与赵盼儿的婚约,意在官场获援。
他曾暗示高鹄欲离翰林,入六部,但高鹄态度模糊。
欧阳旭不敢强求,恐被视为急功近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