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林噙霜与盛墨兰遭人设计后,王若弗的生活愈发顺心。\w.a!n-b?e¨n..,i,n!f¢o^
这让康姨妈心生嫉妒,她自视甚高,生活却不如意,而妹妹却过得幸福美满。
康姨妈心性歪曲,自身不幸,亦不愿见人幸福。
若她真心念及与王若弗的姐妹情深,凭其手段,林噙霜早应遭殃,不致王若弗因林噙霜多年郁郁。
实则,林噙霜让王若弗不快,康姨妈倒是乐见其成。
可惜,康姨妈这明显心思,王若弗浑然不觉。
此刻,王若弗怒气冲冲踏入康府,首闯康姨妈居室。
入门,本想质问,但见丫鬟嬷嬷在场,便沉着脸坐到一旁。
康姨妈示意,下人都退了出去。
随后,康姨妈起身至王若弗身旁,笑问:
“妹妹难得到访,怎一脸不悦?”
王若弗怒气冲冲回应:
“大姐姐你安的什么心,非拽我去冠军侯府大闹一场。”
“昨晚被夫君一顿臭骂。”
“咱赶紧去冠军侯府,接回孩子,向明兰道歉。”
“不然,咱姐妹今后怎处?”
康姨妈听后,淡笑回应:
“我就知道你会来找我,只是没想到这么快。”
“看来你婆母和夫君定是急了。”
王若弗更加焦躁:
“大姐姐你还有心思笑,这不是成心害我吗?”
康姨妈摆手:
“咱俩同胞姐妹,我怎会害你。”
“我这是在保你荣华富贵。”
王若弗疑惑:
“何意?”
康姨妈笑道:
“冠军侯出身尊贵,地位显赫。.齐,盛_小*税`旺\ ,哽~欣′罪¢筷¨”
“南境大胜,为大周开疆拓土,即将凯旋。”
“我大周即将有十七岁的国公爷。”
“冠军侯府未来几十年富贵无边,你们盛家也能沾光。”
“但你细想,你非明兰生母,她真能与你同心?”王若弗心中不安,嘴上却说:
“别这样讲,明兰虽在老太太身边长大,但家谱上记的是我。”
“她晨昏定省,对我极守规矩。”康姨妈摆手:
“你是她嫡母,她所为不过是礼数,为名声所迫。”
“她的心,始终向着她婆母。”
“明兰未嫁入冠军侯府,若站稳脚跟,岂会将你放在眼里?”
“届时,在盛家我岂不处处看人脸色?”
王若弗反驳:“你那兆儿就会与你一条心?她亦非你所出。”
康姨妈自信满满:“我怎会像你,连妾室和庶女都管不好。
兆儿的亲娘和弟弟都在我手里,我让她往东,她不敢往西。”
“你想想,为何你婆婆和夫君一听兆儿要进冠军侯府就急了?他们只想借此攀附。”
“日后你们有事求顾候,都得靠他们。”
“这样,你在家里还有什么地位?”
“我们把兆儿送进冠军侯府,等她和冠军侯事成,什么问题都解决了。”
“到时候我们行事,只需一句话,兆儿绝对听从。”
“我是你亲姐,能害你吗?你想想,是不是这样?”
王若弗有些心动,犹豫了一下,还是说:
“但我夫君和婆婆那边,我怎么交代?”
康姨妈轻蔑地说:
“妹妹,我真不知说你什么好。+咸*鱼?看.书/ -唔?错′内`容,”
“有王家在,你怕什么?”
“再过段时间,我们全家都要回京了。”
“到时候,我们的势力会更大。”
“该是他们怕你,哪敢休你。”
王若弗摆手说:
“这怎么行,虽然婆婆不是我生母,但她对孩子很好。”
“夫君也看重名声,对婆婆极为孝顺。”
“这样做,不是伤了夫妻感情?”
康姨妈不以为意:
“什么夫妻感情,都是假的,你说得倒好听。”
王若弗不满:
“大姐姐,你和姐夫不和,不代表所有人都这样。”
“自林噙霜那 ** 去世后,我和夫君倒是挺和睦的。”
康姨妈闻言怒火中烧,她夫妻不和,最讨厌别人炫耀这个。
但她正计划对付王若弗,不能发作。
只好强忍怒气说:
“那又怎样,他能每件事都听你的?”
王若弗答:
“倒也是,夫君有时会听我的。”
康姨妈彻底怒了,脸色阴沉:
“算了,你这么犹豫不决,什么事也办不成。”
“好话坏话都说了,利害关系也讲明了。”
“如果你还想把兆儿接回来,我首接接回来便是。”
“将来在家里受气的是你,不是我。”
王若弗一听急了,连忙说:
“大姐,莫急,容我再思考片刻,可好?”
康姨妈淡然答道:
“随意,你慢慢思量。”
经过一番长时间的犹豫,王若弗最终决定不让康兆儿回归。
至于后果,大不了就是受些冷落,反正自己不会被休,这在林噙霜在世时便己是家常便饭。
正如王若弗所料,盛老太太对王若弗表面顺从背后违抗的行为极为不满,但盛明兰为了维护婆媳关系,只能默认此事。
时光匆匆,二十日转瞬即逝。
今日,大周京都的街道上人声喧闹,众人都在期盼征南大军的胜利归来。
不久,德胜门外,一支队列整齐、气势磅礴的军队缓缓逼近。
军队最前方,冠军侯贾珣身着银叶锁子甲,英姿勃发,左侧是忠勇侯顾廷烨,右侧则是羽林卫统领凌不疑。
三人之后,南征的众将领依次跟随。
左丞相柯政与右丞相萧钦言早己带领百官出城迎接。
贾珣等人抵达后,百官齐声高呼:“我等恭迎冠军侯及征南大军胜利归来!”
行礼完毕后,贾珣等人下马。
六宫都太监夏守忠手持圣旨高声宣读:“征南大元帅冠军侯及征南大军众将领接旨!”
“臣等恭迎圣旨。”
夏守忠展开圣旨宣读:“顺应天命,特颁此旨。
冠军侯贾珣,勤勉治国,实为朝廷栋梁;才学兼备,定能为国家增光。
大梁无故侵犯,卿三月内平定,朕心甚慰。
特封贾珣为梁国公,食邑十万户。
另赐九锡之礼,冕十旒,以表彰其功勋。”
“征南大军将士,由吏部逐一封赏,无需多言,钦此。”
圣旨颁布后,文武官员与征南军将领皆露出惊讶之色。
永和帝册封贾珣为梁国公,众人早有预料。
此番战功显赫,封国公自是理所当然,即便是封郡王,众人亦不会觉得意外。
然而,后续的加九锡与冕十旒之赐,却让众人困惑不解。
加九锡,本是古代表彰功臣的最高荣誉,象征九种御赐之物。
但随着权臣的出现,加九锡渐渐成为篡权的预兆。
冕十旒,亦是尊贵的象征,原本为天子专属,后来逐渐成为天子的代称。
永和帝对贾珣如此重赏,朝臣多认为意在警示,让他不要骄傲。
征南军的将士们也面露不悦。
贾珣却面色平静,接旨时态度不卑不亢,这让众人感到疑惑。
不久,疑虑尽释,因夏守忠续宣圣旨第二道。
“遵天命,受此嘉命。”
“晋阳公主,性情温婉,勤勉柔顺,纯善无双,乃朕心头之爱,其母乃皇贵妃刘氏。”
“公主自幼受朕宠溺,精心培育,十数载光阴,侍奉左右,尽心竭力。”
“梁国公贾珣,品德高尚,出身显赫,乃开国功臣之后。”
“朕与皇后、皇贵妃皆对其颇为赏识。”
晋阳公主至婚龄,故晋封其为晋阳长公主,并赐婚于梁国公贾珣。
钦天监受命挑吉日,礼部筹备婚礼诸事。
愿二人心心相印,共结百年之好,夫妻和睦,以安朕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