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增产三成
更何况,刚才四皇子还当众对他恶语恐吓,两相对比之下,谷光辉就这样将事情的来龙去脉完整地讲了出来,将秦逸轩的阴谋彻底揭露在众人面前。×a°如(a文_网|`* ?无e错?:内?容+
“老四!”
尽管有所猜测,但确定今天这一场闹剧都是秦逸轩设计陷害秦川的局后,晟渊帝还是龙颜大怒。
“父皇息怒!儿臣……儿臣……”
晟渊帝震怒,秦逸轩吓得“扑通”一声跪在了地上,紧张惶恐的模样倒和先前的谷光辉对上了。
他懊悔啊!要是早知道秦川会不惜重金贿赂这群流民反水,当初收买这群人的时候就该多掏些银子!大不了先给他们许诺,事后有的是办法把银子再弄回来。
晟渊帝神色冷峻,沉声说道:“老四,你身为兄长,不思兄弟和睦,竟做出如此大逆不道之事,你眼里还有没有朕,有没有皇家的规矩!”
“父皇,儿臣也是一时鬼迷心窍,儿臣知错了!”秦逸轩六神无主,只一味的认错求饶。
如今事实已摆在明面上,秦逸轩不得不承认是自己技不如人大意了。
以晟渊帝的性格,他现在服软,可能还能减轻一些处罚,若真的死犟不松口,晟渊帝一怒之下做出什么来可就不好控了。?+o0μ?&0?a小[¥说,?-网· )_?最???新·°章;3%节£÷o更@?|新·t$快/
“父皇,儿臣做这一切都是为了大秦江山稳定,只是一时糊涂,用错了方法啊!”慌乱之中,秦逸轩不知哪根筋搭错了,说了个自己都觉得不靠谱的理由。
“嗤,四哥你这话三岁小儿能信吗?”秦川毫不留情的冷笑道。
秦逸轩脑子疯狂运转,为自己找的理由找补道:“父皇,您把眼光放长远些,我大秦小龙虾虽泛滥成灾,可受灾害的灾民也多,再加上对六国出口的巨大数量。依儿臣估算,不出两个月,大秦境内的小龙虾就会被消耗一空。到候,流民没了饱腹之物,肯定会心生不满,聚众闹事!”
他一边说,一边比划着,试图让晟渊帝相信他的这番说辞。
“如此一来,朝廷又得动用大量资金赈灾,七弟看似缓解了当下的灾害,实则只是把灾害带来的影响推后一段时间,留下隐患!儿臣忧心国事,让危害提前展露出来,只是一时行事莽撞,还望父皇明鉴啊!”
秦逸轩越说越激动,脸上的神情也愈发恳切,仿佛他真的是为了大秦江山着想,然后一不小心出了个下策。!s¨a!n¨y¢e\w\u-./o/r·g-
“四哥,你这张嘴是真能狡辩啊!”
秦川不知道该夸秦逸轩这么快就想出个理由为自己开脱,还是骂他想的理由这么离谱,还想企图混淆视听,逃避惩罚。
“诡辩!”
秦川都能看出来的事,晟渊帝又哪里看不出来,气的一脚正踹在秦逸轩胸膛上。
秦逸轩刚吐了一口血,又受这么一脚,整个人趴在地上连连咳嗽。
“父皇,儿臣所做的一切,皆是出于对大秦的一片赤诚之心呐,还恳请父皇明察!”
豆大的汗珠从额头滚落,咳嗽让秦逸轩说起话来断断续续,看着好不狼狈。
“请陛下明查!”
“请陛下明查!”
接二连三的求情声响起,正是听到消息后陆续赶来的文武百官。
“你们!”晟渊帝戛然而止的声音中带着压抑的怒火。
朝堂之上,众多文官以秦逸轩马首是瞻,今日若真要严惩秦逸轩,恐怕会引发大批文官的不满,从而导致朝堂局势动荡不安。
现在大秦正是处出在救灾休养的关键时刻,晟渊帝不愿再出现其他的意外。
“父皇,从其他角度看,四哥说的也没错。以目前小龙虾的消耗速度,确实维持不了太长时间,朝廷出面赈灾也只是时间问题。毕竟小龙虾这东西最多只是算作一道菜!”
秦川看出了晟渊帝左右为难,沉稳冷静的声音在嘈杂的环境中依旧突兀。
“对对对!父皇您瞧,七弟也是这样想的!”秦逸轩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似的急忙接过话茬。
晟渊帝不解地转过头,问秦川:“川儿,你四哥做局诬陷你,你为何反倒要为他说话?”
“不!父皇,孩儿只是在如实陈述事实罢了。”
秦川嘴角上扬,亮出他的底牌:“小龙虾能解一时之急,但不是长久之法!儿臣建议以两月为期,按儿臣先前在朝堂所说,朝堂镇灾放粮,同时采用以工代赈的方式,招收流民参与兴修水利工程,维持大秦长久的稳定!此外,父皇,孩儿有把握研发出一种新型优质水稻,预计至少能让产量增产三成!”
“三成?增产三成的水稻!你确定这不是在说谎吗?”
“太子殿下什么时候对良种有所研究的?”
“天啊!若真有这种水稻,我大秦每年能多存活下来多少人啊!”
秦川此言一出,原本还专注于如何为秦逸轩减轻处罚的文武百官瞬间转移了注意力。
哪怕对此并不是很了解的武将,看周围人的反应,也能意识到增产三成的稻种有多么重要。
“川儿,这话可不能随便说!”晟渊帝被惊喜了一瞬,但很快严肃起来。
大秦境内地形大多只能种植水稻,可又因河流众多,每年都洪水频发,严重影响了水稻的年产量。
若秦川真能够研发出增产三成的水稻,那绝对是大秦的一大幸事!百姓温饱,流民不再挨饿,还能充盈国库,增强国家的实力,让大秦在天下七国中更具竞争力。
可希望越大,带来的失望也可能更大。晟渊帝不想百官对秦川过高后,一旦出现些意外,秦川的处境会变得更糟。
秦川能看出晟渊帝的用意,心中感动的同时也语气笃定地回道:“儿臣句句属实,不敢妄言!”
不说大秦,就是秦川之前所在的华夏,早些时候水稻产量也是极低。
后来经过一代代人的不断改革实验,终于在袁爷爷手上实现了产量惊人超级杂交水稻。
秦川小的时候曾经跟着爷爷一起在农科院生活过一段时间,耳濡目染的对水稻增产一方面接触颇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