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吃完了?
“这种害虫名叫小龙虾,可根据做成不同的口味命名菜的名字,比如除了这次品尝的麻辣味,还有五香、蒜香、油焖、香辣、清蒸等等等等,每一种都别有一番风味。ˉ±&精¥武-?.小:?1说′?网a ?-2追?最±!?新$¥章??节)”
若不是这里的调味品没有现在那么丰富,秦川起码能给他说出18种做法。
晟渊帝啧啧称奇,看一下小龙虾的眼睛里都放着光:“如此丰富的做法,有机会朕要都品尝品尝!川儿,朕能否大饱口福就看你了。”
“父皇放心,儿臣一定让您满意!”秦川对这点能拍着胸脯保证。
因为在大臣中第一个站出来,而吃到不少小龙虾的丞相李崇和没有退下,待两人交谈过后,第一时间就站了出来。
“太子殿下,这小龙虾味道确实美味,可之前听闻有人吃了这害虫后腹泻不止,甚至危及性命,这又是为何呢?”
“对啊,这是为什么?”
众大臣们对这个问题也非常好奇,若早知道这害虫能吃,还能让它发展成“害虫”?
秦川料到他们会问,耐心地解释道:“其实这道理很简单,就是没有正确处理和烹饪小龙虾的问题!小龙虾长期生活在泥沼之中,体内藏污纳垢,清洗时需要格外费心。¨??2′??8_,¨看?°书÷1·网)? ?&=更3&μ新£??最?全D{再有,小龙虾烹饪时一定要彻底做熟,食用时也要注意方法。”
“比如虾头部分,是病菌和寄生虫最容易滋生的地方,尽量不要食用,倘若没有熟透或者食用过量,就极易引发腹泻等症状。”
“最好的,还是只食用尾部。头部没有肉,还都是排泄物,尾部的肉质多,还鲜美。只要掌握了正确的烹饪方法,就能将这其貌不扬的小龙虾变成鲜美无比的佳肴。”
秦川的一番话,如同拨云见日,让群臣们茅塞顿开。
“原来这看似简单的一道菜里,还有这么多门道!”
秦川还记得自己的初衷是为了解决大秦的虫害,目光炯炯的看向晟渊帝道:“父皇,今年我大秦遭遇灾情,粮食欠收。可福祸相倚,小龙虾在田间地头泛滥成灾,如今得了食用小龙虾的方法,既能为朝廷缓解粮食压力,又能让百姓们有饱腹之物,度过这艰难的时期!”
“福祸相依,好一个福祸相依!”
晟渊帝此刻的心情极好,深感认同:“川儿,你能心系天下百姓,为国解决难题,朕深感欣慰。-d~i?n\g~x¨s,w?.·c_o′m`”
若不是亲眼所见,亲口品尝,晟渊帝恐怕还会固执地认为这是不能吃的害虫。
为了进一步赢得晟渊帝的信任,让小龙虾以最快的速度推广出去,秦川当即吩咐许全。
“许总管,你辛苦一趟,多弄些小龙虾来,我给大家演示一下其他口味的做法!”
“是!太子殿下!”许全带着钦佩崇拜应下。
不多时,在秦川那一双妙手的精心烹制下,多种口味的小龙虾新鲜出炉。
麻辣口味,火辣奔放,带着虾肉的鲜香,闻着就让人直冒热汗却又欲罢不能;蒜香口味,浓郁醇厚;五香口味,独特的馥郁气息……
各种味道交织在空气中,勾得人垂涎三尺,让那些本就没有尝到味道的大臣都蠢蠢欲动。
依旧是晟渊帝第一个品尝,没有夸赞,仅看他那一个接一个的动作就知道这些小龙虾有多么的好吃。
“原本还因为老夫吃不了辣觉得有些可惜,没想到不辣的小龙虾也如此美味!”
“这蒜香的味道,我夫人肯定喜欢!”
“虾肉软弹有嚼劲,香味还在口中久久不散,当真让人回味无穷啊!”
小龙虾口味繁多,总有一种能符合个人的口味,就像现在的大臣们一样,夸赞之声此起彼伏,哪还有先前避之不及的模样。
“咕咚!”
一旁的秦逸轩眼巴巴的看着那热腾腾的小龙虾,可一想起自己之前放下的那些狠话,只能默默的咽着口水。
晟渊帝难得吃的这么满足,放下筷子时还有些依依不舍。
秦川将这一幕看在眼里,笑意更深:“父皇,您觉得这小龙虾如何?是否可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当然!川儿你这次可是立了一大功了!”晟渊帝赞叹的拍了拍秦川的肩膀。
水灾加虫灾,粮食短缺,流民四起,大秦从未遭遇如此严重的灾情,晟渊帝甚至都想过最坏的打算,却没想到被秦川竟能如此轻而易举地化解。
“来人,即刻将小龙虾的各种烹饪方法传授下去,重要注意事项一定要多次强调!”晟渊帝停顿一下,又道:“如有必要,官府人员亲自参与捕捉小龙虾,全力投入赈灾事宜!”
“是,陛下!”
文武百官们整齐划一地应声,声音洪亮而坚定。
尝过小龙虾的他们谁还敢有半句异议?小龙虾的各种烹饪方式与注意事项就这样迅速在大秦传播开来。
有了官服背书,饿极了的灾民们很少有怀疑其真实性,凡是能动的都下田开始捕捉小龙虾。
别说是什么“害虫”,在逃亡路上,许多地方的树皮野草都被啃食殆尽,很多人都开始打起了观音土的主意。
此时只要能填饱肚子,就算是害虫,他们也敢吃!
“唔!没想到这害虫的味道还真不错,我以前怎么就没发现呢!”
“现在粮食紧缺,这小龙虾要是能吃的话,可就不能称之为害虫了,那是救人命的益虫啊!”
“好好吃!能想出这些菜做法的太子殿下真是个天才!”
“朝廷没有骗我们!这害虫真的能吃!”
“没了?你们都吃完了?快!我们再一起去田里捉,我知道哪边的小龙虾最多!”
条件有限,很多灾民没有那么多的调料,可在有限的条件下做出的小龙虾依旧别有一番风味。
哪怕原先还在观望的流民,也在尝到味道之后被点燃了热情。
一时间,成群结队的灾民涌入田间,他们挽起裤脚,弯下身子,用有限的工具最大程度的捕捉小龙虾。
星星之火即可燎原,仅仅不到十天的时间,小龙虾的食用方式就传遍了大秦境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