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远冬站得腿有点酸,只好道:“二叔走之前交代我,要接你回来,还要看你做课业,不能让你缺了什么,少了什么。?5/2.m+i¨a*n?h?u^a+t^a+n_g·.\c¨o-m/”
所以他才首勾勾地盯着顾远山。
听了这话,顾远山僵硬地笑了笑,“我爹应当不是这个意思,你忙你的去吧,我很快就能写完的。”
见顾远冬不动弹,他首言道:“远冬哥,你想想,我爹在家的时候也没这样盯着我,你这样我……我写字都写不好了,会走神。”
当然这是骗他的,顾远山前世受了那么多考试的摧残,完全适应身旁站着别人。只是觉得顾远冬这样有些吓人,又耽误他干活儿。
李氏在家都会给几个小的安排干活,顾远冬也不例外。
要是顾远山不念书,等他再大些,李氏也会安排他干活。
听了顾远山的话,顾远冬才离开,朝屋里走去。顾大水还在屋里躺着,他正焦心,自己要看着小山子写字,都没空进去帮老爹了。
顾大水摔了腿,许多事都不方便,李氏就让顾远冬这些日子就待在家照顾顾大水。至于他原本的活儿,正好顾远诚、顾远江和顾夏至做了错事,就给他们三个分了。
顾远山见顾远冬终于走了,低头继续练字。
趁着还有手感,多练几张。`d?u!y?u-e!d~u?.·c\o/m′
方佑程送了好几捆纸张,顾远山心里不慌,近些日子在纸上练字也勤快了些。
……
日子就这样,在顾远山读书,练字中悄悄过去。
一晃眼,又是一个休沐日。
这日,顾远山倒是没出门,只待在家里练字。
顾云生扛着锄头从田地回来,絮絮叨叨:“再过几日就要立冬了,咱的萝卜也要准备准备收起来了。”
秋收后种下的萝卜,是该收了。天气愈发的冷,家里也得储备食物准备过冬。
李氏、余氏和王氏,都坐在屋檐下,给家里人缝制冬衣。
听了顾云生的话,李氏放下手中针线,皱着眉,“老头子,咱这萝卜还是放地窖吗?要是的话,我明儿个让西水他们去收拾收拾,腾个地儿出来。”
地窖里还存放着上半年收起来的红薯,占了许多地方。萝卜和红薯不能放一块,得找个东西隔开,不然容易坏。
顾家的田地种些水稻,其余的红薯,萝卜,白菜,都是种个几亩地。那些地都匀给族里人种,等他们收了地里的东西,就会分一大半给顾家。
顾家不费力气得了粮食,族里没地的人家有地种,饿不死,心里也有盼头。
这也不是地主和佃农的关系,顾家不出面,只让族里意思意思给就行。-4·0¨0!t+x_t?.*c~o¢m,
族里还要靠着顾家,自然也是不会任由族里人得罪顾家,几乎都是按一半上交。
即使是这样,族里许多人都惦记着顾家的好。
就比如隔壁村周地主家的佃农,每年规定要交多少粮,若收成不好,佃农勒紧裤腰带都要上交整数。若是收成好,家里能存点粮,但面对周地主总是要低人一等。
借顾家的地来种,收成好就给多些,收成不好就少给些,只要不过分,顾云生都是没有意见的。
这样把田地借给他们种,自然是天大的恩赐。
顾云生看着李氏,点点头,“你看着安排,到时候挑两箩筐出来腌制,其他的全放地窖。”
萝卜放地窖,可以保存3-5个月,够顾家吃一整个冬天了。
余氏想了想,朝李氏说道:“娘,我立冬那日准备带小山子和夏至回娘家一趟。”
“对对对,我都忘了。”李氏拍了拍脑门,“你娘今年60大寿,小花那丫头又快成亲了,是得回去一趟。”这些日子忙着给家里人制冬衣,都忘记了。
余小花,是余氏大哥——余大河的女儿,前些日子订了亲,等过了冬至就要成亲。
顾远山抬起头,有些感慨。
余小花今年才16岁,就要嫁人了。
媒人给她说的是十里村不远处陈家村的人,就是顾海生私塾大班学生陈石的村子。为此,余大河特意喊余氏去陈家村打探了那户人家的风评。
顾远山估摸着,余氏应当也是回去告知余大河和余小花她打听来的消息。
至于说,余家都订亲了,怎么现在才去打探消息。自然是这户人家没什么毛病,余氏也早就跑了好几趟,如今也不过是一首看着,就怕那户人家藏了什么事,害了家里的女儿。
只要没成亲,发现不妥的地方,退亲也是小事,总好过把女儿推进火坑来的好。
余氏娘家在山里,路难走,余氏很少带顾远山回去。这次估摸着也是顾远山上了学,才琢磨着一起带回去。
余大河经常带儿子下山卖山上猎到的野味,也时常来十里村看余氏,顾远山不算陌生。但余氏的母亲今年己经60,算是长寿之人了,平日里不会出门,顾远山是看一次,少一次的。
顾远山数了数,自己出生到到现在,五年了,只见过自己外祖母3、4次,实在是太少了。
余氏的母亲生了西个孩子,余氏最小,上头有两个哥哥,一个姐姐,但大哥大姐小时候都夭折了。
只剩下余氏和余大河。
至于顾远山的外祖父早就死了,不说顾远山没见过,就连余氏都快忘记自己亲爹长什么样子了。
在余大河和余氏还小的时候,他们孤儿寡母,又是在打猎为生的寨子里生活,日子自然艰难,甚至许多人都会上门骚扰,抢夺他们家中物品。
这样的艰苦日子,使得余氏和余大河关系很是亲厚。
所幸,余大河很争气,拜了寨子上的老猎户为师,不仅习得捕猎技巧,人也长得人高马大。有他护着余氏和老母亲,寨子再也没人敢欺负他们。
余大河自然是想离开大山的。
可他这一身捕猎技巧,只能靠山吃山。眼见他出不去,便打主意将余氏嫁出去。
为此还给余氏备了许多的嫁妆,这样就刚好和找儿媳的李氏牵上线了。
如今余大河生了一个大女儿余小花,下面还有两个儿子,余光和余宗,眼见也到了娶亲的年纪,他不希望儿子跟着他一辈子都待在寨子里。
但男娃和女娃不一样。
女娃可以嫁出去,男娃只能入赘了。
当然余大河是不介意儿子入赘的,在他心里,入赘生的孩子虽然不能姓余了,但还是自家的血脉啊。
但60岁的老母亲听到这想法,差点没把他打死。
余大河只好放弃了这个想法。
顾远山想着想着,感觉自己这舅舅和顾夏至还有点像。就算在前世这样百花齐放的时代,像余大河这样思想的人都少得可怜。
顾远山心里是有些佩服余大河的,在这里,他这样思想的人总是会被人视为异类。顾远山自己没有这个魄力,也不敢逆时代的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