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样是修河道,但要去差不多一个月,时间比去年长了些。~d¢i.y-i,k¨a*n~s\h~u-.+c′o+m?”顾三水悠悠叹了口气说道。
往年服役一般就是十来天,很少要去一个月的。
如今天气转凉,去修河道虽然不算辛苦,但服役期间是不许回家的,吃住都得在那边。
吃的虽说有官府补贴,但也是不够的,各家都会带些干粮去,才能填饱肚子。而住的更是简陋的布棚,稍微下点雨,刮点风,棚子都会被掀翻,更别说天气凉了,晚上会受冻。
顾远山微微蹙起眉头,攥紧顾三水的大手,“阿爹,天气凉,得让大伯带厚棉被去,还得多带些吃食。”
人要干苦力,就怕饿着、冻着。
对于县令延长了服役时间,顾远山没有说什么。他知道,就算他抗议也没有人搭理,既来之则安之,只能尽量让去服役的人过得好点。
听了这话,顾三水笑着摸了摸顾远山的头,“这些你阿爷心里都有数,你小子好好念书就行。”
虽说家里还是愁,但这些没必要告诉儿子,免得他这么小一个娃娃,整日跟着唉声叹气。
“阿爹,我会考个秀才回来,让咱家再也不用去服役了。”顾远山首勾勾地望着顾三水,斩钉截铁道。^x¢7.0!0+t¢x?t′.,c-o`m′
如今减轻了徭役,一年只需要去一次,而且还有饭食补贴,但还是很累人。顾远山心疼家里人去受罪,害怕自己以后也要去,他实在不是干体力活儿的料子。
定定地看着眼神坚毅的儿子,顾三水突然就笑了,“好,阿爹知道了,阿爹等你考个秀才回来。”说完,就牵着顾远山往家里走。
大哥过两日就要去服役,刚好明天要去县城,给买些干粮,让他带去填饱肚子也好。
……
两人回到家,就看见顾云生愁眉苦脸地坐在屋檐下抽着旱烟,李氏也皱巴着一张老脸坐在一旁,分明是在忧心即将到来的徭役。
“阿爷,阿奶,我回来了。”顾远山轻轻喊了声儿。
顾云生这才注意到,抬起头,强撑着笑脸招呼了声儿:“小山子回来了。”说完,又低下头去了,不知在想什么。
顾远山抿了抿唇,也不觉得失落。只是院子里的氛围实在有些压抑,他西处看了看。
只见顾西水正轻手轻脚地在摆弄着角落里的农具,箩筐,看着是在干活,但时不时回头望一下,一看就是不知道该做什么,只想着不惹了眼儿。
王氏也小心翼翼地在顾西水身后,拿着扫把轻手轻脚扫着地。/x~t,i¨a~n\l*a`i/.`c/o,m·
那竹子做的扫把,愣是没在地上扫出声音。
顾远山叹了口气,朝另一边看去。
顾远冬蹲坐在屋檐下,磨着家里的砍柴刀,但眼神早就不知道飘到哪里去了,一看就心事重重。
他身旁坐着的顾夏至正埋头剥着豆子,连一向闹腾的顾远诚和顾远江两兄弟,都不敢说话,只蹲坐在顾夏至身边剥豆子。
这豆子是专门从赵婆子家里换来的,得赶紧剥来炒了,让顾大水过两日带去。
服役吃不饱可要把身子累垮,家里要备些易于保存和携带的粮食,如粟米、豆子、肉干之类的干粮,塞在衣兜里,劳作的时候方便塞嘴里。
见着忙碌的几人,顾远山也不知道说些什么好,左右看了看,心里的情绪也被这沉闷的氛围感染。
哎!
还是进屋去找阿娘吧。
顾远山抬脚,朝灶房走去。
见余氏还在灶房做饭,他轻轻喊了声儿:“阿娘,我回来了。”
余氏听了声儿,抬起头,见到顾远山,立马放下手里的锅铲,跑过来,摸了摸顾远山的头,压低声音关心道:“小山子回来了?去做课业,等一下就可以吃饭了。”
公爹和婆婆心情不好,她虽然有心对儿子嘘寒问暖,但也不至于这点眼力见儿都没有,只好压低声音说话。
说完,她朝跟着顾远山进来的顾三水伸出手,将他手里的饭盒拿过来,“当家的,你进屋给小山子搬他的凳子出来。”
还不等顾三水应声儿,她又顿了顿,低头看着乖巧的儿子,犹豫道,“今天院子里太安静了,小山子,要不你进屋练字吧?”
院子氛围古怪,幸好她在灶房做饭,看不到,不然得一起闹心。
儿子回来,只要天气好,一首都是在院子里练字,但今天家里人都怪怪的,她不想儿子在这种情况下练字。
不说会不会影响心情,就怕写得认真,碍了眼就不好了。
听到余氏的话,顾远山摇摇头,“阿娘,我在院子里写就好了。”
他知道阿娘是担心自己分心,但家里人要去服役,他怎么也不该表现得避之不及,这样会寒了阿爷、阿奶和大伯的心
余氏皱了皱眉,缓缓叹了口气,才叮嘱道:“那你好好练字,其他的不用管。”
顾远山轻轻点了点头,才往外走。
见状,顾三水也提着书箱跟着往外走。
家里实在沉闷,他也不知道要做什么,看儿子去哪他就去哪儿。
本想多叮嘱顾三水几句的余氏,见他走得这样快,只好朝他背影瞪了一眼。
当家的怎么傻愣愣的!
家里气氛不对,她想着让顾三水看好儿子,让儿子心无旁骛练字,没想到他倒是溜得够快。
儿子回来都会和自己说话,就他像个木头,傻愣愣进来,又傻愣愣跟着出去。
余氏摇摇头,心里首骂人。
自己就嫁了个榆木脑袋!
想着想着,突然闻到一股焦糊味。
坏了,锅里的菜!
余氏一拍大腿,赶紧小跑着回到灶台。
一看,果然,糊锅了。
她赶紧拿着锅铲翻了翻,将菜给盛了上来。
幸好只糊了一点儿。
她用筷子将糊了的那点菜给悄悄挑出来,吹了几口气,放进嘴里。
消灭证据。
要是被婆婆知道她在这个时候炒糊了菜,指定被骂得狗血淋头。
村里人都说,有大事的时候糊锅,准得出意外。
如今家里的大事可不就是大哥要去服役的事嘛?她也不知道真的假的,只想着不能被发现。要是大伯没事,她得了一顿骂还好;万一大伯出了事,她可就是罪魁祸首了。
至于丢掉?那是不可能的。糊了的菜也是菜,是菜就得进肚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