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云生知道,小儿子最懒,平日里不叫都不会醒,家里就他和老婆子起得早,还有余氏三水两口子,大水会晚一点。¨x*s\c_m?s_w·.?c^o·m+
“你自己的儿子,自己争取来的机会,自己搞定,不要浪费了我的银子,等晚点就和三水他们一起去县城给儿子买笔墨纸砚,家里每人只给500文,花多了自己贴钱。”
后天就要去念书,笔墨纸砚还没买,小山子子是认真念书的,可不能耽误了。这事宜早不宜迟,还是今天让他爹娘带着去买回来比较安心。
课本他不打算让他们买,浪费钱,大哥家有好些手抄本,到时候等他们学会认字写字了,自己抄回来还给大哥就行。
顾云生知道,大哥对于科举这事是认真的,小孙子对读书也是认真的。
他怕看见小孙子那失落的模样,也怕顾海生来真的,把小山子迁到他那脉。
顾西水也不知道500文够不够,只下意识还要多点,刚想开口哭诉就被远诚推了一把。
“爹,我不去,要去你自己去。”说完,顾远诚就跑了出去。
顾远江见状,也扮了个鬼脸,跑出去,一边跑还一边喊着:“哥等等我,我也不去。??优1±.品:&×小?×说<@?网×= $=?更?}\新?-.最+,全·?;”
两兄弟不是装的,真的害怕去念书,特别是去大爷爷家私塾念,他们宁愿上山捡柴禾。
两人从小就在村子玩,和村长家的李明还有屠户家的儿子王虎同龄,都很熟悉。
王虎经常吐槽顾海生,说打手心很痛,关键是连一向老实的李明都没反驳。
两兄弟一开始将信将疑,只以为他们胡说,大爷爷来家里都笑眯眯的,还给他们买糖吃,怎么会打人。谁知道自己稍大了些,大爷爷来顾家抓着两人问东问西,有时候兴致来了,还要教他们在地上写字,写不出来就挨了手心板子。
那板子打得两人双手红彤彤,打了还不算,大爷爷不放过他们,硬要他们学会写字才放他们走。
从此他们就十分害怕大爷爷,也从来不会想着要去私塾念书,只觉得在村里玩很快乐,为什么要去私塾被打手心。
……
顾西水欲哭无泪看着跑没影的两个小崽子,不知如何是好。
顾云生叹了口气,虽然早就知道兄弟俩不爱念书,但他以为会等去了私塾待几天才会嚷着不读了,没想到那么快。¢齐~*#盛£小§>D说?±网¨, )=更&新?¨±最·全]?
其实他也知道念书是有好处的,不说科举,就单说大孙子找的活计,识字就多两百文钱,他也心动,所以才开口让远诚、远江两人一起去私塾。读两年书就能认字、会算账,以后出去干活就更好了。
而且有大哥的帮衬,其实启蒙的三年也花不了几个钱。
他都做好心理准备了,两兄弟如果也愿意,读三年,家里也供得起。
如今两兄弟首接跑了,也不知道自己是高兴省了钱,还是生气孙子没出息。
心里矛盾得很。
顾远山看着阿爷,知道他的纠结,开口道:“阿爷,兴许远诚哥和远江哥是觉得太突然了,才没决定好,要不等我去私塾学了字,回家来教他们,等他们准备好了,开春再送去?大爷爷应该也不会生气。”
他是真心建议的,本来以为家里拿不出那么多钱,可昨晚阿爷首接就让三个人一起去念书,顾远山不知道是因为大伯的主动退出还是阿爷想通了。
而且他真的不建议两兄弟跟他一起去念书,他是成年人的思维,自控力比小孩好多了,两兄弟未必能跟上进度。
他猜测,大爷爷或许会对自己进行特训,远诚、远江跟着自己一起读就是浪费时间,放去中班也不现实,还不如等明年跟着新来的学生一起,起码有伴也不会很枯燥。
当然,这一切的推测也只是基于阿爷真的想送两兄弟去念书。
……
听了顾远山的话,顾云生沉思起来,思考这话的可行性。
顾西水坐不住了,他觉得自己儿子没有那个心思,还不如早点把读书的机会换成银钱好。
他看着自己老爹,搓了搓手心,试探性说道:“爹,要不不送远诚、远江两个去念书了,你就给两兄弟补偿10两……不,5两银子,怎么样?”
本想狮子大开口,但想了想,万一小山子真的是神童,以后真的考个大官回来,自己闹太难看他一定不让自己占便宜,还不如做个顺水人情好了。
顾云生抬起头白了他一眼,说道:“你就不想送你儿子去念书吗?”
顾西水嘿嘿一笑,“我觉得家里就小山子有天赋,我家两个小崽子不是念书的料,还不如把钱给我拿着,等他们大了娶媳妇用。”
话是这样说,但他觉得儿子没有天赋,侄子也是没有的,无奈家里老爹和大伯都铁了心,他也只能退一步。
至于说把钱留着给两兄弟娶媳妇也是假的,又没分家,娶媳妇当然是老爹拿钱,那5两银子给他和王氏,出去胡吃海喝多好。
县城里的肉包子才2文钱一个,五两银子可以吃好多个。
顾西水想着拿到钱就和王氏去城里逛逛,买些头绳、绢花,再给两个臭小子一人带两个肉包子好了。
他没想过老爹会拒绝,毕竟他也看出来了,老爹不想送家里小子去念书,要不是顾远山有天赋,又有大伯的撑腰,老爹不会同意的,两个儿子那份也是自己抢来的,他想不出老爹会因为什么拒绝。
顾云生嘴角抽了抽,伸腿就踹了想入非非的顾西水一脚,“你这混账玩意儿,你知道我下了多大的决心才想着让你家两个崽子跟着去念书识字吗?还想换钱!没有!要读就去读,不读就滚犊子!”
说完,他又踹了顾西水一脚,起身回了屋。
真是气死他了,他下了决心,昨晚就想了半宿,琢磨着念三年书也好,起码能找的活计比大孙子还好。
以后家里几个孙子认字,出去也被人高看一眼,前途也不用担心,一个拉拔一个,都出去了,家里就交给二孙子打理,也算补偿了。
谁知自己想的好好的,孙子他亲爹不上心,真是白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