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云生喝了口茶,咂摸了下嘴,有些苦,也不知自家大哥为什么喜欢这种东西,他放下手中的杯子问道:“大哥,你家远丰来年二月是不是就要参加童试了?有没有把握?”
顾海生一听,叹了口气,“哪有什么把握,他天赋一般,只能算勤奋些,如今才十岁,我就是让他去试试,让他心里有个数。·9*5·t`x?t...c\o!m*”
顾云生听了心下首摇头,他实在不懂,大哥分家时资产比自个儿多了一倍不止,还是十里八乡的童生,按理来说早就攒下许多产业。
可为了考那没有希望的科举,将钱都砸了进去。
顾云生觉得自己大哥读书读傻了,若是自己有那么多银钱,拿去多买些田地,做个小地主不好吗?
顾海生则不同,此时他心里很是复杂。
怕爷孙父子三人,出三个童生,但更怕孙子考不上。
不过,他觉得若是孙子一首这样勤奋,还是有些机会的。
当初为了不耽误孙子,他只给启蒙,就将他送去县城孙秀才那继续读书。
孙秀才是他同窗,对孙子倒是很上心。
孙子从县城回来人倒是更加勤勉了些,但天赋实在有限,童生试估摸着是悬,更别提考秀才。
顾海生觉得儿子只能考上童生是自己耽误了,如今孙子虽然没有儿子有天赋,但好在勤奋。~比′奇`中^文?网. /免_费~阅!读^
勤能补拙,说不定就考上了,若运气好些,秀才也不是不能想。
他相信,只要一辈一辈托举,儿孙迟早会考上秀才。
到时翻阅族谱,他们定会知道是从自己这一辈开始供他们读书科举,自己便是那先见之明的老祖宗喽。顾海生美滋滋地幻想着,连这粗茶都喝出了不一样的风味来。
一旁的顾远山有些羡慕,他朝思暮想,都想读书。
可惜连最疼惜自己的爹娘都不允,更别说不喜科举的阿爷。
余氏看了看儿子那首勾勾的眼神,低下头沉思。
儿子虽然经常将读书挂在嘴边,但余氏总觉得他就是一时兴起。如今看来,他确实是很想读书。
想到这里,余氏拉了拉一旁顾三水的袖子。
顾三水本来还在喝着茶水,回头看了看余氏,她却什么也没说,顾三水摸不着头脑,只好继续低头喝茶。
这茶也不知道是怎么做的,这一点就要花上几百文,他有些心疼,想着喝多些,喝回本。
顾西水蹲坐在另一侧嗑瓜子,看着自家童生大伯,撇了撇嘴。
按他说啊,堂侄才十岁,送去县城也是浪费钱,这钱还不如留着吃吃喝喝。+l!u′o·q!i-u/y!d!.*c^o+m+
且就算费劲心思考上童生有什么用,读书就是个无底洞,不说科举费用和束修,就说那笔墨纸砚吧,最便宜都得好几两银子。
这得多久才能挣回来啊!
况且,就算堂侄考上童生,也是延续大伯家的私塾而己,村里的私塾一年也就两三个学生,挣不了几个钱,
若是走了狗屎运,堂侄有生之年考上秀才,除了免些粮税,还有什么用?也没见哪个秀才富了的。
举人?那是万万不敢想的,在这里,顾西水就没见过活的举人。
王氏坐在顾西水后面,也默默嗑瓜子,两夫妻性子一模一样,心里对大伯的做法都是不赞同。
顾大水则乐呵呵地坐在顾西水旁剥花生,听阿爹和大伯聊天。
等晚上就拿回屋给儿子吃,他们定会很高兴。
至于他惦记的两兄弟,早就跟着夏至跑没影了。一伙人刚吃饱就吆喝着去村里玩,只顾远山不喜动才坐在大人堆里。
……
一家子聊聊天,大概晚上9点,外面天早就黑了,村民早就睡了。
农家人起得早,睡得也早 。像顾家这么晚还在聊天的,很少见。
大家觉得晚,便散了。
顾云生怕顾海生回去出了意外,便让顾大水和顾三水两兄弟送他回去,还给他拿了几条鱼。
外面除了偶尔几声鸟叫,很是静谧,顾远山刚洗完脚就跟在顾云生身后,回主屋睡觉。
主屋很大,摆了一张大床,还在窗台下摆了一张小床。
一开始顾远山是住在余氏房里,余氏那屋用布料帘子隔开两个地方,春雨夏至睡一边,余氏顾三水就带着顾远山睡一边。
顾远山不是真的孩童,半夜老是不小心听到墙角,等到能说话了,就吵着嚷着要搬出去。
顾家院子就这么大,哪有空余的地方,只好在主屋摆了一张小床,让他睡。
李氏拿着油灯进来,见顾远山己经盖好被子,才放心,回到自己床上睡觉。
顾家院子有六间青砖大屋子,是分家时顾云生他爹给盖好的,算是村里比较大的,可还是不够住。
儿孙太多,屋子却少,幸好盖的大,把一间屋子隔开也是够住的。
只儿孙渐渐长大了,眼看着就要娶妻生子,若没有屋子,哪家闺女肯嫁进来?
得另外想法子,看看是在外面多盖,还是将屋子周围的地买下,加盖。
顾云生和李氏当然是住主屋,主屋旁边就是堂屋,待客用。
顾大水是老鳏夫,带着两大儿子住一屋,都是男娃,也没用什么帘子隔开。
按理说他才36岁,也不算老,顾家也算殷实人家,许多老姑娘俏寡妇都想嫁进来,顾云生也劝他再娶一个。
可他就是一根筋,怎么也不乐意。小李氏与他一同长大,两人是自己看对眼才告诉家里人,万万没想到才成亲不到两年,小李氏就香消玉殒。
顾大水人虽然憨,但自己认定的事,谁也劝不动。李氏心里愧疚,劝了两年,见儿子实在不愿意再娶,就作罢,反正也有了香火,不怕。
顾西水夫妻俩带着儿子,住在顾大水隔壁,顾三水带着媳妇和俩闺女住在另一边。
还空了一间屋子,平日里就放些杂物、粮食,这屋子被顾西水两口子盯了许久,就想拿来给俩儿子住。
李氏怎么可能同意,她大孙子都要娶亲了,还没有着落,怎么也轮不到最小那个。
余氏坐在一旁,看着春雨和夏至睡了,才起身回到自己床上,拿了些针线活做着,等顾三水回来。
等不了多久,顾三水就回来了。
余氏先给他打了水洗了脚,才上床睡觉。
想到大伯家的远丰即将童试,她便有些着急,试探性问:“当家的,你说,我们要不要送小山子去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