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晚饭很丰盛,顾远山看着都要流口水。,天\禧!小?说?网+ *免+费~阅¢读*
一大锅浓稠飘着香味的老鳖汤,上面还飘着几颗红枣枸杞,看着十分有食欲。
接着上了一道红烧兔子,色泽诱人,看着就让人流口水。
又上了一条清蒸鲈鱼,这条鱼差不多有10斤重,足足摆满了一大盘,是特意挑出来个头最大的。
最后上了一盘炒蘑菇和凉拌野菜,这些都是余氏和王氏上山找的。
加上一大锅白米饭,看得首让人流口水。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十里村依山傍水,是难得的好地方。
村里人虽有吃不饱饭的,但从来也没听说过饿死过人。只要勤快些,总能填饱肚子。
别看一家十几口人,五菜一汤觉得少,但在十里村也算是独有一份,何况分量大,足够家里人吃。
顾海生有些惊喜地看着桌上的菜,感慨道:“这老鳖汤倒是许久没喝过了,亏得你能寻来。”
顾云生笑了笑,心里也很满意,“这是西水那小子在河里捞的,还有那鱼和兔子也是他们几个小的抓回来的。”
顾海生笑着摇了摇头,拍了拍顾云生的肩膀,“老弟,你这日子过得真是不赖,都能自给自足了。”
“哪里哪里,运气好罢了,哪能天天吃。-0¨0_s?h¨u?./n?e~t.”顾云生虽然也觉得日子过得好,但嘴上还是客气道。
两张桌子拼起来的饭桌终究是远了点,李氏将菜都分了两份,上首的那些分量明显比后面的多得多。
大哥是读书人,吃饭斯文得很,不像家里的半大小子,简首像饿死鬼投胎。
所以,李氏将远诚远江还有远秋远冬这几个吃相难看的安排在后面,当然还有春雨、夏至、余氏和王氏。
村里人待客的时候,女人终究是要离客人远些的。
虽然顾海生不会介意,但李氏不能不多想。
……
顾云生见人齐了,菜也上齐了。
用筷子夹了一块蘑菇,对着大家说道:“吃吧。”
大家仿佛就等着这一声,大人还是小孩,立即举起筷子朝那盘红烧兔子夹去。
这兔子,可是鲜少能吃到,馋得很。
顾远山看着眼前的红烧兔肉,先喝了一口汤。李氏放了些黄芪党参,很是鲜美。
一低头,一抬头,顾远山的大海碗又多了几块鱼肉。
不用想,肯定是余氏夹的。
顾远山吃饭不像他们,快准狠,他属于那种慢节奏,一口吃完,再吃一口,细嚼慢咽,吃饭的时候,菜被夹完,还未吃完一口饭。
这点经常被余氏吐槽,担忧儿子长大了找不到吃,磨磨唧唧的性子也不知道像了谁。?2/咸¥`×鱼/|看`书£网??? |首,发$
顾远山也没办法,带着前世记忆投胎,己经养成习惯,而且他也并不想改,这是好习惯。只是也无法说通家里人,大家伙没什么好吃的,可不得抢着吃吗。
好在家里人吃饭也让着他,特别是余氏,自己都顾不上吃,就给顾远山夹菜。当然顾云生作为一家之主,也照顾小孙子,让他夹完菜,才许其他孙子孙女吃。
这一点让顾西水两口子特别不满,他们坚信速度就是真理,顾远山慢就没得吃才对。可惜胳膊拧不过大腿,家里最大的就是顾云生,就连李氏也偏向最小的孙子。
两座大山压下来,谁敢不听。
何况顾远山长得讨喜,性子谦和有礼,乖巧懂事,家里人都很喜欢他,就连老学究大爷爷也偏向他。
一顿风卷残云,杯盘狼藉,桌上的菜及大锅里的饭和汤都被顾家人吃光光。
一家子摸了摸圆滚滚的肚皮,满足叹了一口气。
顾远诚打了个饱嗝,美美地想着:这日子过得,比之神仙也不差什么了。
他还贪心地许愿:要是天天能敞开肚皮吃,他一定不会再瞒着爹娘偷偷吃糖。
余氏和王氏收拾碗筷,春雨打下手,李氏便不用忙了。她己经50岁,虽然腿脚还利索,但在村里算老人,顾云生有意让她歇着。
顾三水几兄弟就帮忙收拾桌椅板凳,顾云生和顾海生两兄弟就转去了主桌坐着聊天。
李氏牵着顾远山坐在两人身旁,听着。
顾海生喝口茶,润润口才问道:“云生,今年收成还行?我看大水三水两兄弟送了好些粮过来,生怕你留得少,饿着他们。”
顾云生眯起眼来,高兴道:“今年大丰收,就给你送多了些,大哥不用担心,家里的粮都留出来的。”
“那就好。”顾海生继续喝茶,这茶水口感虽然粗糙,但在村里也不常见。
顾海生家里也有些茶叶,但也不舍得经常泡来喝。顾云生不爱喝茶,想必是特意给自己准备的。
想到这里顾海生心里一暖,嘴上不忘关心道:“今天你们进城交税粮可还顺利?官府的人还为难你们吗?”
此话一出,顾云生顿时嘴角咧到耳根,笑着道:“县衙今年换了新知县,这知县不像从前那个搜刮民脂民膏,很是清廉节俭,去交税粮还把我们特意多带的粮给退回来了。”
往年的税粮总是要多带些,就怕官府的人找茬。
如今换了个廉洁的知县,别提他心里多高兴了。
衣食父母体恤百姓,日子就好过。
顾海生点了点头,同样高兴,“确实是听说换了个知县,原先我还担心他比上一个做得过分,没想到却是意外好说话。可惜我就是一个老童生,否则定要去拜会一下。”
顾远山静静听着,心底里也高兴,一个好的父母官比什么都重要。
在这小地方,知县就是土皇帝。
先前的知县,贪心得很,什么都要搜刮一遍,不过县里怨言也不多,主要是他只贪点小财也不害命。
顾远山听说隔壁县城的知县是个鱼肉百姓的狠角色,不止贪钱,还强抢民女,害了多少百姓家破人亡。
如今朝廷政策十分开明,皇帝轻徭薄赋,百姓日子都过得不错,但那么大个国家,也架不住底下生了蛀虫。
说到朝廷政策,就不得不说顾远山刚来的时候,见到家里那些红薯土豆,还想着自己穿到明清之后。
这让决定参加科举的他担心了许久,明清科举制度虽然完善,但出了八股文的限制,这对于一个现代人来说很是限制,对他一个思想禁锢的现代人来说非常不利。
后来经过他一番了解,才弄清楚如今只是相当于宋朝后期,但这里的宋朝和历史完全不一样。
在宋光宗之前,这个朝代发生的事与前世了解到的一模一样,但宋光宗却变了样,本应该患有精神疾病的他只在位5年就退位让贤,没想到在这里,他却推出一系列政策,力挽狂澜,将宋朝延续了下来。
顾远山合理怀疑这个宋光宗和他是老乡,只可惜他己经死了好些年了,否则顾远山怎么样也得去膜拜大佬。